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出三套房,老人全給了兒子。女兒:還怎麼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拆遷出三套房,老人全給了兒子。女兒:還怎麼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1】一個“暴富”的機會

劉大爺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

原來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套小平房裡面。後來兒女們長大之後,陸陸續續都搬出去住。那個時候,誰也不太在意一套小平房,也沒有想著一套房子能值多少錢?

要說人從來都“不患寡”。認識不到房子值多少錢的時候,一家人反而相處無事。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關於家庭財產爭端這麼多的原因:都是錢鬧的。因為對於老百姓來講,現在的一套房子,太值錢了。

孩子們分家出去之後,對老劉老兩口還算比較孝順,時不時都會回去看看老人,一家人處的也算和氣。

人“愛財”麼?可能不能絕對的定義,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人都需要錢財,維持生計、享受更好一點的生活。

要說老劉家,多年下來也沒有太多積蓄。平平淡淡、和和氣氣的過日子,挺好。

但是,一件事,打破了這種平靜。

房子拆遷的消息來了。

老劉家的那套平房,地段好,地皮值錢,拆遷的時候給出的補償比較高,算下來。老劉家能補到三套房子,加起來將近200平米。位置雖然偏點兒,但是周圍的設施配套挺全,生活也方便,而且還住上了“樓房”,本是一件挺讓人高興的事兒。

拆遷出三套房,老人全給了兒子。女兒:還怎麼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聽到這個消息,四個孩子們也都挺高興。聽到“拆遷一夜暴富”的故事太多了,沒想到這種好事也落到他們家頭上。如果按照市場價格,這三套房子能值個幾百萬了,這是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家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2】房子下來了,全成了大哥的

老劉兩口子也挺高興。

多年的老鄰居老街坊也還都在一塊兒住,房子質量也比現在平房好很多,沒想到都這歲數了,還能享受享受,絕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一家人坐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女兒們還開玩笑的“暢想”著說:

“爸媽,你們這麼多房子,自己住一套,留一套給我們過來看你們的時候還有個住的地方,再租出去一套收點租金,多好!”

兒子一談到這個話題,都只是在邊上陪著笑笑,不怎麼吱聲。

新房下來了,老劉他們也搬進去住了。三套房子,老劉也按照女兒們的想法安排了。

本來都挺好,誰知一個“無意之中”的發現,讓家裡亂了。

有一天二姑娘回家,看見母親在收拾東西,說幫著搭把手。娘倆一邊幹活一邊聊天。二姑娘看到母親在收拾一堆“證書”,問了一句:

“媽,你那是什麼東西?咱傢什麼時候有這麼多證書了?”

母親回了一句:

“這不是房本麼?這有幾套房子,現在都開始辦房本了。”

女兒從來沒有過想過這些事兒,笑呵呵的對著母親說道:

“媽,給我看看,讓我也高興高興。這可都是咱們家的一大筆錢啊!”

拿過房本,女兒的臉色一下就變了:三套房本,登記的都是大哥的名字。

“媽,怎麼都是我哥的名字?為什麼不是你和我爸?”

老母親對這方面沒什麼意識,只是覺得有個證,能說明房子是自己家的就行了,就跟老一輩說的“房契、地契”一樣。

“這個是你哥和你爸商量的,他們怎麼定的我也不知道,都是你哥幫著一手辦下來的。”

二姑娘把這個事情跟兩個妹妹說了,兩個妹妹立刻不幹了。三姐妹先質問大哥,大哥給的回覆很含糊:當時辦證的時候,父親說讓他看著辦,就先暫時那麼登記了,也沒多想別的,沒別的意思。

拆遷出三套房,老人全給了兒子。女兒:還怎麼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這個回覆太“牽強”了。要是能這麼隨意,為啥不登記老人的名字、為啥不登記她們姐妹的名字,全寫了他一個人的名?

現在不同以往。原來家裡沒什麼財產,說不好聽點,都不值得分。現在光這些房子,一輩子不吃不喝都掙不到,全變成大哥一個人的,讓她們姐妹心裡怎麼想?

【3】到底誰在撒謊?

三姐妹把大哥喊了過來,跟父母一起要說說房子的事兒。

二姑娘當著老劉的面質問大哥:

“哥,房本的事兒,你怎麼解釋?”

大哥支支吾吾回應了一句:

“這事兒你問問爸媽。當時我辦的時候,也徵求給他們的意見。他們說反正都是自己家的,登記誰的不一樣?”

二姐問老劉:

“爸,你是這麼說的麼?你知道這麼登記的結果是什麼麼?”

老劉想了想,對女兒們說了實話:

“當時是這麼回事兒。

你哥跟我們商量過,反正房子也都得留給兒子,家裡財產都不傳給兒子麼?現在登記成他的名字,也是一步到位。你哥說現在好像還有什麼遺產稅之類的,這麼辦也是今後少點麻煩,省點錢。”

女兒們聽到這些話,頓時都火了:

“老大,我們也不問你什麼了,看來你私底下做了不少事兒!連你妹妹都不說實話。

爸,照你的意思,這三套房子,大幾百萬,全都是給我哥一個人了是吧?我們姐仨合著什麼也落不著是吧?”

聽到女兒這些“不尊重”的話,老劉也生氣了:

“怎麼跟我說話呢!

房子是我和你媽的,願意給誰就給誰,輪得到你們指責麼?說給你哥就給你哥了,別跟我說那麼多!

今後別跟我提這個事兒,我們還想清清靜靜過幾年好日子呢!”

老劉說完這些話,氣呼呼的站起來要走,擺明就是不想再跟女兒們囉嗦什麼。

三姑娘回了老劉一句:

“行,你們自己做主。這麼幹,今後別指望著我伺候你們!讓你兒子給你們養老去吧!”

說完,拉起兩個姐妹,出了家門。

老劉氣得不行,衝著女兒們的背影吼道:

“你們想不伺候都不行!這是你們必須做的!”

【4】有錢了,卻讓家裡不和諧了

兒子回去看望老人的次數沒多多少,女兒們基本不回去了,這就是現實的結果。

原因是女兒們“貪財”麼?是因為沒有得到老人的財產,所以就不回去看望了麼?肯定不能把原因全歸結於這一個點。

就像剛開始說的,家裡沒什麼財產的時候,和和氣氣、平平淡淡,挺好。有一大筆財產了,才引發了上面的結果。

先說說兒子。兒子肯定是有心機的,不管是不是完全出於老人的想法,至少在處理這件事的最後結果上,他是唯一的受益人,至少有“私慾”,而且是在“並沒有比別人多付出”的前提之下。

再說說女兒。女兒們是“爭”財產麼?不可迴避的是,肯定有要分得財產的想法。從另外一個層面講,必定有“不公平”的心理,所以,不能改變老人的決定,就只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愛誰養誰養,反正我是不養了。

最後,我們說說老劉。他這種處理方式,合法麼?合理麼?用他的話說,自己的財產,給誰都是自己的事兒,這一點沒毛病。但是,從幾個孩子過往的行為上來看,對待老人沒有什麼不忠不孝的行為,相反,都對老人過得去。這種情況下,老劉處理房子的想法和結果,是不是合理?這裡,還是交給大家去評判吧。

拆遷出三套房,老人全給了兒子。女兒:還怎麼指望我們給你養老?

不管誰做的對不對,至少一個結果是肯定的:

家裡不再和氣了

【5】結語

家庭事務處理不公,是最傷人的。

家庭財產分配不公,更是冒了極大的“挑戰人性失敗”的風險。

拿這個事情來說,對於老人來講,有哪些風險?

如女兒所言,“別指望著我伺候你們”,這就是對老人影響的後果。首先造成了女兒們的心寒,放棄了對老人的贍養。即便你跟我強調義務、甚至訴諸法律,但是,反正我什麼都落不著,也再沒什麼可損失的了。至於道德上的譴責,都是各說各理的事兒,沒啥大影響。

女兒們不養了,老人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兒子身上?萬一兒子再不養呢?這種把命運完全寄託在別人身上的做法,是特別“愚蠢”的一種思想。

如果兒女們都不養,老人能自己養活自己麼?老劉把財產都提前給了兒子,做一個最壞的假設:如果兒、女們都不管了,靠著自己手裡那點積蓄,夠麼?我估計,夠嗆。老人已經失去了能保護自己的最基本的財產保障。

所以,自己的錢財,用給誰、怎麼用,對於步入老年的朋友們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養老,靠的是自己——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借這個事情,希望能夠給到一些啟示:

1.財產分配的事情,很重要。

有多少家庭都是因為財產分配的事情鬧得不愉快?這種例子太常見了。所以,老人到底應該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財產,是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曾經反覆提醒過。這裡只給出一個提示:財產,一定要分配給值得得到的孩子——對自己真正孝敬的人。

2.財產什麼時候分配?

也曾經不止一次表達過個人的觀點:老人,還是先安安穩穩的把自己財產攥在自己手裡。

不要被所謂的各種稅費高的說法蠱惑。這些費用,跟老人沒什麼關係。

老人要學會使用個人財產這個非常重要的“槓桿”,去撬動子女們為其盡贍養義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採取生前訂立遺囑、身後分配的方式,才是老年人分配財產的最佳方式——

生前對自己有保護,對子女贍不贍養有約束,身後對好的子女有獎勵。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