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本篇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婚姻与道德》的第二十、二十一章,前面一到十九章的内容已分享,标题为《获得诺贝尔奖的性学名著讲了啥...》及以后的文章都是,持续更新中,感兴趣的连着看即可。在原著中其实没有最后这两章,翻译到国内后,改名为《幸福婚姻与性》,加了这最后两章。下面来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第二十章 性在人类价值中的位置

本章主要论述性对人的影响很大,并类比性欲和食欲,认为应有相应规范,不要去压抑性,其次讲了性和艺术的关系等。

讨论性话题易被指责。那些虚伪的人,如呼吁折磨妓女的人,在海滩上偷窥,有望发现没穿衣服的人等,没有一个被认为是性沉迷的牺牲品。表达严厉道德意见的人通常很虚伪,想法猥亵,是由于道德使怀有这种想法的人不能清晰而全面思考这个问题。我赞同教会认为沉迷于性问题是一种罪的观点,但对于教会在如何才能避免种罪恶方面,却不敢苟同。性和饮食都是自然需要。苦行僧吃的食物仅能维持生存。清教徒规避性享受,但更注意饮食享受。并未压制人性中纯肉体的欲望。天主教认为暴饮暴食是七大重罪之一。现在这样的观念过时了,从未尝过饥饿的人很少会对食物迷恋。那些信奉苦行哲学的人被剥夺一切享乐,所以摆脱不了盛宴的幻想。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这提示我们,使人不再沉迷性,对性的态度就应该像对待食物一样。但从心理角度看,对性的欲望完全类似对饮食的欲望。压制会使性欲越强烈,满足则使之暂时平复。当性欲急不可耐之时,人们便会把世上的一切置之度外。此时的行事事后看来纯属癫狂,使当事人感到内疚。同时就像饮食一样因受到禁止反而会大大兴奋。基督教教义和权威极大刺激人们对性的兴趣。所以最先不相信传统说教的那代人注定沉缅于性自由,远超过在性观念上不被传统说教所左右的人。除了自由,没什么可以阻止对性的沉迷,且自由成为习惯和明智的性教育结合起来。身心健康的人不会把兴趣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会从外部寻找兴趣。沉迷于性的人,通常都是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只有各方面平衡发展的人,才能造就健康、心胸开阔的人。

性应该有道德和自我克制,就像饮食有三种限制,法律、礼节和健康。把偷吃东西、与人共餐时超过应有分量、以有可能得病的方式用餐视为错误。性也有类似的限制,涉及的自我克制也多得多。在性方面类似于偷窃的行为不是通奸而是强奸,这受到法律的禁止。健康的问题和性病有关。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一种新的道德观,不把性只视为危险源,而是人类生命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有三种,抒情的爱,婚姻中的幸福和艺术。爱和婚姻已谈过,艺术创作的冲动都在心理上与求爱有关。把性冲动导向艺术,必须具备若干条件。首先,必须具备艺术才能,且与天赋才能相对的环境。其次,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是那种逼迫或引诱他去形成使之成为平庸之辈的习惯的自由。当一个艺术家被迫削足适履,让自己的作品迁就其它人的标准就丧失了艺术自由。过去艺术的基础有赖于生活的欢快,而生活的欢乐取决于性的某种自发。任何人仅凭性行为本能得不到满足,要想满足性冲动,必须有爱抚、爱和伴侣之情。没这些,肉体的欲望暂可平息,但精神的饥渴却依然如故。艺术家要的自由是爱的自由,不是肉体需要的粗俗自由,而爱的自由传统道德家不会让步。要想艺术恢复,道德家和非道德家们要承认性具有更高的价值,承认欢悦比银行的存款更有价值。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成人生活复杂欲望的冲动,可归纳几个类别。权力、性和父母身份,这三个是除自我生存外人类大多数行为的源泉。权力最先开始最后结束,孩子没有权力,被想要有更多权力的欲望左右。他的另一个支配性欲望是虚荣—希望得到称赞,害怕受到批评。这使他成为社会人,且促使他形成所必须的道德。虚荣是与性紧密交织,不过权力与性没关系,权力欲可以使孩子用功读书锻炼身体。

所以除艺术家外,大多数人物的重要活动都与性无关的动机促成。要想使这样的活动持续,则有必要使性不得掩盖住一个人的情感和激情本性的其余部分。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痛苦只会起到破坏作用,至于百分之一,还是交给肉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打击吧,只要有死亡,就会有悲伤,人类就不应该以进一步增加悲伤为己任。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第二十一章 结论

本章主要对前面所有章节进行总结性描述。

经过多章讨论,得出很多历史和道德方面的结论。历史方面,现存于文明社会的性道德,产生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源泉:一是确定父亲身份的欲望,另一是禁欲主义信仰,即性是邪恶的,为生育必须除外。前基督教时期及远东现在的道德只有第一源泉。确定父亲身份的欲望不存在于落后的民族,在他们中间,对女性放任施加了某些限制,但总体宽松。

有了基督教,性成了罪孽,道德对男女都一样,但实践中,对女性较严厉。

基督教的性道德遵守的人少了。被两个因素改变,第一因素是避孕法,使未婚女性不致怀上孩子,已婚妇女只怀丈夫的孩子。以后女性通奸可以欺骗丈夫。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第二个因素是国家参与孩子的抚养与教育之中,目前为止主要影响工薪阶层,但他们占大多数,所以国家替代父亲最终将遍及全人类。由此看来,经济力量的运行可导致父亲的取消,甚至导致母亲的取消。若如此,则人们须建构新道德。

家庭解体并不值得欢欣鼓舞,父母之情很重要,公共机构如大规模存在,当不同家庭的不同消除后,同一将变得可怕。国家对所有儿童灌输有毒害性的爱国主义。人口问题使得建立一个国际性政府成为必要,否则民族主义者会鼓励人口增加超过应有程度,则处置人口过剩只能是战争了。

性中有罪孽成份的学说对个人性格的伤害从幼儿期并持续终生。传统道德把性关进牢笼,无论最终是什么性道德,必须是没有迷信成分、得到公认和可论证的赞成理由。性不可没有道德。

那些提倡新道德的人,总被指责毒害青少年。这种指责并非没有根据,即当新道德被采纳,从而产生比寻求改造旧道德更美好的生活。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新道德区别传统道德,根据的原则是相信本能应受到引导而不是压制。我们提倡的道德,并不只是依着冲动,随心所欲。然而并不能把克制本能视为目的,制度和道德应该把对自我克制降到最低,而不是提高。执拗的自我克制对有益的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浪费在内心冲突而非外部活动上。

自我克制是人生必需,但克制的程度,取决于早期对待本能的方式。教育的功能,就是把本能引导到能够发展有益的活动而非有害的活动方向上。如果早期教育能实现这项工作,则男女们能够过着有益的生活,无须严格的自我克制。如早期教育是对本能压制,则在后期生涯中本能引发的部分行为有害,因而不得不用自我克制不断地加以限制。

大多数传统的道德认为,性冲动没受严厉的控制,则变得轻浮、混乱而粗俗。所谓的良心是无意识的戒律,尽管理智上的信念与感觉相反,这种感觉仍可能继续存在。这样会产生一种分裂的人格,即本能和理性不再携手前进,但本能变得微不足道,理智变得无精打采。新道德取代传统道德,不能令人满意,除非新的道德获得全身心接纳。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性道德必须产生于某些通用原则。首先男女之间应该是真爱,这种爱包含两人全部个性,使它们融为一体,二是孩子应在身心上得到照顾和关心。大多数男女给予婚姻中的爱不是那么全心全意和慷慨,因他们小时候受到禁忌。他们缺乏经验,即使有也是通过不可取的方式获得的。此外,认为使双方互相监视是正当的。如夫妻恩爱,全无芥蒂,当然再好不过了。但不忠之事一发生,被当作某种可怕的事情对待。再进一步认为异性间全无友谊,也是不可取的。美好的生活不能建立在恐惧、禁忌和彼此干涉自由的基础上。对偶尔的失足彼此能宽容些,则婚姻会幸福,相互妒忌常造成婚姻不幸。

在我看来,许多人对父母子女不够尽责。目前双亲制下,有孩子就应最大力量保持和谐关系 。但所需要克制,并不仅仅是不忠行为的冲动 ,包括控制妒忌、坏脾气、专制等。父母争吵会引起儿童神经错乱,因此应防止争吵。如果双方无法克制,还不如离婚对孩子更好。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在原有严厉禁律下长大的成年人,即使自由发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心理问题。健全的自由必须从小学起,这样才能有完整的人格,否则就是表面的,轻浮的自由。轻浮的冲动会导致肉体上的过度行为,而精神依然处在束缚中。从一开始受到正确引导的本能可产生良好的行为,如果教育去作恶,则要消除在以后岁月中的影响则是格外困难。心理分析发现对儿童初期的禁忌和恐吓的恶劣影响,要消除需要长时间的心理分析治疗。受传统教育的人对待婚姻和性大都不能持高尚健全的态度。这种人已无法全部变好,最多能做的是让他们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受那样教育的影响。

我并不宣扬纵欲,而是自我克制,和传统学说一样。但克制的目的是约束自己不去干涉他人自由。美好婚姻在于尊重对方人格及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深厚的亲密关系 ,这使爱成为人类体验中最富有成果的行为。这种爱是伟大而珍贵的,要求有自己的道德,且往往要为较大利益牺牲小利益,但这是自愿的,若非如此,就将因违背爱做出牺牲本意,而摧毁那爱的真正基础。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笔者点评

这两篇文章依然很精彩,如第二十章提到的没有挨饿的人很少会对食物迷恋,只有苦行僧被剥夺一切享乐,所以才会产生盛宴的幻想;经历过饥荒的才知道储备更多粮食,所以人们对性不应该过度压抑,压抑反而使人更多的幻想和追求,满足人的性后则不会出现这些。后面又提到性也应该有道德,而不是完全的性自由;后面也论述了性和艺术的关系,认为只有爱情而不仅仅是性行为能促使艺术走向辉煌。

第二十一章是对本书所有文章进行了总结,好多问题在前面已分享过,如对社会问题现状的思考很到位,最后给出的结论和建议却有失偏颇之处,比如提到了义务教育和避孕对社会的影响,但得出的结论是父亲将消失或被替代,夫妻间应接受对方出轨并互不干涉对方自由,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次作者论证了性对人生很重要,人们不应该压抑性,但也不是绝对的性自由,应重新建构新的性道德,这些道德必须是不迷信的,科学的,然后作者试图对新道德进行描述,提出两点,一是应该以爱情为中心,二是不能影响小孩成长。这两点总结的很到位,像现代社会提倡的自由恋爱,夫妻以感情为主,都是受这种思想影响的结果。

性在人生中的位置!

至此,本书的内容已全部分享完成,非常精彩,值得一读,罗素大师对人类的两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很多观点都直指人心,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不过要辩证的看待本书,罗素大师生活在战争阴霾笼罩的年代,所以得出书中一些有失偏颇的结论也是正常,绝不可因此而轻视大师。

最后,向本书致敬!向罗素大师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