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文/張寒軍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其實就有一種能力,那就是自己”訓練“自己,讓自己具備生存的能力,這可能是一種本能,例如孩子天生一生下來就知道找奶吃,長大點就會用嘴、手、眼來認識事物,什麼都想啃一啃,來探索各種物品;摔跤會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對各種種樣的事物都想去摸一摸;很小的時候不知道害怕等等,這些都與孩子的成長有密切關係。

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其實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會不斷的嘗試與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並會創造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的過程中,將極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使孩子最終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我們經常看到視頻裡面似乎超能力的嬰兒,有的嬰兒會將嬰兒床的毯子捲起來,然後從床頭的縫隙裡鑽出來;有的會將被子、枕頭摞起來,然後翻過床欄,再到沙發上;還有的知道下床夠不著,想辦法把被子推下床墊高。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孩子自己”創造“發明的,也就意味著這些孩子的大腦得到鍛鍊,具有了較高的智商。

家長在這中間需要做什麼呢,其實只要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什麼都不需要做,只需充分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想象、探索並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去積累生活經驗。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橫加干預,就會打斷孩子的探索與創新能力,也就會阻礙孩子大腦的發育,使本來聰明的孩子變得懶於思考,智商得不到應有的發展。

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圖片來自於視頻剪輯

再看下面的這個孩子,她來到一個障礙杆前,第一次她想跨過去,發現夠不著。

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圖片來自於視頻剪輯

孩子自己探索,然後從杆下面鑽了過來。雖然在成人的眼裡,這似乎是一件很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這點大的孩子來說,卻經歷了判斷、試錯、自己體驗安全與否,決定放棄再另找辦法,再次審查條件,想出解決方法,成功鑽過並獲得自豪感,成長感!整個過程雖然簡單,但如果生活與家庭教育一慣如此,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訓練孩子的機會無處不在,有時只需家長放手

圖片來自於視頻剪輯

你會發現,家長並沒有進行更多的提示,也沒有讓孩子繞著走,或者把孩子抱過障礙杆!如果家長主動干預,孩子就得不到鍛鍊!這就是放手與不放手養育的區別。

當然由於家長放手的原因,這類孩子在小的時候會保持探索精神,也會比較自信與獨立,容易調皮,不聽家長的話,喜歡動這動那,精力旺盛停不下來,甚至可能讓家長頭疼。但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卻無疑是最優秀的孩子!

本文均為個人原創,敬請關注順勢教育,輕鬆做好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