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式招生成就了所谓的名校,如何体现国家义务教育的优势?

光影最强音


不足为奇,每年中考后、抢招优秀生源大战都会如火如荼的展开,优秀学生不但高中全免费,还有诱人奖学金,很正常,很公平, 有付出就有回报。


春暖秋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最近收到类似的问题不少,名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和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分不开的。名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各种教育设施先进,课余活动丰富,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优质生源,属于锦上添花,强了更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重视,舍得投入,由此会产生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对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关注,有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1,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我不反对掐尖招生。2,所谓的掐尖招生其实是差异化教育,差异化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差异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3,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班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相差很大,老师讲课的进度很难把握,势必会造成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中下的学生感觉吃力的问题,名校掐尖招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矛盾,大学少年班的出现使得大家相信确实有天才。读书的问题上要相信有天赋,把这些有天赋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因材施教不是坏事。4,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在摸索,目前为止我觉得还是没有思路。学生负担重了喊减负,规定小学生课后的作业不超过多少时间,这本身就没有可操作性,有的甚至规定不得布置家庭作业,这样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5,进名校要求高是肯定的,通过各种考试,就是要把最好的学生招进来。我觉得上海做的很好,这几年发展了一批优质民办小学,开设了多门外语课,甚至开了波斯语这样的小语种来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甘于平淡103345001


掐尖招生成就了名校?

如何体现国家义务教育的优势?这个也要体现?

这是个伪命题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掐尖招生怎么会成就名校,名校的形成过程是先有的老师后有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生才有的名校,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小学,先是有的老师,这是软件,然后有了学校的设施,这是硬件,然后才会有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好更多的学生来这所学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你把学校的老师全换了试一试,还有学生过来吗?

国家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就是对适龄儿童或青少年进行的统一教育,是开启民智,普及知识的一个方法。

义务教育让所有的青少年都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在相同的情况下,让青少年学习相关的知识,择优录取到非义务教育阶段。

非义务教育本身就是择优录取的,也属于掐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