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今天是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女媧創世的造人日,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所以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17年前的非典,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與食用野生動物脫不了干係,造成今天曆史悲劇再一次上演,必須敲醒我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今天是“人日”,我們人類必須反省,學會尊重自然。

女媧創世之人日的自我反省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

女媧之前是無天無地無人的狀態,女媧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

許慎《說文》中也強指出:

媧,古之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女媧不但是煉石補天的英雌和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偉大的自然之神。

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才造人的傳說。

古人認為雞、狗、豬、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馬代表地和天。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所以班固《漢書·律曆志·上》中才說: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

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來源之一。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即正月初七。

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

漢東方朔《佔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到了唐代,中國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

在2014年2月6日,中國傳統“人日”當天,中國數十名文化界學者、專家在兩漢文化發源地——徐州,著古裝朗誦古文名家張桂亭創作的《人日賦》,共同倡議將傳統“人日”設為“人民節”、“尊嚴日”,倡導“生命尊嚴”“生命質量”,呼籲人們在每年的這一天,靜下來思考生命的價值,不向權勢低頭,不向金錢媚眼,言行舉止皆出己心,絲毫不為名和利,做頂天立地的“人”。

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古人已將“人民安”視作“人日”的核心思想。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希臘古城特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刻有蘇格拉底留下的一句名言,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以至被認為是點燃了希臘文明的火花,那就是:

人啊,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的偉大在於“我所知便是我無知”,他有自知之明,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

我們在人日這一天,需要自我反省一下。

做人最大的原則——道法自然

中國哲學家講"明心見性"。

智商最高的人應該推崇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個“道”,就是客觀規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

道就是對自然欲求的順應。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生牴觸。

這包括自然之道,社會之道,人為之道。

“道法自然”,就是人要依照大地的法則來生存;大地要依照上天的法則來運行;上天也要遵從道的法則來運行”。 “道”乃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然而天、地、物、人之間的運行皆要遵循“道”的法則。

那麼天、地、物、人、之間也是如此,假如天地不分,風雨不調,人物相悖,那我們整個宇宙都將會紊亂不堪,甚至於毀滅,所以說“道”乃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道法自然告訴我們,作為大自然的人,不能一味的索取......

“自然”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就如“拔苗助長”的故事一樣,禾苗它有自己的生長週期,我們不能去妨礙它的自然法則,無為便是自然,自然便是無為。

那麼回過來“道”也是如此,天、地、人、物、之間皆有其自然法則,“道”也不要去幹涉他們的自然規律,“道”也要遵從自然法則,正所謂:“道法自然”!

人、自然、野生動物——尊重自然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滋生在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現該病毒(2019-nCoV)與此前在雲南中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較具有96.2%的一致性。

據石正麗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與當年的SARS病毒一樣,其自然宿主都來自蝙蝠,但該病毒的中間宿主是什麼,目前仍不明晰。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蝙蝠,可謂是一個天然無添加的活體病毒庫,身上能寄生1000多種病毒,如讓人聞之色變的SARS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這些“殺人”無數的病毒,幾乎都能在蝙蝠體內找到。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從蝙蝠體內成功分離出80餘種病毒。

蝙蝠雖是千毒之王,自己卻是千毒不侵。蝙蝠獨特的抗病毒能力構成極強的固有免疫抵抗系統,對有危害的病毒迅速做出反應,將病毒維持在一個安全的水平,達到持續排毒效果。

與我們感染時才會觸發免疫系統不同, 蝙蝠的免疫系統始終處於警惕狀態。

蝙蝠體溫為40℃,40°C是人發高燒的溫度,蝙蝠身上的病毒傳染到人身上以後,為什麼這麼難治,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40°C的溫度。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蝙蝠喜愛群居,居住空間擁擠加速了病毒在蝙蝠之間的傳播。

偏偏蝙蝠還有著長距離飛翔的能力,病毒就搭上便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蝙蝠,集千種病毒於一身,是名副其實的毒王。

作為人類的我們,自當敬而遠之。

蝙蝠,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而不是成為我們的食物。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蝙蝠,因為“蝠”與中國文化的“福”諧音,成為極具中華特性的祥瑞符號,演化成為各種紋飾。

“福”文化,在中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符號,所以蝙蝠雖不起眼,卻成為獨佔鰲頭的稀罕物。倪夢龍在《蝙蝠洞》中這樣說,“懸崖多蝙蝠,往往壽千年”。蝙蝠聚集的地方,是福地,蝙蝠是福的象徵。

蝙蝠亦是有益動物,善於捕食蒼蠅、蚊子等有害昆蟲,又能給植物傳花授粉。

古代缺乏防蚊蟲的設備和藥劑,蚊蟲毒物侵襲不勝其煩,漫長黑夜裡蝙蝠入室飛翔,捕捉蚊蟲等為食物。蝙蝠使人們免受蚊蟲毒物叮咬,古人覺得蝙蝠能去五毒驅趕鬼怪,有巡夜保平安的作用。

蒲松齡在《驅蚊歌》說:“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

正月初七“人節”自省書:人應該學會尊重自然

蝙蝠在中國吉祥崇尚習俗中是“福”的象徵,堪稱是中國祈福第一吉祥物。

蝙蝠,是中國之福,自然之福。

人,應當學會尊重自然,尊重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野生動物。

讓我們在正月初七“人節”這一天,自我反省,學會尊重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