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近年來,推出周邊產品似乎已經成為各品牌的共識。


喜茶做起了“雜貨鋪”,在2018年推出69次、近100種周邊產品。


除了星巴克、喜茶等玩轉周邊衍生品的大戶,以及將衍生品賣成傳說的潮牌supreme,中國本土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將衍生品玩得風生水起。

比如,肯德基進軍美妝界推出炸雞味防曬霜,大白兔聯手美加淨推出潤唇膏,周黑鴨推出口紅,瀘州老窖推出香水,雅詩蘭黛賣起奶茶,可口可樂進軍彩妝,老乾媽衛衣榮登紐約時裝週等等。

為什麼品牌們接二連三推出周邊產品?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品牌“不務正業”背後的營銷邏輯。


01

花樣百出

推周邊似乎成為品牌共識


“周邊產品”這一概念最早是從動漫、遊戲產業中衍生出來的,品牌周邊產品即以品牌元素為載體,對其周邊的潛在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經授權後生產出來的各式各樣的產品。


如今,品牌周邊不再只是停留在動漫、遊戲領域,打造品牌周邊產品已然成為各行業的共識和品牌主的標配。


說到周邊聯名,第一個要提的自然是星巴克。

從1997年開始,每年聖誕節星巴克都會推出專屬聖誕杯,杯子已經成了星巴克的一種標誌性文化,在無形之中也提升了品牌的粘性。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可以說星巴克把“周邊產品”衍生為自己的一條產業線,成為了星巴克文化重要的載體。尤其在特定時期推出的幾大系列周邊:城市限定款、季節限定款、合作款等,讓人印象深刻。

在這些周邊產品的設計創意上,星巴克沒有走其他品牌的路線,而是將咖啡文化的咖啡杯做到極致,不斷為咖啡杯進行品牌賦能,在粉絲群體中形成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


喜茶也是周邊營銷的“專業戶”。

據統計,2018年,喜茶一共推出過69次、近100種周邊產品,成為了一個活脫脫的雜貨鋪。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並且每次喜茶到新城市開店時,都會推出相應城市的限定周邊,瞬間拉進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現在茶飲市場競爭激烈,喜茶每次都能交上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這都是因為喜茶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也在衍生出喜茶的周邊產品,不斷地豐富品牌形象,贏得當下年輕人的歡心。

事實上, 品牌出周邊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除了喜茶和星巴克,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大佬們也開始“莫名其妙”的出周邊。

比如,香奈兒出自行車,愛馬仕賣麻將。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此外,還有如騰訊視頻推出的即刻電音系列;老乾媽國潮行動中推出國潮女神系列;QQ推出了20週年紀念版;餓了麼推出的快樂肥宅系列;以及OPPO推出的“橙”意無限系列等。

由此看來,這種玩法已經成為一種行業共識。尤其是在近兩年,跨界風潮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到這場玩法中,個個都玩得不亦樂乎。


02

品牌為何熱衷於出周邊?

當然,在這些品牌中,有玩得好的,也有玩得不溫不火的。那麼,為什麼品牌們依舊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呢?爆款周邊背後有著怎樣的“套路”?


1. 全品類提升品牌競爭力,最大化佔領消費者心智


推周邊其實是品牌全品類戰略的體現,周邊作為品牌的衍生產品,能夠提升品牌附加值,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持續佔領消費者心智。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注意力已經逐漸被分割成碎片。對於品牌來說,用戶注意力的分散,意味著品牌的傳播越來越難,想要搶佔用戶的心智,成本也越來越高。


所以,想要在無限的信息流中得到用戶的有限注意力,品牌營銷就需要多元化的發展。

比如,星巴克極力打造第三空間,並將衍生品打造成為品牌文化傳統;奈雪很早就開啟了生活方式品牌的打造,在店內引入軟歐包為用戶提供多元產品線。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2. 吸引受眾注意力,提高品牌曝光率


在社交平臺飛速發展的今天,品牌營銷需要高曝光率去維繫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讓消費者有需求時對品牌產生第一聯想。而品牌花式出周邊,由於其新奇性和有趣性,總能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話題討論。

去年,奢侈品品牌愛馬仕推出8萬一套的麻將,從8月27日開始,愛馬仕相關的資訊指數直接從112萬飆升到445萬,“愛馬仕”和“愛馬仕麻將”的關鍵詞資訊指數也同比增長 375%。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看似簡單的話題關鍵詞,因為被高頻次搜索,吸引大量的網友討論,讓話題形成一個大眾觀點的集散地,其巨大的傳播功效,正是“周邊營銷”成為品牌重要營銷策略的原因之一。


3. 巧借周邊產品搭建溝通橋樑,致力品牌年輕化


在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的今天,品牌想要長盛不衰,個性化、年輕化就成了品牌新的發展趨勢。


而跨界營銷出周邊就成了品牌衍生和創新的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品牌延伸形式,周邊產品能夠讓不同的元素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賦予品牌立體感和層次感,從而幫助其拉近與年輕一代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喜茶在長沙城市周邊的打造上,就先從長沙人們喜歡的麻將入手,融入當地文化的表現,以此來打破品牌進入當地市場的隔閡,瞬間拉進與當地消費者的距離,建立起初步的品牌認知。這無疑是在給品牌與年輕人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樑,加強了品牌與他們的生活聯結。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4. 承載情懷引發用戶共鳴,增加粉絲黏度


周邊產品又可以當成輸出品牌文化和價值觀的媒介,起一個承載情懷的作用。


所以,品牌跨界出周邊通常是洞察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看似是通過日常需求出的周邊產品,實則是尋找到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紐帶,讓消費者寄情感與產品的同時,達到增強用戶黏度的目的。


無論是星巴克的貓爪杯還是大白兔的潤唇膏,這些品牌周邊看似銷售的是產品,其實背後真正追求的是消費者的精神共鳴和價值認同。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周邊產品的現象,並非偶然。


一方面,品牌可以利用已經擁有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通過品牌延伸來增加產品類別,最大化佔領消費者心智;另一方面,品牌通過推出獨具創意的周邊產品,可以吸引廣大受眾的注意力,在體現品牌個性的同時又能增加品牌識別度。


03

數字營銷時代

品牌如何打造“爆款周邊”?


作為擴大品牌影響力的武器,合適的周邊不僅能夠為自己的品牌進行營銷宣傳,強化IP形象,提高用戶粘性。更能夠多渠道盈收,實現利益最大化。那麼,品牌應該如何打造周邊產品?


1. 適度飢餓營銷


在消費升級的今天,面對令人滿意、討人喜愛的商品,年輕消費者往往不怕價格貴,而是怕買不到,因此“限量”生產發售周邊產品往往能夠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費。


對於品牌而言,周邊產品限時限量推出,進行適度的飢餓營銷,能夠戳中消費痛點,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喜茶在中國香港新店開業時推出港風周邊,分別上架了2000個手機殼和編織袋,在微信公眾號推出後,僅5分鐘便售罄;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王者榮耀聯名Mac推出限量款口紅,產品一經上線便快速售罄,幾款色號在補貨之後又迅速售空,一眾粉絲跺腳直呼想要卻搶不到;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杜蕾斯聯合馬蜂窩推出限量20000份的旅行套裝“小黃盒”,短時間內銷售一空,杜蕾斯緊急找電商加倉3800份,半天不到便賣光。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值得注意的是,“限時限量”不僅存在於直接售賣的品牌周邊產品中,有時也會以贈品的形式出現。


娃哈哈推出5000份限量款眼影盤,用戶在其微信公眾商城花98元購買一箱限量版營養快線後才能獲得這一贈品,變相促進主打產品營養快線的銷量。

數字營銷時代,限時限量推出品牌周邊屢試不爽,只要能夠打動消費者的內心,輔以適度的飢餓營銷,消費者總是會買賬的。

2. 合理製造反差

對於大部分品牌而言,推出周邊產品獲得銷售利潤往往只是一個附加目的,更重要的是為了品牌的長遠發展考慮:


獲取消費者的注意力,並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品牌調性植入目標人群的生活場景中,使之對其品牌文化擁有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


正如凱文·凱勒提出的基於顧客的品牌資產模型所說的,一個品牌的強勢程度,取決於顧客在長期經歷中對該品牌的所見所聞和所知所感,即品牌存在於顧客的心智中。


然而,在產品門類極其豐富且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品牌若想推出吸引眼球的周邊產品,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製造反差感,讓人有大跌眼鏡的感覺。

但這種反差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在給人驚訝之餘也要讓人覺得合理,否則就會過猶不及。

皮炎平賣口紅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3. 重視社交媒體的傳播力


這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因此,品牌想要成功推出周邊就要重視社交媒體的傳播力。


例如,600多歲的故宮憑藉“賣萌+搞笑”的高超技藝,成功俘獲了年輕消費者的心,其旗下的淘寶店更是成為爆款聚集地,“兩微一抖”也成為其圈粉的重要陣地。故宮正是從品牌文化入手,發力社交媒體,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周邊。


星巴克賣杯子、喜茶成為“雜貨鋪”,為什麼品牌都熱衷出周邊?


綜上,不難發現,數字營銷時代,爆款周邊的成功都有著其內在的營銷邏輯。

只要掌握方法,品牌也定能get到“爆款周邊”的打造秘訣,助力品牌實現聲量與銷量的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