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钟南山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黄应秋


西医看的是人的病,中医看的是有病的人。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药,这是西医的做法;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人,相同的病用药不同,这是中医的做法。我不是医生,也没有在网上看到过这句话。我是在网上看中医学视频时,听老师这样说过。西医侧重于结构,中医侧重于功能,所以西医的脏腑与中医的脏腑概念就有区别。以上是我所知道的,有任何不当之处敬请指教和指正。


卢晓辉


站在“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痛!

不仅去治疗他的身体的病,且去深入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的感受!

此所谓人痛己痛,人饥己饥。


苕亦如我


钟南山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太深刻了)\r

出生医学世家的的84岁高龄钟南山,是这次疫情的最美逆行者。精湛的医术,战士的勇猛,敢医敢言,更有国土的担当,是全民的英雄。刚忙完武汉,又赴欧洲,他拥了这种无私的爱,让全世界人敬佩。正因为他怀有仁爱之心,近几天他受访谈到了“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道出了当医生的根本。\r

“看病”和“看病人”这两个词,仅仅是一字之差。医疗观念却是天壤之别,“看病”是以器官为中心,哪儿生病就治哪里。怎么判断病情,使用什么药物,用哪些医疗手段。病人只感受到陌生的医学用语和冷冰冰的技术和仪器。“看病人”则是医生将患者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病人的各种器官。医学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r

前几天,看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2017年医学整合大会作医学医德的报告。在大会现场上,他说中国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医生要肉体治疗,还要精神抚慰。他用了两个故事来解释。\r

第一个故事,一百年前,有个福建女孩要当医生,在最后一门英文考试中,考场里的一个女孩晕倒了,她竟放弃了考试出去救助。于是监考老师把这一过程写给协和学校,最后决定招她。因为她拥有当一个好医生没法教的“德行”,宁可牺牲也要照料别人。这个女孩的名字—林巧稚。刚刚去世严仁英,104岁,其实也是继承者,她讲了林大夫的一个细节,林大夫在查房前,病房里是哀嚎,是不安,是凄凉。但林大夫进去之后,一边治疗一边跟患者聊天,她说一瞬间病房呈现出极其温暖。\r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大夫叫华益慰,不是他的高超医术而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人动容泪盈。自从他当医生开始,每天早上他要去查房之前,都要把听诊器放在自己肚子上先焐热,才进病房,他一辈子没让患者遭到过一次冰凉的听诊器。\r

其实这两个故事跟医学的技能和治疗无关,但谁说不是一个更大的治疗呢?\r

有一位一百多年前去世的加拿大医生,名叫特鲁多,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人类第一个提炼出结核杆菌的,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墓碑上的那三行字:”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这才是最重要的。\r

由此想到了疫情下的那些画面,刘凯医生在送病人做CT返回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高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我快一个月没看到太阳了。”“要不要看一会。”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的身份,80多岁和20多岁年龄差也挡不住温馨的画面。让人感动不已。这位老先生每天都要唱一首歌,还说出院那天要给医护人员唱《何日君再来》。医生给了患者与病魔作战的勇气,他们也会被患者温暖着,也会被患者感动得落泪,这才是最和谐的医患关系。\r

当人们谈论最好的医生时,反而很少谈论他的医术,因为他一定拥有很高深的医术,除了这以外,有无数让人感动的人文色彩,才成为大医之大的原因。”白岩松非常肯定医学中人文的意义,他认为医学不是人文的附加因素,人文本就是医学的含义之一。\r

这就是钟老先生说的“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的真正含义。这句话也将成为从医者和将要从医的医学生的座右铭。但愿医院里再也没有医患矛盾,让温暖和爱心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