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1913年1月,民國第一次國會正式選舉開始。2月,兩院大選揭曉,國民黨獨得392席,梁啟超操盤的進步黨只拿下了223席。國民黨組閣已成定局。

3月初,袁世凱發電邀請宋教仁“速赴北京,商討國是”。宋教仁慨然應諾。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是年3月20日晚10點左右,黃興、陳其美、廖仲愷等親往上海火車北站,為宋教仁赴京送行。

晚10點45分,當宋教仁被黃興等人簇擁著剛進入月臺入口時,宋教仁背後突然閃出一人,掏出手槍就打。宋教仁猝不及防,背後中了一彈,彈穿入胸,直達腰部。其後的第二、第三槍,未打中宋,也未打中其他任何人。

槍聲響時,車站大亂,刺客乃趁機逃去。

宋教仁忍痛不住,靠在鐵柵欄上,悽悽然道:“我中槍了。”其後,宋教仁被火速送入滬寧醫院搶救。因傷勢嚴重,流血過多,宋教仁其間幾度昏迷。

宋教仁被搶救醒來後,第一件事就是讓黃興給袁世凱發電,電文是: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北京袁大總統鑑: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鑑納。”

22日凌晨4時48分,“國民黨教父”宋教仁不治身亡,年僅31歲。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直到臨終,宋教仁也不認為自己是被袁世凱指使刺殺的。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生於湖南省桃源縣。1904年2月,反清革命組織華興會甫在長沙成立,宋教仁即任副會長;同年,因長沙起義失敗,宋前往日本。1905年,宋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並獲得成功。次年初,民國成立,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同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宋教仁被孫中山委為代理理事長。其後,宋到處演說為國民黨爭取多數席位。1913年2月,國會選舉接近尾聲,國民黨取得重大勝利。

宋教仁遇刺後,舉國震動,輿論譁然。國民黨人認為此案的幕後黑手,一定是袁世凱。

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

在這裡,我們先說槍殺宋教仁的刺客是誰。

宋教仁遇刺消息傳到袁世凱那兒後,袁極為震驚,隨即給江蘇都督程德全發急電,要求“迅緝真兇,窮追主名,務得確情,按法嚴辦”。

一個月後的3月24日,刺客武士英被抓捕。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刺客武士英

原來,經過調查,是時任江蘇巡查總長應桂馨花錢僱的殺手武士英。3月23日,上海租界巡捕房在上海湖北路一妓女家中抓到了應桂馨。第二天,巡捕又在應桂馨家將刺客武士英捉拿歸案。

應桂馨系浙江人,曾是同盟會會員,跟隨陳其美參加革命,擔任過總統府庶務科長。

刺客武士英則是山西人,曾在雲南當兵,任營長等職,退伍後流浪到上海,時年22歲,沒有職業。審訊時,武士英將殺人動機和一切責任全都大包大攬在自己一人身上,未牽涉第二人。武士英射向宋教仁的那顆子彈,彈頭有毒,可見武士英鐵了心要置宋教仁於死地。

讓人不解的是,又過了一個月,也即4月24日,刺客武士英在獄中突然中毒,死了。應桂馨在審判期間百般抵賴,沒有交待個所以然。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應桂馨

接下來,隨著“二次革命”,也即孫中山領導的“討袁之役”爆發,應桂馨趁亂於當年7月成功越獄。

二次革命失敗後,當年10月6日,國會選出袁世凱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4日,袁世凱以“叛亂”罪名下令解散國民黨。

1914年1月19日下午,應桂馨在津京快車上遇刺身亡。“刺宋案”到這個時候,連這點線索也斷了。

當時,懷疑袁世凱是槍殺宋教仁的幕後黑手,主要理由是,宋教仁領導的國民黨在國會兩院選舉中大獲全勝,宋的威望大增,所到之處,歡迎者人如潮湧,可能讓袁世凱很是忌妒。這是其一。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其二,在民國兩院選舉前後,宋教仁在各地演講中,極力宣揚將總統改為沒有實權的虛位領袖,甚至宣傳奪權。這讓袁世凱怎麼想?會不會認為是對他總統職位的最大威脅?

最早提出袁世凱是殺害宋教仁幕後黑手的是國民黨元老黃興。宋教仁死後,黃興撰寫輓聯:“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趙秉鈞,我說是袁世凱。”這矛頭已直指袁世凱了。

但誰也沒有找到袁世凱是殺害宋教仁幕後黑手的有力證據。還有,據章士釗回憶,宋教仁遇刺的電報傳來,他正和袁世凱一起用餐。袁世凱看完電報後嘆息說:“遁初(宋教仁字遁初)可惜,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國民黨“教父”遇刺身亡,幕後黑手真的是袁世凱嗎?

袁世凱此話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不妨推測一下,即使宋教仁到京組閣,袁世凱身為總統,手握軍權,似乎犯不著去暗殺宋教仁。

那是不是國務總理趙秉鈞主謀殺了宋教仁呢?因為,國民黨選舉大勝,宋教仁赴京後,趙秉鈞的位子就得讓給宋教仁。這是趙不情願的,於是,趙就起了殺宋之心?當然,這也沒有什麼證據。

再作一設,袁世凱也許沒有殺宋之意,但袁的下屬中,是不是有“立功心切”,爭先為領導“分憂”者殺了宋教仁呢?也不能說沒有這個可能。

百年來,有關“刺宋案”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個迷還有待歷史學家們去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