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出版領域新職業彰顯產業新方向

對這些新職業,我們不但要全力呵護,還應當儘可能地為它們的發展壯大打通制約瓶頸,同時及時制定職業指導規範,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多年來,出版業這個傳統的文化行業,和其他行業相比,在職業分工上相對穩定。無論是出版社還是書店,編輯、校對、設計、質檢、營業員……大家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然而,這樣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分工局面,卻被行業內陸續出現的新職業所打破。

近日,來自媒體的報道說,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直播的火爆,有的出版機構開始物色直播實習生。其實,除了圖書主播之外,近年來出版業還出現了很多新崗位,比如有聲書編輯、數據分析師、培訓師、書店美陳師、圖書選品師、成長顧問等。無論是哪種新崗位,看似是個別出版機構的鳳毛麟角,似乎不具備職業的普遍性,但是由於這類新崗位的超前、獨特、複合,出版、發行機構實際上都面臨極大的挑戰,人們也能從中管窺到出版業在時代變革中的行業發展新方向。

我們說,任何一個新職業都不是橫空出世的,都有其產生的社會基礎、行業基礎。我國有關部門從2004年開始,每年都要陸續公佈一些新職業。出版業的這些新職業,因為其體量小、從業人員不多而沒有列入其中。然而,新的商機往往是給早有充分準備的先行者。在產業新形態萌芽之時,嗅覺敏銳的機構最早嗅到了潛在的商機,並從單純的坐而論道到勇敢嘗試。雖然這些新職業還沒有成為全行業的標配,但是其發展中所具有的獨特性和職業角色的重要性,讓我們無疑看到了出版業發展的“潛力股”。

比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出版業和其他行業一樣按下了“暫停鍵”。業務的停滯、渠道的窄化、形勢的逼迫催生出了圖書直播,並將整個出版業帶入了與讀者有效互動的重要平臺。近3個月來,大多數出版機構、實體書店都嘗試了這一推廣模式。然而,圖書直播不像賣衣服那麼簡單,需要策劃和高明的解說,對術有專攻的編輯來說,未必人人都能勝任這一工作。從不少機構直播的效果就可以看出,有的直播後僅僅訂購了幾本,有的則令人咂舌,如新經典的《人生海海》直播,3萬冊在5秒內售罄。這樣的懸殊充分說明,圖書主播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而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幹專業的事。筆者預料,隨著各個出版機構對圖書直播的有效探索,對圖書主播這樣的複合型新職業的需求還會與日俱增,甚至一些大型出版機構可能設立專門的部門——圖書直播部。

此外,像有聲書編輯,有的出版機構早已成立了有聲書事業部,部門裡有幾個有聲書編輯,他們會將視覺化的文字信息用音頻的方式講述出來,為紙質書、電子書及其他產品形式引流,形成內容矩陣等。這個職業其實包含了製作人兼導演、廣告文案、策劃人等功能,是高級的複合型人才。

由此可見,陸續崛起並不斷成熟的出版業新職業,正在全力探索行業內最新的發展潮流。他們的工作,一方面適應了圖書市場的新轉型,一方面又拓展了行業生存空間,適應了讀者最新的閱讀趨勢,因此,具有很強的開創性、探索性。

出版業雖然是一種傳統的文化行業,但又是文化強國建設中重點發展的產業。既然是發展中,就要不斷探索、不斷優化商業模式、讀者體驗,而新職業就是一道在讀者與行業發展中的橋樑,不可或缺。對這些新職業,我們不但要全力呵護,還應當儘可能地為它們的發展壯大打通制約瓶頸,同時及時制定職業指導規範,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