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原創 蔣裕建 晚上八點 昨天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女兒身上有很多閃光的地方,其中,最讓我引以為傲的是她的閱讀習慣。

女兒很小就開始識字,在上幼兒園之前,給她訂閱了《幼兒畫報》,每天都要纏著我們給她講故事。上小學以後,鄭淵潔的童話系列、楊紅櫻的校園小說系列、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都曾讓她如痴如醉,當時暢銷的兒童文學書籍,她幾乎一本也沒落下。到了中學後,雖然課程十分緊張,可她每天必抽一定的時間來讀課外書,這時閱讀的範圍擴大了,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文學經典,都有涉獵。

這種閱讀是隨意的,沒有功利性,好像對她的學習、對提高成績也沒有什麼幫助,但我覺得,對她的人生成長還是有很大意義的。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閱讀可以開拓眼界。我們常說“眼界會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走世界是擴大一個人眼界的最好途徑,但走世界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在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閱讀是最好的替代方法。貧窮會困住我們的身體,但閱讀可以讓我們的靈魂自由飛翔。而且生命中有許多夢想是不能直接經歷的,只能依靠間接體驗。像非洲沙漠的奇異風光,當地部落的奇特風俗,令我們心之嚮往,但我們的腳步很難到達,而閱讀三毛的《撒哈拉大沙漠》正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閱讀可以明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閱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者對話,從別人的故事中,獲得人生的智慧。

女兒特別喜歡蘇軾的詩詞文章,在小學裡就背了他很多的詩文。上中學後,又搜尋了他課文之外你的大量的詩詞,還特別喜歡把蘇軾稱為“我家蘇軾”,顯示對蘇軾的熱愛。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而蘇軾是怎樣一個人呢?是被林語堂稱為“世間鳳毛麟角,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絕世才子。他有才能、有抱負、有膽識,不但文品好,多才多藝,而且人品好,處處為民。但他的一生卻充滿波折,大多數時候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好像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但他卻沒有把自己的一生過成“怨婦”。被貶黃州時,自己開墾荒地,自稱“東坡居士”,大唱“大江東去,浪淘盡”;被貶惠州時,當年那裡幾乎是荒野之地,但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無論在哪裡,他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之事,每到一地,造福一方百姓,至今,只要蘇軾待過的地方,都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親其師、信其道”,女兒受蘇軾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就比較深,面對問題很少鑽牛角尖。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既能面對成功,也能面對失敗。記得高二下學期期末考,女兒發揮得很不好,總排名從全年級的80名,一下甩到了180名,最拿手的地理也只考了92分,而這時距離十一月份的選考,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了。然而女兒沒有被這種壓力擊倒,及時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在選考中考出了地理、生物兩個科目的滿分。我覺得女兒的這種從容、淡定,跟“我家蘇軾”的影響是不無關係的。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女兒還喜歡讀史鐵生的作品,像《我與地壇》女兒曾讀過很多遍,還多次建議我去閱讀。而史鐵生的人生經歷,以及其作品,對一個人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無疑是有很積極的意義的。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人人都過得很不容易。網傳武漢地鐵站晚上七點多鐘,一女子蹲在地上,站務員陳晨上前詢問,試著將其拉起時,那女子一下抱住了陳晨,在她的肩頭大哭。原來該女子已連續加班一個月,感覺太苦太累了,一個陌生人的詢問,也讓她情不自禁,情緒崩潰。據《三聯生活週刊》報道,中國當前每年約有28.7萬人死於自殺,這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我就很難過,我就想:一個人如果去讀一讀史鐵生的作品,也許會活得更堅強些吧。

史鐵生出生於1951年,1967年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畢業,1969年到延安一帶插隊,1972年21歲時身體發病,從一個健康人變成雙腿癱瘓,然後就一直困在輪椅上,30歲時雙腎失靈,後來又感染尿毒症,可以說一生都在與病魔抗爭,直到2010年12月去世。但即使遭遇這樣多的不幸,史鐵生也沒有被擊垮,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意義的探索。讀他的作品,你會感悟,人生無論多大的苦難,在生命與死亡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善待自己的生命呢?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女兒還喜歡讀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女兒都曾反覆閱讀並與我交流心得,特別是對《目送》情有獨鍾,多次把這本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目送》主要寫親人間的生離死別,以及人生中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這樣的書,本來是需要一定年齡的人才讀得懂的,然而女兒才十八歲,使我意識到女兒是個感情十分細膩的人。這樣的書,使女兒十分珍視人世間的親情、友情,十分懂得體諒父母。她與我們之間從無代溝,她很樂意與我們交流各種喜怒哀樂,我們既是親人,也是朋友。到外地去讀大學後,每天無論多麼忙碌,她都要與我們通微信,她說“不想讓自己變成父母眼中的陌生人”。

蘇軾教會了女兒樂觀、豁達、向上;史鐵生教會了女兒熱愛生命、頑強生存;龍應臺教會了女兒珍惜親情、感恩緣分,還有很多很多書籍,可能都從不同方面,滋養了她的生命,完善了她的人格。

因為閱讀,養成了女兒非常獨立的性格,在一些人生的重要關口,我們基本上都讓她自己做主,我們只做參謀。記得女兒讀高二選課時,當時大家都避選物理,因為選物理就意味著要與名校的尖子生搏殺,很可能是要墊底的,而她在高一的歷次考試中,也是化學比物理更出色,我們想動員她選化學,但她堅持要選物理,我們為她分析利弊以後就不再強求。第一次選考後,發現她英語成績不理想,想為她找個家庭教師輔導一下,我們也充分徵求她自己的意見。進入高二以後,雖然課務繁重,學習十分辛苦,但女兒較少抱怨,她總是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於很多事情都是由她自己決定的,所以也就養成了她對自己負責的精神。而在最後的高考中,她也確實考出了自己最理想的成績,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感謝閱讀。願閱讀永遠陪伴女兒成長;願閱讀使女兒心中永遠溫暖有光。

【大家談】閱讀滋養女兒成長


作者系浙江省常山縣天馬一小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