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公共文化活動精彩上新 線下美術館博物館有序開放

原標題:上海“五一”小長假:線上大批公共文化活動精彩上新圈粉無數 線下美術館博物館有序預約分時限流開放

“五一”小長假,上海一大批公共文化活動上新,豐富著市民的假期生活。記者瞭解到,滬上美術館舉辦的各類線上活動瀏覽量小長假期間穩步增長;各博物館推出的“雲展覽”累計瀏覽量也呈上升態勢;雲上市民文化節點擊量不斷刷新。線上線下文藝過節,成為這個假期的一道新風景。

全預約制,線下文化場館有序開放

“五一”小長假,原本是文博場館參觀的高峰期。由於採取全預約制,這些場館門前的排隊“回形針”不見了,前來觀展的人流平穩有序。以上海博物館為例,“五一”期間,每天的預約額度基本滿員,但在分時段參觀等精心安排下,並未出現聚集、擁堵的情況。“博物館的舉措讓人很安心。”帶著兒子前來參觀的劉女士說,孩子需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物,博物館好不容易恢復開放,便趁著假期帶他來拓展一下課外知識。記者獲悉,“五一”期間,上海博物館共開放了七個展廳。最新揭幕的“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是該館恢復開館後迎來的首個特展,也是國內主要博物館第一次以傳統文房供石為主題舉辦的展覽。

中華藝術宮多個大展在“五一”期間進入倒計時。其中,“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堪稱全市最熱的線下實體展,不少市民專程奔著這個展覽而來。

“五一”假期,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內亦是秩序井然,這裡推出“山水·扇面展”“出將入相——京劇名家臉譜畫作品及衍生品展覽”等多個展覽,還邀請名家講述“舌尖上的海派文化”,並推出藝術大課堂“解鎖”中國民族管樂,受到了市民的喜愛。

雲上賞藝,喚醒幸福感知力

線下,文化場館有序開放;線上,一大批公共文化活動、文創新品上新,圈粉無數。上海市民文化節在“五一”期間陸續推出“行走上海”、“春之聲”、市民美育三個雲上專題特別活動。其中,僅市民美育專題就聚集了500多門課程。這之中,除了文化場館自身積累或定製的文藝課程,還有與眾多社會主體合作推出的美育課程。比如,喜馬拉雅提供的音頻好課,從藝術殿堂、人文經典、親子啟智到“科普探索”“品讀城市”,涵蓋了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來自阿基米德的“市民有戲”之《國藝開講》和“戲曲秒懂”短視頻專輯,一期邀請一位專業演員講解示範,直觀詮釋一個戲曲知識點。市民們還可以跟著 “非遺微課堂”做非遺手工,近距離了解傳統工藝之美。

與此同時,各區也通過自己的線上平臺推出各類雲上文藝活動。比如,徐彙區文化館在線開展“五一”特別獻禮活動,向曾經和仍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療工作者、科研人員、人民解放軍、基層志願者等送去問候。黃浦區文化館微信公眾號以直播的方式教大家利用家中的閒置布料,製作個性防護用品。“文旅寶山”微信公眾號推出名家線上閱讀系列,邀請秦文君、龐婕蕾、熊亮等兒童文學作家和繪本創作者雲導讀、雲講座,帶領大家走近兒童文學。楊浦區圖書館抖音號帶領市民雲上參觀,領略這座優秀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嘉定文化館打造的“嘉文慕課”,通過短視頻進行雲端“藝術科普”。閔行文化雲上的“春申歌會”,則讓市民足不出戶也可以感受音樂互動的魅力……

“五五購物節”來了,滬上各文化場館也積極參與其中。上海博物館文創產品淘寶旗艦店不僅有滿減優惠,還上新了不少新品。一款多功能手機掛繩有兩種新鮮紋樣,一種取自上海博物館藏青花紅彩瑞獸紋碗,掛繩上繪有九種神獸、瑞獸,均為碗外壁圖案,寓意吉祥綿續;另一種圖案擷取自戰國鑲嵌幾何紋敦,寓意高升和如意。上海博物館新推出的精釀白啤,瓶身清晰地還原了上海博物館珍藏的“南宋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和“清代乾隆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雙耳瓶”兩件文物上的圖案。在近期直播中這款啤酒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熱購。為配合將在5月26日揭幕的“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該館研發設計了50餘種文創,目前新品已經完成打樣,即將上新。

(記者 李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