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楔子

在上世紀特殊的年代,保定西部山區,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素不相識的群體,為了共同的目的來到太行山的山坳裡紮根,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三線。他們的精神,就像太行山上的野菊花一樣,於精彩中展平淡、於繽紛中展樸素、於惡境中展堅毅。每一方區域都是謎,等著我們去慢慢破解,我們或許是點滴的還原,盡力就好。

60年代初,國際形勢漸趨緊張,美帝蘇修對中國進行圍攻。1964年12月,毛主席黨中央提出了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靠山、分散、隱蔽”,“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遵照毛主席黨中央的決策。在太行山北麓的紫荊關下,拒馬河畔,一場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在這裡拉開序幕。

保定地區的曲陽、阜平、淶源就佈局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個三線廠,形成了國防建設的鋼鐵長城。淶源的東方廠是個有一千多人的兵工廠,淶源走馬驛的紅光廠、衛星廠,銅川的新華廠是東方廠的配套廠,還有工農、力生和鐵道兵6619廠等三線廠。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山裡的野菊花

當年,在巍巍的太行山深處,湍流不息的拒馬河畔,在一個不明顯的小山溝裡隱蔽著一個三線兵工廠,對外廠名叫國營東方機械廠,代號9103廠。位於淶源縣王安鎮南趙莊村,所有車輛出入的唯一道路就是通過王安鎮的112國道。我於1966年底從保定被招工,1967年初進廠,直到1990年12月調離東方廠,在那裡奉獻青春、放飛理想二十餘年。

兄弟姐妹們在國防科技戰線上奉獻芳華、無怨無悔。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以樂觀主義精神用雙手和智慧編織著美好的生活。累並快樂著,苦並幸福著。共守歲月,親情自濃,收穫了親情友情和愛情。流年,煙火,紅塵,都是值得我們記憶的青春年華!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距王安鎮約3.5公里的南邊,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較寬的大山溝,兩側山上綠草蔥蔥果樹棵棵還有各色野花妝點著美麗的山川,溝底有一條小河緩緩流入拒馬河。但當夏日暴雨來臨,兩側山水傾入溝底,湍急洶湧的河水便衝過漫水橋匯入拒馬河。

漫水橋把此處分為河東與河西。漫水橋東側有一個更長的山溝延伸至銀山腳下。在這山下,山腰的石頭房裡住著村民們。這裡便是南趙莊村。俗稱趙家溝。東方廠就佈局在這裡。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到廣闊天地去鍛鍊。

停課鬧革命,要學工學農學軍,到廣闊天地去鍛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終於來到山區三線工廠當了一名軍工人。這張照片深刻的詮釋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青年的人的價值趨向和世界觀,這個你懂的。

稀薄的土層掩不住長滿苔蘚的黑褐色岩石,山顯得荒蕪卻也同樣展示著她的堅韌和美麗。並不茂盛的花草在這裡頑強的生存著,用同樣的多姿多彩為這座貧瘠的大山昭示的充滿特色的四季。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那滿山遍野的菊。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山菊花平淡無奇,其貌不揚。

低矮且粗壯的莖幹,瘦小且色彩暗淡的葉片,單薄且並不嫵媚的花瓣,更像一棵棵無名的小草,與世無爭。然而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習性,形成了它隨遇而安的生長方式,無論在崖畔還是在溝壑,無論是在樹下還是在路旁,即便是在岩石的縫隙中,只要根落哪裡就會頑強的生存下來。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遵照最高指示,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他們都是十六七歲的小姑娘,遠離父母,遠離家鄉,來到艱苦的山區,穿上工作服手捧紅寶書自豪的當了一名軍工人。這是部分保定學員的合影。他們經過培訓實習鍛鍊,大多分在五車間,即工具車間,負責模具和工具的製作。經過實際操作的鍛鍊,將成為兵工廠最年輕的師傅們。山菊花深戀著生養他的故土,對身處的環境條件沒有任何特別的要求,一切都順其自然。無論多麼貧瘠的土地,只要給他自由,便野性勃勃的左衝右突,上下求索,不屈不撓的發展壯大,為這座大山裝點出更加宏偉的畫卷!冬天來臨,嚴寒扯去了大山的綠紗,經不起風霜的枯草敗葉漸漸零落成泥,而倔強的山菊花卻“寧可枝頭爆香死,不肯凋落西風裡”儘管花已枯萎,葉已蜷縮,可那挺直的枝幹依然保持著向上的姿態,即使大雪壓身,也輕易不會低頭。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這是理化室初期的師傳和學員們

這是理化室初期的師傳和學員們。他們個個胸前戴著毛主席像章,遵照毛主席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工程師主任的領導下,一起完成工作臺的定製及各種儀器設備的採購安裝,化學藥品的採購,組建成理化室。

山裡的野菊花用她的執著與堅強,訴說著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她於精彩中的平淡、於繽紛中的樸素、於惡境中的堅毅、與高壓下的威武的諸多品格,不也給予我們人類深深啟迪嗎?是的,這位工友對“山裡的野菊花”(摘錄)的讚美,不正是我們軍工人的寫照嘛!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清晨伴著嘹亮的軍號聲,新的一天的太陽昇起,人們踏著進行曲走在上班的山道上。廣播喇叭中傳來播音員清脆甜美的聲音,時而廣播通知,時而廣播新聞或表揚好人好事。電話室的姑娘們更是忙碌,時而翻譯著電報內容,時而焦急的呼叫著外線,時而轉換著廠內各單位的連線。後來在技術人員的努力下才實現了廠內自動轉換。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的堅守著。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清相親相愛的姐妹照,他們的父輩就是東方廠的建造者一一現在的河北建設集團(曾經的華二建沒集團)廠房宿舍建成後又輾轉其他地方去參與建設,而他們的很多子女便留在了東方廠繼續為生產軍品做貢獻。其中有很多子弟繼承了父輩的專業手藝在工作中大顯身手。

從1966年開始這個偏僻的趙家溝就熱鬧了起來。為了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搞好三線建設的指示,許多人滿懷著赤誠火熱的心從五湖四海齊聚這裡。有從各地抽調來的優秀的領導幹部和管理人員,有從山西淮海機械廠(342廠),湖南江南機械製造廠(282廠),東北齊齊哈爾機械製造廠(672廠),以及新疆,蘭州,包頭等大兵工廠調來的老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

有轉業復員軍人,有從保定,易縣,淶水招來的學員,有國家分配來的大中專學生,組成了東方廠生產線的基礎生產力。在這裡將為軍工產品奉獻他們的青春年華。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1971年開始建造淶源火車站並於當年12月31曰北京至淶源段火車通車。火車從溝口通過駛向淶源。1972年以後東方廠的批量原材料就可直接發到王安鎮車站,大大減輕了車隊的運輸壓力,客車的開通也給人們出行帶來了許多方便。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那時物資匱乏流通不暢,若有人出差捎買的東西能寫滿一張紙。出門像公子,求人像孫子,回家像驢子。大袋的動物餅乾大白兔奶糖蝦酥糖,衣服鞋帽一大堆,手提肩扛趕火車,從永定門上車幾元錢的火車票晃盪五個多小時到達王安鎮車站。

車上人又累又困東倒西歪睡姿百態,火車後半夜到達王安鎮站,還好,後來廠裡有車接站。2011年後保定至淶源高速路穿山過橋一路暢通。在淶源東出口下道穿過拒馬河上的小橋直達趙家溝只需一個多小時。

淶源的冬天可真冷。海拔高,山風硬,那真是刺骨的寒風呀!平時職工上下班都穿著用加厚織法織成的毛衣毛褲,外邊再套上棉襖棉褲,穿著厚厚的條絨面兒的大棉鞋。或穿棉衣棉褲外罩棉軍大衣。

戶外工作的職工則發的工作服是大皮襖皮帽子和大頭鞋。再冷的天也擋不住孩子們到室外玩兒,看,這可真是親媽做的厚厚的棉褲棉襖,足以抵擋淶源的寒冬。

通常要用舊襪筒把袖口裹好,再用裁剪剩的的布頭把領子和棉襖的下襬包上一層,髒了可隨時拆下來洗乾淨再縫上。只有臨近春節時才整體拆冼。孩子上床睡覺後,媽媽們拆洗後,放到火爐上的烤衣架上,旺旺的火很快會把棉衣的襯裡和衣面烤乾,熬夜趕製,第二天孩子們會穿上乾淨如新的棉衣,棉褲。

建廠初期首先要有水電。在架設電線時,用鎬在山上刨坑,一鎬下去碰上石頭火星四濺。然後眾人齊上生拉硬拽把電線水泥杆拉上山豎立堅實架起電線。挖溝鋪設管道全是工人輪換著幹。在工房挖坑打眼打地基,安裝機器設備也靠的是工人的聰明才智實幹加巧幹,齊心協力共同拼搏,為早日投入生產,無論寒冬與酷夏爭分奪秒苦幹實幹。·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建廠初期,廠領導大多是從各地調來的久經考驗的老革命、老幹部。當時的廠黨委書記夫妻便是其中之一。他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以後,仍然保持著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帶領全廠職工幹部技術人員實幹苦幹,大幹快上為產品批量生產奮鬥著。

這種精神在東方廠各屆各級領導幹部中得以繼承併發揚光大。他們或腳踏實地或高瞻遠矚清正廉明一心為公,他們砥礪前行竭盡全力,帶領東方廠走向輝煌。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春天踏青,夏天賞花,秋天觀看那滿眼的青紅的蘋果,紅紅的大棗,山裡紅,還有那綠綠的核桃。登高觀景,坐下談心,大山就是我們放飛心情的曠野。山溝裡沒有公園,沒有廣場,更沒有兒童遊樂場。看孩子帶孩子玩也只有在山坡上,在大樹下。這些房後的山坡便是大人孩子的廣闊天地。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出生成長在大山裡,一輩子打上了鳥語花香、青山綠水的印記,成了一生魂牽夢繞的鄉愁。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大一點兒的孩子更是在山坡上互相追逐,打鬧,嬉笑,在樹上爬上爬下蹦跳不停。其樂無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無憂無慮的玩兒著,玩兒著……慢慢地長大。

  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無論是在山花浪漫的夏季還是在淒涼枯萎的的寒冬,總是向著太陽,向著光明,純真無邪的露出燦爛的笑容。無論是在房前狹窄的路邊跳房子扔沙包玩石子,還是在屋後的山坡上撒歡兒,只要和小姐妹們在一起就其樂無窮!

  

代號9103 | 太行山上野菊香 三線廠裡吐芬芳

  這些在山溝出生的孩子們,也隨著父母過著山區的生活,母親生完他們56天后就要上班,他們大多數會被家長鎖在家裡一段時間,直到會爬才送到託兒所。

  再大點兒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