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意思就是說:那些修善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會有更多的吉慶;而那些作惡壞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會有更多的禍殃。

這句話和佛教倡導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相近,都是勸誡人們要多行善積德,才能福報多多,繼而造福子孫後代。

但令人奇怪的是:曾國藩五兄弟生平都不注重“行善積德”,為何他們的後代子孫依然能夠興旺發達100多年呢?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為什麼說曾國藩五兄弟都不善於“積德”呢?

因為曾國藩和三位弟弟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都是湘軍將領,都愛屠城殺降,而四弟曾國潢則喜歡橫行鄉里,公報私仇,欺壓百姓,在當地名聲很差。

曾氏兄弟做了那麼多缺德之事,為何還能夠造福子孫後代?其實,曾國藩五兄弟不善於“積德”,但憑藉3件“法寶”,繼而造福了8代子孫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法寶一:讀書學習

曾國藩深諳“盈虛之理”,常懷敬畏之心,他知道:曾氏兄弟享受到的朝廷恩報過於濃厚,家門福氣太重,但德行虧損嚴重,如果再讓子孫後代過享功名利祿,則會盛極而衰,斷送多年積累而來的福報。

因此,曾國藩寧願勸誡子孫後代多讀書學習,做讀書明理的正人君子,多積蓄厚德,也不要去為了名利而當官。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曾國藩非常認真地想過家族子孫的出路,他說:“我仔細想過,大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便將福分享用完了。他們的子孫開始驕佚,接下來便四處流蕩,最後死無葬身之地,福分延至一二代的很少。商賈之家,勤儉的則可將福分延至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將福分延至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將福分綿延到十代八代。我現在靠著祖宗的積累,年紀輕輕便得到功名,深恐自己一個人將祖宗的積累享用盡,故而教導諸弟及兒輩,但願為耕讀之家、孝友之家,不願為仕宦之家。”

正是因為曾氏子孫個個都嚴格遵照祖先教誨,多做讀書明理之君子,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八代人中無一“敗家子”,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其中,有近兩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眾多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其中取得博士、碩士和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曾氏家族也顯然構成了一個名聲遠播的華夏望族。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法寶二:家風家訓

自古及今,國人都比較注重家訓和家風的培養,特別是大家世族。比如說,歷史上出名的家訓有《章氏家訓》、《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訓》、《錢氏家訓》等等,其中尤以《曾國藩家訓》對我們現代人的影響力最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曾國藩家訓》的內容通俗易懂,都是曾國藩多年生活工作經驗的心得體會,因此實用性強,可操作性也強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比如說:

八本之說: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八寶: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醫藥;

四字訣:勤儉孝友(勤勞儉樸持家,孝敬父母長輩,友好兄弟姐妹,團結左右鄰居)

曾國藩家訓核心思想為:以八本為經,以八寶為緯,以四字要訣(勤儉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經緯連貫,脈絡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師的理論體系。

好的家訓或家風,可以養育出好的子孫。曾氏子孫正是因為受到了曾國藩家訓家風思想的薰陶,才越來越賢德,繼而個個成才成事。

如果說多讀書學習是增長才幹,那麼學習家訓家風就是積累厚德,繼而德才兼備,厚德載物。所以說,家訓家風,就是曾氏子孫興旺發達的“法寶”之一。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法寶三:曾國藩家書和日記

曾國藩發誓“絕不留錢財於子孫”,他是說到做到,因此他的子孫都會很窮苦,但也自立自強。曾國藩不是完全沒給子孫留東西,他留給子孫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財富——曾國藩家書和日記。

曾國藩家書和日記,堪稱是一座思想寶庫,裡面記錄了曾國藩在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近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共300多萬字。讀《曾國藩家書》,可以幫助子孫後代學習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諸多人生道理。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以下為曾國藩家書和日記中的名言部分摘抄:

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

,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以上名言名句只是曾國藩思想的冰山一角,但我們也可窺見曾國藩的大智慧。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是曾國藩的忠實粉絲,他說:“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複也”。正是因為深受曾國藩思想影響,梁啟超自己也很優秀,而且培養出來的9個子女個個是人才,家裡更是出了三個院士:長子梁思成、二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禮。

一個外人學習曾國藩家書和日記,就能如此優秀,最後成才又成事,更何況是曾氏子孫他們自己刻苦學習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思想和智慧呢?所以說,曾國藩家書和日記,便是曾氏子孫興旺的法寶之一

結語:古人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曾國藩五兄弟雖然一生沒有怎麼行善積德,死後也沒有留給子孫多少財富,但留下了一筆思想和精神上的無形財富,這才使得曾氏子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而代代人才輩出。

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會留給子孫後代什麼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曾國藩五兄弟很少“積德”, 但憑藉3件“法寶”, 造福8代子孫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1872年離開人世,享年61歲。
他是湘軍的創立者,也是湘軍的統帥,他力挽狂瀾,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在官場上打下了一片江山。作為晚清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已經足夠讓他名留青史,但他的品質讓原本傑出的他更加大放異彩。除了他的軍事才能,大家更加關注的是他的書信、以及待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職場說》將從職場角度深入探討職場作人之道,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