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張宗華髮展養殖摘掉窮帽:“只要努力幹,一定能脫貧”

記者 彭敏 趙秋林

  近日,陽光明媚,走進通江縣涪陽鎮下江口村,村民張宗華站在養雞場裡,看著一隻只圓滾滾的小雞爭搶飼料,眼睛笑成了月牙。他對正在撿雞蛋的母親說:“媽,小雞長得真快,今年又有錢掙了。”

今年55歲的張宗平是養雞場的主人。因身患先天性疾病不能幹重活,一家人收入微薄,於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貧困戶’不好聽,誰願意當貧困戶?只要努力幹,一定能脫貧。”這是張宗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走出貧困。

村上開辦了農民夜校,經常培訓一些實用技術,也為大家介紹一些致富經。通過幾次學習後,他和家人商量,決定放棄單一的傳統農作物種植,重點發展養殖業。在下江口村幫扶幹部的鼓勵下,他不等不靠,流轉閒置土地,走上養雞和養魚等產業發展道路。

發展養殖並非一帆風順。“家裡還欠著錢,哪有資金買雞苗和魚苗、建廠房?”資金問題難住了張宗華,幫扶幹部建議利用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免抵押、免擔保、免利息貸到5萬元後,張宗華的養殖場在2017年動工。

雞苗買回來後,白天,他與母親在田間勞作,到了晚上,利用空餘時間學習種植技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電話諮詢鎮上的農技員。為了保證雞苗的成活率,給雞注射疫苗、孵化雞苗、雞舍消毒、打掃衛生等事務,張宗華逐一學習。“這兩天我對照養殖書籍上寫的做孵化實驗,想通過實驗提高孵化率。”這本書他看了很多遍,上面標註著密密麻麻的筆記。

學習養殖、管理技術,張宗平慢慢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變成了專業的養殖技術員,嚐到了養雞的“甜頭”:去年賣出了1600餘隻雞、1000餘尾魚,加上其他收入,年收益5萬多元。“在家搞產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一舉兩得。”說起自己撈到的第一桶金,張宗華滿是興奮。2018年,他如願摘掉了“窮帽子”。

“銷路我不愁,而且越來越多的商戶主動找上門來購買,擴大規模勢在必行。”脫貧後,張宗華並沒有鬆勁,今年擴大規模,養了3000只雞、6000尾魚苗,預計總收入在7萬元左右。

如今,張宗華除了向村裡的貧困戶低價出售雞苗、免費提供技術支持,如果大家銷售遇到困難,他還可以回收。“我要繼續努力,相信靠自己雙手,能把日子過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