幼儿时期,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习习惯?

卓越老师说教育


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仅根据自身经验说说对兴趣的培养吧。

我家孩子快六岁了,我自我感觉就兴趣的培养这块儿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有一天,我家孩子四岁多的时候,突然跟我说他想画画,这个时候我采取的策略是先压一下。于是我告诉他说不行。然后他就很委屈,问我:“为什么啊?”我说:“你又不喜欢画画,去学那个干什么啊?”他立即就说:“我喜欢啊!”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画画是什么,自己喜欢不喜欢他自己并不清楚。但并不妨碍家长挖掘和引导这种兴趣。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从我们家,走到万达广场,这一路上你一句话也不说,那么我就带你去学画画。”

然后孩子就真的一句话都不说了。不管我在边上怎么逗。始终把小嘴抿的紧紧的。

我就改变了策略,假装不搭理他了,跟孩子妈妈说:“快看,那个洒水车好漂亮!”孩子就顺口接了一句:“有彩虹!”

话出口以后,我直接就说:“好,你说话了哦,我决定不带你去画画了!”然后孩子马上就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孩子妈妈在边上就说了,孩子这么小,你给他次机会吧。于是我说:“那好,既然妈妈求情,我就给你一次机会,从现在开始,你真的一句话也不能说了,不然真的不带你学画画了!”

那天直到到达目的地,孩子再没有说过第二句话。他也如愿以偿地报名参加了绘画学习班。

第一次上课以后,老师出来说:“你家孩子学东西很快,而且表现出来的专注力不是同龄人能够达到的!”

他真的喜欢画画吗?我看未必,但是这个学习机会是依靠他的努力换来的。所以他格外珍惜。而且他会自己不断地强化这个意识:我喜欢画画!

从那以后,我就发现一个道理,家长无论想要培养孩子的无论哪方面的能力,必须得让孩子觉得,他自己想要获得这个能力。家长可以利诱,可以引导,但是千万不要威逼。

因为打骂是用来守护规则的,只有鼓励和引导才是培养能力的。

有点跑题,题主别介意哈。



徐章磊


一个幼小可爱的生命来到了人世间,他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与之奋斗的希望,人之初性本善,出生的幼儿就想一只洁白的美玉,朴实无瑕,一个可爱的宝贝一天天的长大了,家长必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抓住机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自己的一点做法来共同讨论一下吧。

一方面,启发式的方式,在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家长就应该抓住机会,启发他仔细观察,并且恰当的做一些解说。比喻说在接送幼儿园的路上,看电影电视、去亲戚朋友家做客、到公园玩耍、逛马路等等,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家长必须认真仔细的回答,绝不敷衍了事,家长也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颗大树怎么长高的呀,汽车🚗为什么会跑啊,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思维的习惯,愿意学习更多的东西。二个方面,记忆力的培养引导,想要幼儿记住的一些事物,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活泼,有声有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对于重点、难点更应该不厌其烦,反复开导引导,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幼儿记住的东西,一定要让孩子真正的理解透,切不可操之过急,一知半解的应付,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记得牢记得快,记得准确。

三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小养成好语言表达能力,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幼儿从小与父母交流接触,时时刻刻的对孩子产生着影响,方面发什么语音,说什么话,孩子都会模仿的,所以家长必须从小有意识的,严格的,一贯的让幼儿区别正确的发音和错误的语音,从而学习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反反复复加强练习,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多多的与孩子做一些互动,鼓励孩子多练一个词,多说一句话,逐步的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个方面,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一些好多方面从小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方法,如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社会常识,自然常识等等,都需要家长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幼儿到了幼儿园,切记要经常与老师联系交流沟通,以便更好的对孩子加强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保证未来更好学习进步。



诚信壹佳


   小孩在幼儿时间我不赞同由爷爷奶奶完全带领,轮换带领较好。

如果爷爷奶奶年龄较大最好是不让他们带,祖辈过份的溺爱使小孩性格孤辟、内强外弱,性格内向。

如果是知型的爷爷奶奶还强一点,可以教点简单的国学知识,培养小孩的仁孝心,讲些古代故事如:《孔融》让梨、《二十四孝》、《司马光砸缸》《曹植称象》等等。

孩子大点再教些《三字经》、《百家姓》、《诗经》、《唐诗三百》增加一些文化知识,一次不能教多慢慢来,小孩的天性是玩,不要太过份占用他的时间,买些开发智力的玩具让他自己玩,大人不要过多的干预。

孩子再大一点父母要多带出去玩,如:红色革命景点、小孩的娱乐性会场,掌握一些爱国知识,初步接触物质教育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我不赞同过多地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培优班的,可以适当报些健体益智的培训班,如;跆拳道、舞蹈班都可。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在一二三年级还说得过去。过了这个年级就说不过去了。这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而是一种过度的溺爱,孩子的心理成长和身体成长就会有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