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关注后回复「学习」有小惊喜噢:)

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

这可能是最无奈的一次长假,不敢远行,只能呆在工作地。五天时间,总要找点事做,网课学习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面对课程,我们都会有一些疑惑,比如一个朋友就说道:

自己买了一些课,但是到听的时候,会很纠结。

一方面,觉得浪费时间,因为手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它们更紧急,会想要赶紧完成;另一方面,听课时,有很多内容觉得自己会,或者觉得老师不行,所以感觉是浪费时间。

他问我的建议是?于是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01 选择:为什么会购买这个课程。

第一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看待学习这个行为。

我们必须往前追溯:当初为什么购买这个课程?

一般来说,购买背后有三类动因:

第一类是解决即期问题。例如领导让做一张海报,你不会,于是赶紧报了个班学习,帮助自己快速学会设计。

第二类是解决未来问题。例如你想要转岗,那么现在需要做一些知识储备,方便之后快速上手。

第三类是冲动性消费。你也没有找到它与自己的关系,只是因为一些原因购买,比如「降价」「信任这个老师」等,都是属于冲动性购买。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原因影响结果。

很明显,第一类自然是重要又紧急,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努力学习,快速解决问题。第二类重要不紧急,第三类不重要也不紧急,很自然会因为有其他事而选择滞后。

遇到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分类,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 如果是第三类,可以选择适当放弃,因为它与自己的长短期工作相关性低,学了自然好,不学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 如果是第二类,则需要做协调。不规定某天要完成,而是规定一段时间内完成。给到自己一些弹性,但也不放弃长远的成长。

所以,这里的核心是找到初心,明确了为什么,大概就知道了怎么办。

02 自省:我真的那么厉害吗?

再看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老师。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案例:

两年前跟一个咨询公司交流,当时他们介绍了很多自己的案例。我是学统计出身的,看到那些被包装得很高大上的方法,很是不屑,觉得这就是卖弄。有了这样的印象后,便不再认真听后面的内容。

结束后,同事问我的态度,我的答案是一般。但是他又问了一句:那如果你来做,会怎么处理?

我当时懵了。虽然知道一些统计工具,但是难以站在全局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这之后,我养成一个习惯:无论我是否认同对方的内容,都会在沟通时,记录下来他们的观点、方法和逻辑。

当有了越来越多的记录后,我慢慢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因为在某个点上,自己比对方了解更多,从而产生了优越感。

优越带来骄傲,骄傲屏蔽信息。

而经过筛选过的对方,总会在某些方面超越你。你要做的是,尽量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努力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

——如此,才没浪费这段时间。

所以,针对朋友的第二个问题,我的建议是:

请压制住自己的骄傲,看看别人好的地方。

甚至可以直接问自己:如果我来讲,会怎么讲?列出提纲,然后用二倍速的方法来浏览对方的课程,对比是不是自己真的比对方优秀?

如果是,那就算你赢,也至少梳理了一套逻辑;如果不是,那就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那也补充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个不亏的买卖。

03 多元:一次学习,多类收获。

最后再多分享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听课的时候,我会从三个维度写笔记:

第一个维度是知识层面,这个好理解,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第二个维度是技能层面,我会去分析老师是怎么来授课的,将他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很多可以借鉴到写作、沟通或者是授课上。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第三个维度是表达层面,他有用到什么金句,这些句子我会放入自己的素材库。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所以,我不会觉得老师不如自己,因为他总会在某个方面给到自己思考。

而思考的维度一多,学习的密度和收获的程度都有所提升。

以上便是自己对于网课学习的思考。

第一是追根溯源,明确当初为什么购买课程,是解决当期问题、未来问题,还是冲动性购买。

第二是空杯心态,即使某个方面的知识超过对方,但要从系统性的角度来学习。可以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如何来解构知识,呈现逻辑。

第三是多元学习,从知识、技能和表达等维度观察和记录,提升收获的密度。

我是尾巴

最近在看《我是唱作人2》,里面马頔对隔壁老樊说的一段话,很是感慨: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只有一句话要跟你说,就是进步。进步这件事是,跟你收入持平的本钱。

这个社会越来越残忍,一旦你慢下来,就总会被超越。当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薪酬时,那就是被淘汰的时候。

所以,多跑几步,趁着假期,趁着年轻。

晚安好梦。

五一假期,不想学习的朋友请不要打开

- 学习路径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