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第 29 期

作者簡介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劉同舫,1966年生,湖北天門市人,法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級學科帶頭人,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標兵人物”,獲評“浙江省優秀教師”,入選廣東

省委宣傳部“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和“十百千工程”優秀人才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研究基地負責人和首席專家等社會職務,被多所高校聘為兼職教授,受邀擔任多家期刊編委。

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各類轉載78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16部;主持國家項目、省部級項目16項,優秀等級結題6項,免於鑑定4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5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項。

內容提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在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影響世界、改變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創新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的具體統一。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尤其需要在創新上花力氣、下功夫。寫好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錦繡文章”,既需要重視發揮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又需要遵循話語創新實踐和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以增強思想的原創性為核心要務,不斷融匯各種理論資源,在面向生活世界、回應實踐變化的基礎上凸顯中國特色,弘揚時代精神,才能有效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創新。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劉同舫教授優秀著作推薦

1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是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首要原則。

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是維護與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必然要求。話語體系是特定階級對其立場和利益進行言語表達的一整套言說內容和言說方式的集合,構建話語體系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其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在本質上聚焦陳述、闡釋與評價中國道路和中國實踐,是為廣大無產階級立場和利益服務的意願表達。脫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創新就有偏離無產階級利益和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潛在風險。唯有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以馬克思主義作為照亮前進方向的燈塔,在堅持中創新,在創新中堅持,才能確保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無產階級屬性,確保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社會主義方向。另一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還立足於馬克思主義自身辯證發展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既是人類認識和解釋世界的宏大思辨哲學,也是代表全體無產階級利益、追求人類整體解放的現實革命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規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在時代變化中不斷實現自我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需要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堅持以不斷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並將這一最新理論成果與創新話語體系的現實需求相

結合,不斷開拓新思想、新理論,提出新概念、新範疇和新表述,從而推動話語體系的全面創新。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中央黨校景緻

2

增強思想的原創性是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核心要務。

思想的原創性是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核心競爭力。缺乏思想的原創性,話語體系極易因同質化、依附性而缺乏核心競爭力,從而難以產生普遍性的影響。話語體系能否體現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這一體系是否擁有主體性和原創性。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對外傳播的目的在於,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概念、範疇的定義權和解釋權,但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話語卻無法廣泛傳播,未能激發世界範圍內的強烈共鳴。國家硬實力不足固然是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但思想本身缺乏原創性也是其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起步較晚,在構建過程中借鑑吸收了大量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成果,同時也深受西方哲學社會科學思維方式的影響和結構體系的桎梏,對西方話語體系的迷信致使其具有原創性、標誌性和世界影響力的思想與理論成果相對不足。凸顯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中國底色,提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在國際範圍的影響力,不能僅僅滿足於亦步亦趨、人云亦云,而是要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絕”的首創精神,在思想的原創性上寫好“錦繡文章”。我們應立足於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鮮活實踐,打破西方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束縛,運用並發展具有深厚歷史內涵和文化特色的中國話語體系,大膽提出具有原創性的理論觀點;以問題為導向,

關注新問題、切準真問題、聚焦大問題,在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煉具有主體性、獨立性和能動性的理論觀點,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和比較優勢,不斷充實話語體系的語料庫,打造具有鮮明原創性和強大標識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中央黨校景緻

3

融匯理論資源是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重要保障。

創新的本質是發展,是對舊事物的辯證性否定和揚棄,是循序漸進、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創新既不是無本之木,也不是無源之水。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需要在尊重古今中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以“泰山不讓土壤”“江海不擇細流”的氣度和胸襟,擷取百家之眾長、融匯各種資源,實現文明成果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標訴求。我們應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為創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供廣闊的來源和借鑑。不忘本來,就是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創新的理論資源,在“守正”中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主體內容的兩大來源,為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滋養。創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需要在堅持和發展中不斷挖掘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寶庫,從深邃的哲思和浩瀚的智慧中找尋啟迪當下的思想火花。吸收外來,就是要取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要辯證地看待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已有成果,充分吸收其優秀思想和理論為我所用,在不斷學習和比較中反思不足、彌補差距,找準創新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為加快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鑑。面向未來,就是要保持思想和理論的前瞻性。要把握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發展規律,聚焦學科發展前沿,通過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促進不同學科之間學術資源的匯聚,讓多元思想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生成更具前瞻性、引領性的原創思想和嶄新話語。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中央黨校景緻

4

立足實踐是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源頭活水。

實踐是思想之母,是構建和創新話語體系的源泉。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這深刻揭示了話語創新滯後於實踐創新的矛盾和現狀。要講好中國故事,解讀和宣傳好中國社會正在進行的獨一無二、震古爍今的偉大實踐,就必須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實踐,跳出固有的話語窠臼。創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需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把握實踐之於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紮根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土壤,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源頭活水;深入基層和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從實踐中提煉出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意義的新概念、新範疇和新表述。只有在具體實踐中凝鍊出的概念、範疇和理論,才能真實、全面地言說中國實踐,才能使自身的話語體系具備更充分的解釋力和親和力,使話語體系不僅僅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也同樣為國際社會所理解認同。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生成的新概念、新範疇和新表述,應當進一步迴歸實踐,接受實踐的再檢驗,從而在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中完成新一輪創造。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在實踐與理論之間架起互促的橋樑,從而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中央黨校景緻

5

彰顯時代精神是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歷程中,無論是“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彰顯時代精神的話語體系創新典範。創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需要秉持與時俱進的精神,與時代同頻共振,為時代立言明德,以自身的話語表達反思時代的發展現狀,推動話語體系成為概括和陳述時代精神的精華,從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增添活力。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新時期”跨入“新時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切準時代脈搏、把握時代律動,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新時代獨有的精神氣質,在各個學科領域中

結合現實發展需求提煉出更多能夠展現時代精神、解答時代問題的新思想、新理論,系統回答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宏大課題,解答和研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階段性發展任務的變化等一系列現實難題和未來走向,從而實現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目標,並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真正成為當代中國的“代言人”。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中央黨校景緻

THE

END

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8月22日

圖文編輯 | 思想先聲編輯部

風景圖 | 轉自“大有公社”微信公眾號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學術話語體系創新的五個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