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 I《他人的力量》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作者簡介】

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

心理學博士,領導力專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作品銷售累計超過千萬冊。其代表作《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為孩子立界線》等長期佔據亞馬遜榜單前列。克勞德還曾被《成功》雜誌提名為個人成長和發展領域最具影響力的25位領導者之一。

被忽視的真相:他人的力量

一次次的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擁有強大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人們達成目標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同樣的,身患心臟病或中風的老人,加入支持小組後,他們也會過得更好,疾病復發的概率更低。其他研究也已證明獲得他人力量支持的人,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更少患病,就算患病,恢復起來也更快。

人際關係影響了生活和個人表現,這就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真相:人際關係具有真實的、有形的和可測量的力量。作者將之稱為——“他人的力量”。

本書展現了在領導力、個人成長和高效能表現領域的一個重大轉折——你的自我表現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它要麼被周圍人強化,要麼被他人削弱——你要相信,他們有這種力量。

你不能控制別人,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影響你的生活,但你可以成為精通擇人以及與人相處的專家,讓他人的力量為你所用,你或許就能突破現在正經歷的或將來會遭遇的那些限制。

神經科學表明,健康、有質量的人際關係會給大腦接入一系列的功能——比如調節自身情緒、解決問題、緩解壓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四個層次的人際關係

實際上,我們一共有且僅有四種人際連接的狀態,任何時候你都總是處於這四者其一,或者兩者之間的狀態。而其中只有一種可以真正幫助你成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脫離其他三種狀態,進入唯一能發揮正確作用的那種狀態。

第一層次:孤立狀態

真正的連接意味著對其他人在情感上進行投入,是一種給予和接受同時存在的狀態,孤立狀態則在給予和接受的兩方面存在問題——要麼是給予受阻,要麼是接受無能。

處在第一層次的人,有時候就好像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他人存在一樣,讓人覺得他們沒有感情,時間一久,和孤立狀態的人交往的人們就會漸漸喪失信心,並且開始退縮。

在團隊中也一樣,如果團隊的領導者處於孤立狀態,那麼決策的形成往往是在隔離狀態下完成的,要麼完全由領導者做出決策,要麼是由領導者建立或培養的組織孤島做出決策。這種“封閉系統”的領導模式就像所有的封閉系統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越來越糟。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一層次?

人們與第一層次的人相處時往往會覺得很困難、很孤獨,而且關係很難維繫,問問生活中你身邊的人,他們有沒有感到被需要、有價值、有人傾聽,是否覺得自己成為了你信任的人。如果他們的回答為“是”,那麼你就不太可能處在第一層次。

同時,你也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要知道,許多處在第一層次的人,看起來很善於交際,經常幫助他人。但真正的狀態藏在你的內心,它源於你自己,你可能為他人付出了,並且有很多人圍在你身邊,但實際上你沒有連接上他們,所以你往往會感覺到沒有人以你最需要的方式為你守候。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2. 第二層次:壞的連接關係

壞的連接關係是怎麼來的?通常是在我們忍受不了孤獨的時候,這一切開始了——壞的人際關係總比沒有人際關係好。

這種想法會讓你去接近某些人,但接觸的過程中你總會覺得不舒服或不夠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甚至覺得自己有缺陷,好像是你出了什麼問題。是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這些人就是有本事讓你感覺不舒服。

過高的期望、完美主義、不合理的要求、愛挑剔、吝惜讚美、羞恥感、內疚感、貶低行為、緘默——這些都是眾多方式中的一種,具有這些行為的人容易把其他人引入第二層次的壞連接關係中。

事實上,待在第二層次,是人類的普遍經歷,哪怕有些人身為某個圈子裡真正的“超級巨星”,也難以擺脫從某個特定的人身上體會到的被否定和失望的感受。

除了讓你感覺糟糕之外,第二層次最壞的影響是對你的能力表現產生打擊——當迷失在負面的自我評價裡時,沒有人還能具有很好的能力表現。

處在第二層次的人會通過自我懷疑和自我貶低來毀滅高能力表現,你會變得更在意贏得某人的認可,而不是在意能力表現本身。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二層次?

當你的自信心慢慢萎縮時,你會發現自己正處在第二層次。在第二層次裡生活,會讓人感覺自己名不副實。

感受一下,你是否過度地浪費時間去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夠好?這種連接狀態也會讓人產生焦慮、恐懼、內疚、恥辱,以及低人一等或自卑的感受。

與此同時,你也可以同樣問問周圍人的感受,進入第二層次中,會讓其他人覺得你在躲避退讓,被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3. 第三層次:虛假的“良好連接”

第二層次讓你感覺不好,而第三層次的情況剛好相反。

你感覺非常好!有時甚至好得飛起:風流韻事、成癮習慣、促銷的贈品、大量食物……一輛嶄新的法拉利,這些都是安慰靈魂的一種嘗試。但它們就像鎮痛劑,並不能真正地治癒疾病。

而這些“鎮痛劑”本身會讓你產生依賴和著迷,以至於你常常看不清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危險。

處在第三層次的時候,可能會有人整天恭維你,而將一切負面消息擋在外面,令你離真實的狀況越來越遠,從而對真正發展自己的能力、獲得成長造成阻礙甚至是損害。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三層次?

人類想出來的自我治療方式有上千種,其中很多都是自我欺騙、逃避現實的陷阱,它們最終會導致能力表現下降,沉迷於毒品、遊戲、購物不可自拔,將這些事物當作自己的避風港。

它滿足這樣三個條件:能讓你短暫地感受到愉悅、令你沉迷以及不會帶來真正的滿足與進步。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4. 一、二、三層次的死循環

一個普遍現象是很多人會在以上的三個層次裡環遊:

孤立→無法忍受孤獨→隨便締結壞的連接關係來破除孤獨→被壞的連接關係折騰得很沒勁→試圖借虛假的“良好連接”逃避真正的問題→感覺虛假的連接索然無味且心累→又封閉自我回到孤立狀態。

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很多人就繞在這樣的人際關係現狀中,一輪一輪經歷著沒有出口的死循環。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5. 第四層次:真正的連接關係

真正的連接關係是能讓你成為完整的自我、成為真正的、真實的你,是能調動你的心靈、思想、靈魂和熱情的一種人際關係。

在這種關係中,雙方都是毫無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並且互相扶持的。任何一方的真實想法、感覺、信念、恐懼和需求都可以安心地分享。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如何建立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

1. 主動求助

面對自身的弱點和脆弱性,並且伸手向外界尋求幫助。

2. 暴露需求

瞭解自己的需求,對自己保持誠實,對他人保持真實,敢於暴露自己的需求,才有可能被滿足。

3. 避開 “百慕大三角”

有這樣一個常見現象:A與B產生矛盾,本應與B直接溝通,但卻和C說起關於B的事情。

很明顯,如果A根本沒有和B交流,那麼A和B之間的問題就不可能真正解決。但這只是問題的開始,A引發的問題還不止於此。

這種充滿糾葛的間接(又稱被動攻擊)型溝通締造的是一種三角關係,它建立了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VPR)三種角色,作者稱之為人際關係的“百慕大三角”。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百慕大三角”的關鍵問題在於,當A締結這樣的三角關係時,不是衝著解決問題去的,而是拉攏一個C站在自己的一邊,不僅造成了B與C之間的分化,也無益於改善A和B之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由於C聽到的是A單方面的描述,很容易站在A的立場上拋出贊同A的觀點,於是A的想法比以前更加堅定,也沒有審視自己內心的動力了。

抱著這樣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話,A與C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是流於表面的虛假連接,不出多久很可能又會尋找下一個拯救者來聽他抱怨自己與C之間的問題。

這種百慕大三角造成的不和睦,絕對是一個團隊、公司、家庭、婚姻、友誼或其他任何人際關係系統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情況則不在此列。比如產生問題的雙方直接溝通無效,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且彼此的目的是努力尋求治癒或者解決問題,所做的事情也應是具有建設性的。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4. 學會選擇值得信任的對象

我們應該要清楚一點:不是什麼人都會和你締結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的。所以篩選對象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複雜而難以回答的問題,這裡,作者克勞德將它拆解還原成了另一個更便於操作的問題:誰值得你信任?

是的,信任這一概念,在我們使用他人的力量時,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締結一段第四層次的人際連接,是建立在彼此高度的互信之上的。

克勞德推薦給我們五個因素,即:理解、意圖或動機、能力、性格和“業績”記錄。從這五個方面出發,我們大致就能識別一個人對我們而言的可信任度能有幾分。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第四層次的關係會帶來什麼

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與前三層次的關係的區別在於,前三層次的關係總是在消耗我們的能量,而第四層次的關係則為我們補充生活和發展所需的燃料。它能帶給我們的這些益處通常都是令我們受益終身的,你也可以藉由這些內容來辨別自己是否擁有了第四層次的關係。

1. 以自律為基礎的自由

按常理來說,我們都知道是我們自己的大腦控制了我們的行為,但同時要明白的是,刺激大腦發出指令的因素卻未必出自我們自身,我們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而第四層次的關係則更多帶來好的影響給我們,處在這一層次的關係中,對方會成為你前進的燃料和真正的支持者,同時也尊重你的自由。

同時,這樣的自由是有基礎的,那就是你自己本身做到自律。這裡的自律是指你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擁有主人翁意識,在這種意識的驅策下,你會更傾向於做對的事。

這也是第四層次中的人們對你信任的來源,強大的自律能力令他們對你產生信心(起碼你知道如果失敗,該為此負責的就是你自己),從而他們會推動你獲取更多維度上的自由。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2. 自由、責任和愛

自由需要責任和愛打底,給予自由的同時,處在第四層次的關係中,則允許我們無顧忌地討論責任劃歸的事宜,因為第四層次關係中的人們不僅相互關心、彼此坦誠,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幫助彼此真正地解決問題。

第四層次的人際關係不能拯救我們,它們要求我們對自己的表現負責。而第四層次關係中的人們所提供的建設性的反饋,則是幫助我們切實地提升自己表現的重要養分。

克勞德提出這樣一個公式:自由=責任=愛。即當你擁有自由的同時,你也必須承擔責任,而這都是出於愛——是的,“愛”的行事原則就是對他人有益、對自己有益,而不要以任何方式去傷害任何人。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3. 這段關係中的每個人都在進步

比起令人低落、墮落的前三種關係,第四層次的關係要求人們做真實的自己,也將自己的問題都暴露無疑,這使得每個人都能獲得符合自己真實情況的有效反饋。

第四層次的關係帶來的支持令我們安心,你會想讓大腦去思考如何發揮得更好,而不是如何避免被拒絕、避免失敗或者避免被指責。

4. 促成階段性成長

處於第四層次關係中,人們也不僅只關心如何幫助對方解決眼前迫切的問題,更是將長遠的發展考慮在內。

當看到你一切穩定、安於現狀時,第四層次關係中的朋友則會伸手將你推離舒適圈,但尺度很微妙,既讓你追求精益求精,又不至於幅度大到令你絕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打破衰退的必然到來,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用發展的眼光去料理自己的行為,就像我們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重溫的時間管理矩陣,要求我們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件放在第一位,而不總是被事情趕著跑。

這都是處在第四層次關係中的朋友會關心的事情。他們推動你超越已有的成就或者你自己制定的認為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標。他們敦促你精益求精,但卻不會帶來傷害。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5. 內化的意義

內化是第四層次的人際關係帶給我們的真正的奇蹟之一。

第四層次的人際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如此強大,原因在於它們結束之後餘威尚存——我們學過的課程、激勵過我們的話語,永遠地留在了我們心裡。

它們直接嵌入了我們自身的價值體系和知識體系之中,不自覺地被我們使用,這是真正的獲得與掌握,將外部的能量內化為自己內在的力量,心理學家把這個過程稱為內化。

內化這個行為其實我們並不會特別陌生,從我們出生起每一次的成長就是一次內化的過程。

試想嬰兒哭鬧的場景,當他們哭鬧時,外部的他人力量介入,家長抱起他們,給予一定的撫慰,他們逐漸停止了哭鬧,但幾個小時後,這種安寧消失,嬰兒需要再次被撫慰,這就是這種撫慰並沒有得到內化的表現。

一開始,我們需要由守護者提供撫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健康優質的人際關係幫助下,我們從內心培養了能為自己提供舒適和安全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安撫。

外部的聲音,支持、限制、糾正和鼓勵我們去主動掌握人生,這些聲音經由內化而成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供我們任意驅使,從而收穫更良好的表現,成為更好的自己。

薦書 I《他人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