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陳鋒 北京報道
作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企業,士蘭微(600460.SH)有些與眾不同。20多年來,它在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投入“重金”打造IDM模式,相當於追求產業鏈全覆蓋。
最近三年,該公司營收增速放緩明顯,2017年至2019年增速分別為15.44%、10.36%、2.80%,同期淨利潤也出現下滑。
二級市場上,士蘭微股價近三年來大幅震盪。2017年9月18日時該股(前復權)價格為7.53元,年底時(前復權)價格一度達到15元左右水平,到2019年初(前復權)價格盤中一度跌破8元關口,此後開始震盪上行,2020年初一度觸及21.6元高點。
截至2020年9月17日收盤,該股報17.94元,市值約235億元。與2017年9月18日相比,股價漲了約138%。
針對近幾年營收增速放緩的情況,《華夏時報》記者致電董秘辦電話,接聽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營收增速也不算放緩,屬於保持正常增長,淨利潤的下滑是由於行業特性所致,IDM模式受制於投入與產出轉換,具體可參考華潤微(688396.SH)與中芯國際(688981.SH)的發展。
“重金”打造IDM
垂直分工與IDM(整合設備製造)是目前中國半導體企業主要採取的兩種運作模式。前者只負責設計、製造、封裝或測試的其中一個環節,而後者是產業鏈全覆蓋,也稱“一條龍服務”模式。相較於前者,採用後者的企業一般規模較大。士蘭微最早經營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業務,後來開始打造IDM模式,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已是國內最主要的以IDM為特色的綜合型半導體產品公司之一。
初涉IDM,士蘭微採取的是穩紮穩打的策略。2000年底,士蘭微開始籌建芯片生產線,並於2001年在杭州建設第一條5寸芯片生產線,2003年公司上市之後,第一條芯片生產線投入運行,士蘭微正式轉型為IDM的模式,擁有設計和製造的雙重優勢。隨後,士蘭微開始建設6英寸芯片生產線,目前在小於和等於6英寸的芯片製造產能中,士蘭微排名全球第五位。
但有觀點認為,從8英寸生產線開始,士蘭微似乎有些“操之過急”,在產業線上的佈局步調明顯加快,資金投入規模也隨之加大。據官網顯示,士蘭微的8英寸生產線於2015年開工建設,2017年6月底投產,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8英寸生產線的IDM產品公司,次年,該公司就開始建設12英寸特色工藝晶圓生產線及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2019年年底,該公司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一期工程就已完成主體廠房工程建設,化合物半導體制造生產線項目開始試產。
該公司董事長陳向東曾指出,垂直分工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但很多產品仍需要IDM的模式發展效果會更好,走設計與製造一體的IDM模式更利於特殊工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有券商行業分析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8英寸生產線是士蘭微IDM模式的重要環節,是士蘭微邁進中高端產品領域的關鍵。
士蘭微對8英寸生產線尤為重視。2019年,士蘭微稱計劃將在未來五年投資15億元(股東出資約8億元,其餘通過向金融機構融資解決)加碼8英寸生產線。
對於資金吃緊的士蘭微來說,國家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撐場”幫了大忙。2016年3月,國家大基金投資6億元支持士蘭微8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建設,2019年的15億項目投資中,國家大基金又投資了5億元。
如今,國家大基金是士蘭微生產線的重要投資股東之一。上述分析師表示,國家大基金進入,表明看好士蘭微的前景。但記者注意到,直至2020年半年報發佈,子公司士蘭集昕8英寸生產線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士蘭微加速做大IDM還可以從其花32億元收購中國最大的分立半導體器件製造基地樂山無線電看出,儘管收購以失敗告終,但足以可以看出士蘭微的戰略加速。
今年9月初,士蘭微發佈公告稱完成新一輪對外投資。公司與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對士蘭集科新增註冊資本5億元以及士蘭明鎵增資1.7億元。對於兩家公司,士蘭微認繳金額共計1.3億元。據增資方案顯示,士蘭集科主要負責士蘭微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項目的實施運營,該項目總投資170億元,將建設兩條以MEMS、功率器件為主要產品的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生產線。而士蘭明鎵主要負責士蘭化合物半導體芯片製造生產線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建設4/6英寸兼容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主要產品包括先進的化合物器件、高端LED芯片、第三代化合物功率半導體器件。
近三年營收增速放緩明顯
對於IDM,有業界人士對記者指出,半導體領域,技術壁壘和資金佔比太大,能專業做好其中的一環就已經很不錯了。
創道投資諮詢合夥人、天津師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顧問步日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Fabless(即垂直分工)與IDM各有千秋,後者具有工藝可控、產能可控,但產線建設成本較高,產能利用率不高的特徵。
近十年,士蘭微部分財務指標情況,數據源自同花順iFinD
2020年上半年,士蘭微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05億元,同比上漲18.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063.06萬元,同比下降47.02%。
半年報稱,公司經營利潤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子公司士蘭集昕仍處於虧損狀態,8英寸芯片生產線仍在建設中並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二是子公司士蘭明芯和美卡樂光電受疫情影響客戶訂單數量下降較多,發光二極管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較多。
打造IDM的“副作用”似乎已有顯現。士蘭微近三年營收增速放緩明顯,淨利潤呈下滑趨勢。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15.44%、10.36%、2.8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76.75%、0.58%、-91.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325.50%、-9.36%、-234.32%。
2020年上半年,士蘭微資產負債率為52.14%,截至6月30日,士蘭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7325.18萬元。2017年至2019年,士蘭微資產負債率均維持在50%左右,且經營現金流淨額分別為3.52億元、2.41億元、1.33億元,下降明顯。
對此,士蘭微在半年報中也解釋稱,“作為IDM公司,公司帶有資產相對偏重的特徵,在外部經濟週期變化的壓力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經營利潤波動的壓力”。
士蘭微成長前景或賭在未來風口上。日前有消息稱,中國計劃把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寫入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規劃。據部分半導體企業研報指出,若消息屬實,佈局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企業有望充分受益於政策與行業紅利,在新一輪行情主線裡做大做強。
縱觀同行業,聞泰科技(600745.SH)、捷捷微電(300623.SZ)、揚傑科技(300373.SZ)、華微電子(600360.SH)、華潤微均在加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士蘭微同類企業均在加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華夏時報》梳理
《華夏時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士蘭微瞭解到,士蘭微已建成6英寸的硅基氮化鎵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涵蓋材料生產、器件研發、GaN電路研發、封裝、系統應用的全技術鏈。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曾指出,“在存儲器領域,中國廠商已經在IDM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相信中國在IDM模式上的發展一定會在全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未來可期”。
智能硬件產業鏈研究者、智物科技評論創始人明淑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IDM確實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是貿易環境惡劣情境下,行業趨勢逼出來的。
從創新驅動來看,士蘭微對研發投入較為重視。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8億元、3.5億元與4.3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逐年提升,分別為10.19%、11.56%與10.19%。
記者發現,士蘭微創始人從上市至今均未發起減持計劃。關注士蘭微多年的投資者向《華夏時報》記者說,“士蘭微是中國目前我看到的唯一不在股票市場圈錢騙錢的芯片股”。
深耕IDM多年,又傍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士蘭微,是否真會厚積薄發,士蘭微表示,隨著8英寸芯片生產線項目投產,以及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生產線項目和12英寸芯片特色工藝芯片生產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將持續推動公司整體營收的較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