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改變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電影《誤殺》,已經連續5天拿下單日票房冠軍,熱議度似乎並沒有消減的趨勢。

影片中,不斷出現的羊,到底在說什麼,不知道消費者是怎麼看這個“羊”的。

國版《誤殺》,英文名稱被譯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名稱中就有“羊”,直譯為“沒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譯為“烏合之眾”,英文名稱設計為與“誤殺”並排使用,還比較凸顯。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印度2015版的《誤殺瞞天記》,英文名稱為《Drishyam》,或被譯為《視覺》、《瞞天過海》與影片的整體故事比較貼切,其實在印度2013年還有一版《Drishyam》,被譯為《較量》,與影片所述故事也比較合適。

這裡我們試圖分析一下《誤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中的“羊”到底在說什麼。

國版《誤殺》影片出現的羊

動物羊是整部影片中的另外一條隱線,卻也是極其重要、起著畫龍點晴之筆的隱線。

《誤殺》電影中,先後出現9次與羊以及與羊相關的場景。

第一次,剛開場就是黑暗中的一聲羊叫,揭開電影序幕。

第二次,是李維傑去寺廟裡祈福佈施,羊出現在僧人背後,寓意著善良。

第三次,李維傑把車推進湖中,出現羊群和牧羊人,被羊凝視,羊代表著目擊者。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第四次,惡警桑坤暴揍承包商,李維傑替友出氣一腳把桑坤踹倒,桑坤暴怒,打死了身邊的羊,人打架,羊被打死,徹徹底底的替罪羊。

第五次,平平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羊是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羊代表矇昧、弱小、群居。暗合李維傑對家人口供的叮囑,確保家人們別在警察審訊時成為“獨羊”。羊視力不好,說明唯一見證男主罪行的羊其實並沒有看清過程,給男主作證的人們也並沒看清事實的真相;離群,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表明羊需要在群體裡才能更好地生存。

第六次,李維傑用死羊掉包了素察屍體以後,再次去寺廟佈施,被僧人拒絕,僧人背後的羊也不見了,雖沒有出現羊,其實是一隻消失的羊。

第七次,大雨中開棺驗屍,出現那隻被桑坤打死的羊,發生騷亂,羊代表犧牲。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第八次,影片末尾李維傑又回到寺廟,他已經決定認罪悔過,公佈真相,面對僧人他問心無愧,羊也又一次現身,善又回來了,羊代表救贖。

第九次,便是牧羊人在結尾接受採訪時說,“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暴亂之後的街道看似正漸漸恢復秩序,但有些東西一直都沒有變……這裡的羊指的是老百姓。

羊的第一層含義——替罪羊

我們經常提起與“羊”相關的一個詞,那就是替罪羊。

羊在基督教中的意義為“替罪”。在《聖經》中,羊作為祭品被有罪之人獻給上帝,稱為“贖罪祭”,因此在這部影片中的羊每一次的出現都承載著替罪、贖罪、犧牲等的隱喻。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替罪羊”的來歷如下:

上帝為了考驗亞拉伯罕對上帝的忠誠,叫他帶著他的獨生子以撒到一個指定的地方,並把以撒殺了作燔祭,獻給上帝。

正當亞伯拉罕要拿刀殺他的兒子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裡有一隻羊,你可用它來‘祭獻’上帝。”於是,亞伯拉罕便把小樹林中的那隻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獻給燔祭。

其實在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中,也都有類似的含義。

世界各地都習慣於用“替罪羊”一詞,比喻代人受過的人。

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

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

替罪羊往往是一個弱者。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國版《誤殺》電影中,其實重點運用了兩次“替罪羊”。

一是,惡警桑坤暴揍承包商,李維傑替友出氣一腳把桑坤踹倒,桑坤暴怒,打死了身邊的羊,人打架,羊卻被打死,羊成為了無辜的替罪羊。

二是,大雨中開棺驗屍,出現那隻被桑坤打死的羊,這裡面本應該是警長兒子素察的屍體,羊代替了素察,但並不是替素察受死,而是羊的屍體作為一項“不是素察屍體”的證據,而使李維傑免受牢獄之災,羊死了代表犧牲,但被作為“替罪羊”來替李維傑證明。

羊的第二層含義——善良

李維傑是一個善良的小老百姓,李維傑信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樂善好施。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李維傑在影片中,去過寺廟三次:

第一次去佈施,僧人和羊同時出現,也是李維傑唯一一次佈施成功的時刻,僧人給了他安康的祝福;羊出現在僧人背後,寓意著善良,這時羊也代表著李維傑的人性本善。

第二次去佈施,是李維傑處理完素察的車後,再次去寺廟佈施,被僧人拒絕,僧人說只接受“無相佈施”,沒有接受李維傑的佈施,僧人的拒絕與第一次佈施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李維傑已經背上了素察的命案,是為了得到救贖,是有相佈施,暗示他已經是罪惡之身,所以僧人背後的羊也不見了。

第三次去寺廟,李維傑已經決定認罪悔過,公佈真相,面對僧人他問心無愧,羊也又一次現身,善又回來了,羊代表救贖。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在中國文化體系中,羊,本身也有善、美的意思。

周代的《禮記》將牛、羊、豬稱為“大牢”,是隻有國君及卿大夫才有資格享用的佳品。

羊肉為上,牛肉為中,豬肉為下。後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羊大則美”。羊大之所以為“美”,則是由於其好吃之故:“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

“善”中同樣也有一個“羊”,《說文》:“善,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

李維傑去寺廟,同樣是國版《誤殺》的一條隱藏的主線,羊代表善良,李維傑本性善良,但為了家人平安,所以才作出如此的舉動,所以是“誤殺”。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羊的第三層含義——烏合之眾

在影片《誤殺》中,特意交代了一個場景:

平平在課堂上,老師講解

“羊是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其實,佛家借用羊視力不好這一點,寓意昏昧之人。

在佛教的經典中,羊通常用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間法與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貪、嗔、痴”三毒,貪著色、聲、香、味、觸五欲。

在《法華經》中,以羊車比喻聲聞乘,在《大智度論》中,則以“牛羊眼”來比喻凡庸之眼。禪宗則以“觸鼻羊”來比喻不識法的昏昧學人。

因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觸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

因為矇昧,所以需要群居,才能得以生存。

羊是種群居動物,視力極差,當它們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

恰恰這句話,才真正點亮了國版《誤殺》的真正意圖。

國版《誤殺》影片中,大雨中開棺驗屍,出現了那隻被桑坤打死的羊。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其實這裡面,有兩點已經大白於天下:

一是,素察父母,警察局長拉韞和市長候選人都彭,再一次確認就是李維傑殺死了自己兒子,但又沒有證據,無可奈何,羊作為替罪羊,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二是,其實民眾,至少有一部分精明的民眾,已經明白確實是李維傑殺死了警長之子素察,因為,羊被埋進了祖墳,這是不能被理解的,按常理民眾真正的氣氛是因為警局不分青紅皂白爬開了老百姓最為看重的祖墳,但其實祖墳早就被李維傑扒開了,並且放進去了那隻被桑坤打死的羊,李維傑速來樂善好施,民眾仍是站在李維傑這一邊的,與警局與權勢鬥爭。

因為羊在單獨行動時,很容易被肉食動物捕食。

烏合之眾,要想生存,只有團結在一起。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這時候已經不是李維傑一家與拉韞警長一家的較量,而是烏合之眾的老百姓與達官顯貴的權勢的較量,這也與印度2013版的《較量》有異曲同工之妙,並且進行了昇華。

其實我們從國版《誤殺》主題曲中,也能聽出,民眾對於生存的希望。


《誤殺》中的羊,到底是在說什麼

《誤殺》電影主題曲取名《亡羊》,這首歌由蕭敬騰演唱,由王牌音樂製作人鍾興民與著名詞人樓南蔚為電影量身定製,曲風高燃,歌詞具有深厚感染力,完美契合電影現實意義的同時更為影片增添了人文厚度。

是誰在暗地角落給一槍

是誰用謊言控訴真相

安靜的凌晨幾點擾人眠的聲響

我們都身不由已披荊上戰場

生活不能再順理成章

睜開眼睛就要計算著

如何去武裝

盲從世界裡蒙著眼

很迷茫也很慌張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樣我渴望

有擔當有雙翅膀

自由如鳥飛翔

生命的長廊等待一支火柴的照亮

習慣了順著陽光去眺望

習慣這地方處處天堂

看不見哪些詭計有心人在醞釀

聽不到流言蜚語全面在釋放

生活已經脫序太荒唐

可能影子都要背叛你走另個方向

盲從世界裡蒙著眼

很迷茫也很慌張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樣我渴望

有擔當有雙翅膀

自由如鳥飛翔

盲從世界裡蒙著眼

很迷茫也很慌張

迷途的歧路亡羊

我要不一樣我渴望

有擔當有雙翅膀

自由如鳥飛翔

生命的長廊 等待一支火柴的照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