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眾所周知,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唐統帥,但品評戰功,《新唐書》卻將李光弼排在郭子儀的前頭,並稱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舊唐書·李光弼傳》說得更為直接,稱即使是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名將比起李光弼,也“或有愧德”。李光弼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令史家如此高捧禮讚呢?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出身“柳城李氏”,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父親、外祖父均為一世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自幼為人嚴肅、深沉而剛毅,騎射功夫了得,喜讀班固的《漢書》,治軍極嚴。他的上司王忠嗣對其欣賞有加,誇讚道:“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郭子儀與李光弼結識不久,便向唐玄宗力保此人,稱其為難得的將才。天寶十五載(756年),經郭子儀推薦而任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寶應元年(762年),命軍鎮壓浙東袁晁起義,進封臨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亂平定,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李光弼這個人好像天生就會打仗,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常山之戰,也就是他的出道之戰中,便展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華。他先用500名弩兵與1000名弓箭手殺傷史思明的攻城大軍。待敵軍受挫後退,李光弼立刻派兵5000人出城,每人持一長槍擺成方陣,弓箭兵掩護,夾滹沱水迎敵,如此佈陣,史思明的騎兵優勢即無從發揮,被一舉擊敗,這是步兵對付騎兵的經典陣法。有道是“敵退我進”,李光弼不給對手以絲毫喘息之機。他聞報有叛軍5000步兵自饒陽來,一晝夜行170裡,正在常山東南九門縣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當即派步騎各2000人,偃旗息鼓,沿河潛行。至逢壁,叛軍士兵正在吃飯,唐軍趁敵不備猛撲過去,斬殺殆盡。史思明聞訊失色,只好撤軍,常山9縣,有7縣被唐軍光復,李光弼初戰告捷。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看李光弼打仗,是一種享受,用通俗的話說,“跟玩似的”,例如,被中國戰爭史引為經典之作的“美馬計”。世人多知古希臘時期,希臘人為爭奪美女海倫使用的“木馬計”,但神話終究是神話,難以進行現實考證,而“美馬計”卻有據可憑,施計者有兩人,一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主帥李牧,二是大唐名將李光弼。

公元759年七月,郭子儀被宦官陷害,唐肅宗不得已剝奪郭子儀兵權,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率五百親兵赴洛陽統帥朔方軍。同年八月,李光弼撤出洛陽,移軍河陽,留洛陽空城給史思明。十月,史思明進攻河陽,其部擁有良馬千餘匹,每天輪流驅到河邊梳洗、放牧,一邊炫耀其良馬之多,一邊藉此打擊唐軍士氣。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安史叛軍久居塞外邊疆,擅長騎射,倚仗精銳騎兵襲擾衝突是其致勝法寶,這次也不例外。史思明從塞北帶來大量馬匹,都是一些威猛強悍的純種戰馬,這些馬體高彪壯,陣前橫衝直撞,如履平地,對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威脅極大。史思明視這些戰馬為掌上明珠,李光弼更是求之若渴,如何令這些寶馬良駒為己所用呢?李光弼為此苦思冥想、夜不能寐,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計上心來。

李光弼傳令城中,以高價收購百姓的牝馬(母馬),得五百匹。而且所要的母馬不是一般的母馬,須為帶駒的母馬。眾將士不解其意,上陣殺敵最需要的是來去如電、身高體壯的公馬,要這麼多的母馬何用?另外,所買母馬還帶馬駒,豈非累贅?賣馬之人更是喜不自勝,一般來說,戰亂年代母馬不好賣,帶馬駒的母馬更是出手難,要不上價,哪想到李大將軍居然拿出連買優良公馬都綽綽有餘的真金白銀求購帶駒母馬,這等划算的買賣簡直是從天而降啊!消息傳出城外,史思明叛軍引為笑談,何曾想到,他們即將大禍臨頭。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某日,李光弼見叛軍驅趕良馬在對岸河邊放牧,急令手下將那批母馬趕出城去,將嗷嗷待哺的馬駒留在城中。牧馬的叛軍士兵見城門大開,又見一群馬從裡面蜂擁而出,以為是唐軍殺來,吃了一驚,紛紛站起身來,準備回營報告,卻只見馬匹出城,不見守軍出戰,逐漸放鬆警惕,並想起李光弼重金買母馬之事,指指點點,笑罵不停。

母馬來到河邊,掛念城中馬駒,不時回首鳴叫,李光弼又命士兵到馬廄哄趕拴著的馬駒,馬駒不見了母馬,本就煩躁,加上士兵的哄趕,都放聲嘶叫起來,母子對鳴,哀婉百轉,母馬的叫聲很快就吸引了對岸叛軍公馬的注意,其中幾匹正處於發情期的公馬無法自控,下河向對岸游來。這一動,立刻引發了連鎖效應,所有的公馬都尾隨而來,千馬渡河勢不可擋,叛軍馴馬人根本攔不住這支浩浩蕩蕩的“求愛大軍”,連拉帶拽也無濟於事。

唐朝的無敵戰神李光弼

見時機成熟,李光弼命唐軍將母馬韁繩放開,母馬思子心切,扭頭就往城中跑去,後邊的叛軍公馬於後緊跟,李光弼打開城門,將叛軍公馬照單全收,唐軍歡聲雷動,對岸的叛軍頓足捶胸,史思明更是氣得暴跳如雷!這一仗,李光弼借用“母子連心”、“異性相吸”的馴馬之道,坐收豐厚戰利品,不費吹灰之力白得千匹良馬,其麾下騎兵轉瞬戰力大增,叛軍卻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