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焦慮,這個詞幾乎已經成為了很多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所炫耀看透社會智慧的一個口頭禪。

實際上,焦慮並不是時代的產物。

焦慮,是伴隨著人性而生。

什麼是焦慮?

焦慮的底層邏輯就是:

慾望與能力,兩者失衡,慾望過高,而能力過低,兩者之間的差,就是焦慮。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plus:如果能力很高,而慾望很低,是什麼一種狀態呢?基本上是YY爽文中的穿越、異能之類。

如此看來,焦慮,其實與恐懼差不多呢……

那麼,普通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面對焦慮的做法就是:壓制自己的慾望。

我曾經接觸過一些信奉宗教的人,認知、熟悉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是100%的信奉,而是麻木自己的感覺、壓制自己的智慧與判斷力,硬要告訴自己相信某樣東西,或者信念。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些人並沒有獲得極樂接引的狂喜,而是陷入了一種麻木的“喪”的狀態。

究其原因,就是在於——當你沒有能力獲得某樣東西的時候,卻告訴自己那樣東西自己並不喜歡、並不需要,但,你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用大白話翻譯來說就是:低調也是有門檻的,前提條件就是,是你具備了高調的能力。

那麼,照此看來,從壓制慾望的路徑入手,實際上無法根本上改變焦慮的現狀,我們只好換一個思路——從提高自己的能力入手。

而這,是一條艱辛之路。

你選擇了它,就踏上了一條與自我內心掙扎與衝突之路。

如何提高(或虛假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思路一:通過放大格局,獲得虛假的麻木能力

有這樣一則故事(出處忘記了,真實性不可考):當一支球隊失敗了,隊員們都垂頭喪氣,這時,教練說:“先生們,今天的結果已經成為現實。不過,我希望你們在回家的路上,仰頭看看繁星點綴的星空,對比一下,你們會覺得,今天的比賽結果是多麼的渺小。

曾經的我,看到這則故事的時候是多麼的感嘆神奇與超脫,but,很傻很天真啊。

就像師門培養的少俠下山闖蕩江湖,看到失敗的對手拄劍硬撐不倒而內心感慨佩服的時候,殊不知,這也是對手的一個攻心戰。而換做老江湖的話,一腳踹倒——別TM給我搞偶像派,快說~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思路二:通過內心建設,欺騙自己

國人都學過《阿Q正傳》。

”……阿Q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裡,給人家打短工度日。雖然常常被村裡人開玩笑,但內心他還反過來看不起村裡人。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頭上有一塊癩瘡疤。所以只要被人說道有關瘡疤的話題,他就發怒。大家覺得他的發怒很有趣,就更加開他的玩笑了。如果覺得對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結果往往是輸。輸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裡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優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

自己欺騙自己,是最容易的事情,但,又是最困難的事情。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思路三:突破舒適區,讓身體先於靈魂而動(推薦)——或許,會碰壁

你先假裝是是個大人物,然後,你行動起來,接著,別人就認為你是大人物,再然後,你就成了大人物。

我們會有很多恐懼:暴力、搭訕、演講、權威……

比如,當你看到一個非常優質的異性,無論男與女,正常的反應一定是呼吸開始急促、血液開始上湧,然後呢……你轉過頭,還是自然的將目光停留過後的移開,還是跟隨內心的走上前去呢?

又比如,有人攔住你、向你發起挑釁,你是退後幾步然後息事寧人,又或者低頭、沉肩、肌肉收緊的準備出拳呢?

再比如,當公司召開年會,突然隨機邀請臺下人群自告奮勇的跳上舞臺發表感言,你是冷靜的判斷是否合適,還是身體先於思維的舉手、或者已經縱身一躍的迎接矚目呢?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論語·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境界真的很難!

那麼,想要破除焦慮,就先要扭轉”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的現狀做起,讓你的身體先行一步,你會發現,一切都已經開始了……

(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看不懂)

李振濤

北師大MBA | 大溝通方法論開創者 | 組織與人力資源專家| 前醫生已經轉行

李振濤:焦慮是一種病,得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