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挑了一百多斤米走了四公里山路去卖,由于米贩子给的价格太低,所以米一天也没有卖出去,第二天,又要挑这些米到十几里之外去卖。”这是文章《卖米》中的一个桥段,也是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北大才女张培祥,她本人的真实写照。

她的一生既励志又令人惋惜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她似乎一生充满了不幸:儿时家境贫困,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高中时父亲做了结石手术、母亲又患乳腺癌,没有生活经济来源的她只能去饭店打工,结果一分钱没拿,还被老板污蔑是小偷等等。可是即便如此,她仍然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北大,她在大学里是北大BBS上著名的一位网络作家,而上面这篇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的《卖米》,仅仅是她书写的诸多文章中的一篇而已。可惜原本已经逆转的命运,却因一场变故而再度回到了原点:2003年她因患白血病逝,年仅24岁。

张培祥她的人生是励志的,也是令人惋惜的。这样一个坚强、乐观、朴素的女孩并不曾得到过幸福,命运是那样的无情,只给了她短短24岁的年华,只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惋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她的一生。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北大才女张培祥


天赋异禀的张培祥读书之路却是一波三折

1979年,张培祥诞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小乡村,她的父母都是村里老实巴交的农民,她们一家只能过着贫寒且艰苦的生活。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张培祥的老家


有句话叫“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也许就会为你开一扇窗”,也许是老天爷对这个家庭的垂青,张培祥孩童时期就天资聪颖。“张培祥她自幼听话,爱看书,而且过目不忘,在上学读书时每逢发出新课本,几天就全背熟了,她的成绩也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这是张培祥的小学老师对她做出的评价。

可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张培祥在10岁的时候即将被父母停止读书,回家务农。眼看着拥有极高学习天赋的张培祥就要面临辍学,她作为教师的姑父、姑姑表示十分不忍心,他们把张培祥带到自己教书的小学学习。后来,张培祥她也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

自己的孩子考进城里的重点学校,这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本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然而,父母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高兴不起来:自己孩子要进城读书了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可是,钱又从哪里来呢?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张培祥一家很是为难。

张培祥父母最终还是决定节衣缩食供养她读完初中,而张培祥她也很争气,她的成绩几乎次次都是年级的第一名。

张培祥有想过等自己初中毕业后就去读一所技校,这样可以早日找工作贴补家用。可是,当时她的想法被学校的校长得知了,那所学校的校长认为像她这样具有天分的孩子,未来可期,将来一定是重点大学的苗子,选择就读技校实在是太可惜了!他对张培祥的评价是:“我教了几十年书,还没遇到这样优秀的学生。”在校长对张培祥的这个决定坚决反对之后,她也因此打消了想上技校的想法。

就这样,张培祥进入了高中。可是,不幸的事情再度接二连三的发生:当时,他的父亲做了结石手术、母亲又患上了乳腺癌。进入高二后,父母实在无法承担女儿的学费了,张培祥她也很清楚父母真的都尽了自己最大努力,自己如果再继续读书下去,一定会把自己的家庭拖垮的。于是,高二开学不久,她把对学习的渴望埋在了心底,含泪离开了她最深爱的校园。当时,她没有跟任何人说,只是只身一人买了一张前往广州的火车票,准备过上的打工日子,最终她在广州找了一所包住宿的餐馆洗碗干杂活。

得知张培祥辍学的消息后,她的父母十分着急,而对她十分喜爱的高中校长亦是如此,他们四处奔走打听,可是张培祥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了无音信。

而此时在饭店打工三个月的张培祥,因老板觉得“你只是一个小孩子”没能拿到一分钱工资,有天晚上她决定偷偷拿走属于自己的工资,然后离开这个城市,可是被老板发现了,还报了警,甚至污蔑她是盗窃的小偷。此时的张培祥有口难辨,心里有说不尽的委屈,后来在警察的深入了解下,她也终于被校长和父母所找到。

再次回到校园的张培祥似乎还是有所顾虑,而校长却是通情达理,面对着她在经济上的顾虑,承诺到:只要你能读好书,我给你免去一切费用。就这样,张培祥带着对校长的感恩之情再次返回了校园,用心学习起来。

虽然张培祥的读书之路一波三折,但是她并没有辜负周围人对她的期望。1997年高考,张培祥一举成为了株洲地区文科状元,以湖南省第五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

充实的大学生活与逆转的人生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张培祥和她的大学朋友们

1997年的夏天,对大学生活满怀期待的张培祥怀揣着家里人东拼西凑的1000元前往了人生的下一站:北大,成年对于她来说,似乎意味着独立,而自此以后她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为了贴补家用,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同时还开始了她的翻译和写作生涯。为人友善、谦和的她周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她借助一些朋友的帮助,也会到电视台兼职写剧本,做策划,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创作才能十分之高,很快就得到了资深专家们的认可。

2003年, 湖南卫视开辟了一个名为《新青年》的专栏,节目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播出了三期,她亲自担任节目的嘉宾主持,而节目在播出之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此时张培祥的人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终于,这一个贫寒家庭的生活有了改善,张培祥她将挣来的钱寄一部分回家用来给父母买药,还有他们日常开支。对此,她的父母也十分欣慰。

一场疾病让这位天才少女意外陨落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张培祥她身患绝症却依然面带笑容地活着

可是,想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如此励志的女孩,在2003年被确诊为患白血病,她从确诊到离世仅仅经过了几个月时间。

身患绝症的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依旧微笑着面对她的父母以及过来探望的亲友们:自己那么多苦都吃了,一定也会好起来的!可是一日不如一日的身体告诉她,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

她的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一半留在北京,而另一半留在生养自己的湖南乡村。她在临终前特意嘱托父母一定坐飞机带她的骨灰回家。

张培祥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为了自己,其实还是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她希望能让父母有一次坐飞机的体验,但又担心父母会因为票价太贵舍不得乘坐。

她的遗作《卖米》感动了当今无数人

张培祥的一生只有短短24年,却在创作和译著方面有百万字之巨。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全部是她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完成的。

她是励志的北大才女,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

张培祥留下了令人感动的文章《卖米》

如果她被大家熟知的是那篇感动了无数读者的文章:《卖米》,这篇文章被人称为现实版的《多收了三五斗》,2014年,在文学杂志《当代》发表,随后被众多杂志转摘,一度引起极大的反响。在当时,甚至很多人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入选语文教材。

这篇《卖米》让无数成长于不富裕家庭的人看到了自己曾经活着的影子。文中80、90年代的农村,辛勤劳作的父亲让人身临其境,文章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向大家传达了一种直面现实苦难而不屈服的勇气和信心。这令有些人这样感叹: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

看完了她的故事,我不禁有些惋惜:如此优秀的一位女孩,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却最终还是败给了命运,只能带着对世界的深深眷恋,含笑离开了人世。而她身上的善良、坚韧、孝顺等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啊!

逝者已逝,但愿仍在努力的各位能够像海子说的那样:“你来人间一趟,总要看看太阳”。只有努力生活,生活才不会辜负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