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丨黃金三年,不容錯過

2019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投資圈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5G和AI兩個熱門領域

回顧這一年,投資圈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5G和AI兩個熱門領域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都將受益於5G AI的雙核驅動。

刷臉支付丨黃金三年,不容錯過


其中智慧零售領域內的“刷臉支付”已經大範圍商用,有望成為5G AI下最快落地的應用場景 。11月5日,第四屆中國移動金融安全大會在深圳舉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支付寶、騰訊、平安銀行等資深專家,圍繞金融科技發展、大數據應用、政策法規,深入剖析當前移動金融安全宏觀態勢,共探刷臉支付安全未來!

刷臉支付是否安全問題,一直廣受議論!

專家觀點

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線下刷臉支付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具備了試點應用的基本條件;但在線上,開放的網絡環境存在諸多風險,線上刷臉支付需要個別更進一步完善。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支付科技的發展讓安全和便捷同時提升成為可能。在支付前端提供便捷的無感支付(聲紋、指紋、刷臉、虹膜等)模式,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分佈式架構等技術相結合。

同時,監管部門也在發生。

央行於近期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第十四條提出。加大科技賦能支付服務力度。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藉助密碼識別、隱私計算、數據標籤、模式識別等技術,利用專用口令、“無感”活體檢測等實現交易驗證,突破1:N人臉辨識支付應用性能瓶頸,由持牌金融機構構建以人臉特徵為路由標誌的轉接清算模式,實現支付工具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刷臉支付現狀有數據證明刷臉設備比二維碼更好推廣。711的華南店,三個月內,使用刷臉用戶的增長幅度超過了當年從現金到掃碼一年的增長。刷臉支付推廣速度大概要比掃碼支付的推廣速度快四倍以上。更好推廣的原因體現在,被二維碼支付教育過的用戶,接受刷臉支付會變得容易。“從現金到到掃碼,用戶教育是很難的,好多人習慣了現金,覺得二維碼不安全,還有很多危人聳聽的傳言,用戶的安全感是缺失的。“很多商家都是被動接受新鮮事物的。等用的人多了,商家自然也會安裝刷臉機器,就像當初掃二維碼似的,推到一定的時候就是井噴似的爆發。”

對於商家和消費者,刷臉支付都是一種雙贏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大力推廣下,刷臉支付已逐漸成為移動支付行業新鮮力量。刷臉支付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商戶的人力成本。零售業不斷增長的人力成本成為商戶急需解決的最大痛點。然而,引入人工智能刷臉設備之後,一臺刷臉機器相當於1.5個收銀櫃臺,一天相當於3個收銀員。刷臉支付極大地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成本。比如,普通收銀臺結賬,10件商品用戶需要56秒完成支付,而刷臉支付只需3秒。

刷臉支付也適用在當下如何利用會員機制盤活老客戶的競爭中。面對這部分需求,傳統的會員卡已經很難滿足商戶的需求,而AI刷臉會員則抓住了這波市場新紅利。對於商家而言,刷臉支付同樣也是一個福音,比如得益於其快捷性。

刷臉支付將迎發展的“黃金3年”

2019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接連入局,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銀聯也正式加入戰局,發佈了自己的“刷臉付”產品。“從體驗上來說,刷臉支付的友好程度已超越刷卡支付、二維碼支付,無介付款進一步解放了支付生產力;從安全性上來說,人臉識別技術在支付領域的應用,可以確定用戶本人身份,結合多因素驗證進行改良升級,後續還能大幅提高支付安全性。所以,在我看來刷臉支付的未來充滿希望!”

本次大會一大爆點,《2019中國人臉支付產業發展報告》面向業界正式發佈。據報告顯示,2019年,在支付寶的大力推動之下,可謂是中國人臉支付元年,但在這一年,政策與市場還處於磨合期,受限於終端設計週期與產能問題,預計到2022年,從終端情況、市場接受度、政策等方面綜合評估,2022年中國人臉支付終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85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