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疫情推動的網絡教學轉型實踐為老師們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供新契機。“雲開學”以來,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的老師們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和網絡另一端的同學們一起切磋新的教學模式。他們分享了“實戰”經驗與切身感受。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徐志平:MOOC平臺專業課程錄製,welink錄像隨時回看答疑


我這學期開了兩門課程,為適應疫情特殊情況、響應學校號召,這兩門課均使用網絡授課的形式。我專門為《遊戲設計基礎》課程寫了一本教材,即將出版,而這本書的內容也在這次網絡課程上完成了首秀。我在MOOC平臺上面錄製了總時長將近15個小時的微視頻,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候重複觀看。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在上課前一晚,我會通知學生們明天準備上課,告知學生應該先預習哪些內容,並在微信群裡面開啟“小小簽到”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打卡。在上課的時候,開啟welink,針對學生共性的問題,向大家解釋遇到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同時,在微信群裡,及時和學生們進行互動,確定學生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考慮到有的學生可能因為網絡不好,或者屏幕卡頓沒看清楚,我們每次welink的時候都進行錄像,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後進行回看,讓學生不掉隊。


課間休息時我會給學生放放音樂,一是讓大家輕鬆輕鬆,二是表明網絡還在正常工作。


張軍平:平貓老師備課-上課-答疑多平臺對比經驗大放送


至今已經完成十週兩門網課共60節課的工作。


軟件方面,在試用瞭如Camtasia和Office辦公軟件的PPT錄屏功能之後,個人感覺前者可以同時加入主講人的視頻,錄製效果更好。從從同學反饋的調查問卷來看,多數同學偏向於可以加入老師的講課視頻的軟件。在錄製聲音硬件上,我嘗試了專業話筒加聲卡,和用蘋果電腦自帶麥克風的方式錄課。前者錄的聲音顯然更加清晰,但兩者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可能很多老師錄課的時候聲音會比較輕,建議在轉錄成mp4之前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如Camtasia和imovie等將音頻強度先放大200%-300%,這樣更有助於學生聽課時候集中注意力。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從共享視頻平臺來看,學校提供了慕課和elearning兩套平臺。elearning平臺只有1G空間,因而不建議將視頻課件放在平臺上。而慕課平臺則允許將視頻放上去,並且還可以加入隨堂測試環節。所以,我採用了慕課平臺。由於上傳課件和隨堂測試都可以在一個平臺完成,個人感覺慕課平臺上課時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在答疑環節,我嘗試了微信,ZOOM,騰訊會議等多種模式。微信需要授課老師每51秒發送一段語音,老師必須一直按著屏幕才能錄音,比較麻煩。從目前體驗來看,實時會議如ZOOM和騰訊會議的效果都不錯。


總之,老師備網課的工作量是要加倍的。而要保證好的網課質量,需要注意放大錄製視頻的音量,減少噪聲發出。也可以適當加入有老師自己講解的視頻,增加視頻的吸引度。此外,注意採用對雙向交互支持更佳的平臺來進行網絡授課,以進一步提高網絡授課的效果。


戴開宇:發揮在線優勢,主動、參與和體驗,構建學習共同體


突發疫情下的在線教學,其實是一次被動開展的課堂革命。這樣的學習方式提示了早應重視的學習理念:自主學習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所有知識、智慧的內化都要靠自己完成。老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共同學習者。“平等,尊重,傾聽”,這是‘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也是我非常推崇並儘量去做到的。疫情下的在線教學,會突顯這一理念的重要性。


在線教學相比傳統課堂的明顯不同是需要提前做細緻的教學設計,並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本學期我的兩門課程都提前10天左右建設好班級微信群並給了學生一些課程介紹和預熱。對純在線教與學的不熟悉,使得教師和學生要“平等、尊重、傾聽”地共同探索。給學生話語權,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很重要。比如可以通過問卷和投票等方式調研學生的基礎、學習進度的感受等,並傾聽同學們的教與學建議,比如覺得直播還是錄播更好? 採用視頻、語音還是文字交流更方便?對於不同專業和不同課程這些都會有不同。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基於課前給了學生視頻、ppt、參考網站、電子資料等學習資料,課堂主要進行要點提示和互動。通過隨機選人、搶答、課堂測試等方式進行學習診斷,然後教師實時給出反饋和總結。考慮到學生在線學習的負擔較重,部分學習素材可以安排在課堂進行學習。作為課程主持人角色的教師,可以給出一些課堂約定,比如發言前對內容的置標【討論】【提問】等,構建一定的儀式感,也方便進行數據分析形成評價;約定還包括在線課堂的紀律和相互尊重。我還會反覆強調在線學習中自律的重要性。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正在替代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而以價值觀為中心才是未來,這也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學初衷。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在線教與學有相對傳統教學的許多優勢,我們可以進行許多的教學創新,比如我這次採取的一些做法:1)採用聯網的虛擬環境,包括指導學生開發的基於Web3D的可視化仿真學習平臺,支持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比如帶學生一起進入“我的世界(教育版)”虛擬世界探索。別開生面、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也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2)在線一樣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直播進行項目分享。這樣的分享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鍛鍊綜合能力的體現。課外通過討論版等方式的異步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將學習拓展到課外。畢竟學習主要是課外自主學習,終生學習和成長才是學習的終極方式。3)將課程作為學習的一個窗口,通過微信群推薦許多的學習資源,包括經典書籍、微文推送,這也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許多同學也分享資料和自己的作品,實現生生互動,相互學習,並進行知識創造和分享。在線教學形式某種程度喪失了對面交流的一些情感因素,但也突破了面對面交流同學們的一些羞澀,線上交流明顯活躍。這也提示我們,教學是一門綜合學問,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等對於老師這一職業來說,不會比專業知識不重要。做好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索。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教學技術再如何新穎和前沿,教學所傳遞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導向才是最重要的,內容總是王道,否則南轅北轍。


王雪平:新冠疫情下的教學:準備、擔心與成長


從2月中旬啟動網絡授課準備以來,不覺已過去快3個月了,我已經完成了三門課程多周的備課、上課。在此過程中,我對網課經歷了從焦慮到熟練的過程,到現在已經能從容應對,並且頗有些心得體會了。


網絡授課的前期準備

當高中生的網課段子流行時,我就意識到我們大學2020春季的課程教學形態要發生變化,並開始有意識地瞭解各類網課平臺和工具。2月12日,我通過學院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在線教學骨幹培訓班”,加入了學校的培訓班微信群。學校和教務處反應很快,迅速開設面向教師的在線教學培訓課程,並放在慕課平臺上供大家學習。


當時的培訓班微信群非常熱鬧。從早到晚不分白天黑夜,大家一直在熱烈討論,問題包含教學組織、軟件使用、平臺選擇、人員管理等,培訓班微信群的熱鬧程度和大家的焦慮程度成正比,而教發中心的老師們和信息辦的老師們一直忙於答疑解惑。培訓班為我們的網課教學組織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正是在這樣的大爆炸式的信息交流過程中,大家清晰地理解了學校的教學安排。


從學生角度對三門課程所做的思考

我這學期開設了三門課程,其中兩門程序設計課程,還有一門原理性的課程。最初的擔心是:面授課程變成網課之後,學生能跟上嗎?


對於程序設計課程,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學生的網速是否夠快;2)學生是否有機器可以用。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做了充分的考慮:1)嚴格控制錄製的視頻文件大小;2) 在課前錄製可以通過手機編寫代碼的過程。並且,我在在課前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以瞭解學生的情況。下圖是問卷星提供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得好,學生的反饋也讓我對開展網課的顧慮大大減少。


對於原理性的課程,也有兩個問題讓我擔心:1)純原理性的內容可能教學效果不好;2)如何組織學生的上機課。對於第一個問題,在錄製的時候,我除了仔細講解課程的PPT外,還特意留出一些知識點,作為課堂重點討論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另外可以增加課程的參與度,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不錯的效果。對於第二個問題,經過前期的問卷調查,瞭解到學生的上機情況有保證後,我對於實驗課程也不再焦慮,將重點放在實驗課內容的組織上,並且對重要部分輔助視頻講解。


在授課過程中成長

錄製視頻是個技術活,我經歷了逐步熟練的過程。剛開始時,我沒有嚴格規劃操作類和演示類視頻的內容和步驟,導致沒能控制錄製的時間。並且,在使用的軟件在錄製長視頻時,很容易出現音畫不同步的現象,結果只能重新錄製,花費了不少的時間。現在錄製操作類和演示類視頻前,我會先準備好腳本,內容包括做哪些操作、操作之間如何切換、解說詞等。根據腳本在錄製前先排練好,這樣可以控制錄製的時間和節奏,同時可以保證錄製的視頻主題突出和內容清晰。


網課組織也是一個逐步熟練的過程。最初我和助教在微信群進行課堂教學時,有時候同時會有幾位學生提出問題,我和助教分身無術跟不上提問的速度。現在我們會鼓勵學生提前看視頻,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前通過微信、elearning投條、郵件等方式向我和助教請教。然後,每次課結束後,我們會準備好一份詳細記錄了課堂中的FAQ的上課記錄,方便大家查閱。另外,我們還開通了遠程協助功能,專門解決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學生反映還不錯。


總體來看,準備課程所花的時間要遠比上課時間長,課前需要向學生髮放資料,包括每週任務說明、每週資源鏈接、PPT、PPT視頻講解、演示視頻、代碼分析視頻、源代碼等內容,課中還包括點名測驗和問卷調查。但是網課的優勢也很明顯,視頻內容可以反覆看,一些練習可以跟著做,重點內容以多種方式呈現,總體教學效果也不錯。


彭鑫:網絡教學已不僅僅是一種應急教學模式,它為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契機


本學期面向軟件學院大二同學開設《軟件工程》課程。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一直以來所習慣的教室授課模式不得不來一個徹底的改變。沒有了課堂上的直面交流,就靠網絡能夠聚起全班同學並讓他們認真學習嗎?按照學校的整體部署和指導並經過兩個星期、四堂課的摸索,我逐漸熟悉了網絡教學模式並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因為微信的高普及率和高使用頻率,我選擇微信群作為我這門課程的基本網絡教學載體。按照選課名單邀請同學入群,並要求同學將暱稱改為學號姓名後,就初步建立起了跟同學們的直接交流渠道。按照學校推薦的教學模式,每次課我都提前錄製好課件講解視頻,並提供給同學們預習。這樣課堂時間就可以不再重複基本的教學內容,只用於答疑和討論了。為了增強上課的儀式感並維護教學秩序,每次上課前五分鐘都會開啟簽到小程序請同學們簽到,並進入上課狀態。每次上課都會首先留出10分鐘請同學們再次預習下當天的教學課件和視頻,然後進入課堂答疑和討論。為了增強課程的互動性,我採用了Zoom網絡會議作為實時語音交流渠道,並在發言時同時在課程微信群中留下錄音,從而讓不方便使用網絡會議的同學能夠通過微信群獲得完整的信息。


課堂討論一般會採用多種互動模式:對於課件中介紹過的基礎內容,通過問卷星提問並要求同學們全體回答,然後根據回答情況集體反饋;對於討論性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邀請同學回答。問題討論中經常需要在微信群中隨機@兩位同學回答,然後帶動其他同學主動回答。不少同學因為設備原因或勇氣不足,更願意在微信群中用文字作答。因此,我經常會在Zoom網絡會議中交流完後對微信群中的文字回答進行點評反饋,這樣多通道並行交流使得討論氣氛熱烈,互動頻率也很快。同時,我也感覺到當討論問題與同學們的編程實踐密切相關時,大家的思維十分活躍,發言也非常踴躍。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項目一直是《軟件工程》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依託學院與華為公司的教學合作,我們從去年開始就採用了華為軟件開發雲DevCloud作為我們的課程實踐平臺。這種實踐項目模式也在這次網絡教學中發揮了很大作用。DevCloud提供的在線開發平臺及部署支持使得同學們可以通過網絡化的方式體驗先進的雲化開發和部署方式,同學們完成的開發內容可直接在雲上發佈,具有很好的可見性。


這種網絡教學模式讓我感覺提了多年的“翻轉課堂”的理念已經悄然成為現實。而屏幕共享、多人語音、微信群留言等網絡互動模式又使得實踐項目分享交流變得更加容易。總之,對於軟件類課程而言,這次網絡教學似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應急的教學模式了,它也為我們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供了一個契機。


肖曉春:發揮線上工具易於交流特點,增強課堂互動、即時把握教學效果


在教學工具選擇上,除了學校規定的eLearning作為常規教學課程資料入口、WeLink作為視頻備份外,我的整個線上教學活動全部在釘群中展開。釘群作為企業級的工作協同的工具,滿足了在線教學展開所需的眾多功能,使得教師學生都不需要在教學中奔波於各個工具。現將使用體會分享給各位老師,僅供參考。


建群安全省力,入手快


群碼永久有效,只有屬於復旦組織的用戶才能掃碼入群;可以將群公告置頂,新人入群必看,同時可以設置入群可看100條歷史記錄,使得初時建群工作量省時省力。界面風格類似於微信,易於入手使用。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便捷視頻文件管理功能


上課錄播視頻的順利上傳下載是線上教學的關鍵,釘群的群文件功能強大,可以永久存儲文件。教師可以按目錄組織上傳課程資料,無需分享鏈接;學生在群中可以簡單點擊下載,也可以雲端播放,方便學生隨時學習觀看。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互動上下文關聯功能強


釘群的答疑回帖直觀地顯示所針對的學生問題,便於有序地組織問題+答案,便於課上課後同學們及時瞭解問題與答案的來龍去脈;同時每條教師的發言後面,直觀顯示未讀同學們的數目(也可查看具體哪些同學未讀),可以及時關注學生的在線情況,不需要同學們主動回答“收到”而引起刷屏。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工具齊備


釘群內置大量的交互工具,以快捷鍵的方式方便地提供群投票(推薦使用,既可作為簽到工具,又可發起以選擇題為主的問題,即時把握教學效果)、群簽到(因必須獲取學生地理位置,並且引起刷屏不建議使用,可以用群投票代替)、群彙報、直播、視頻會議等服務。


李景濤:網上教學有利於推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混合式教學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


早動手,早準備。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去年暑假裡的兩個星期,我放下其他事情,全心全意備課、準備講稿、錄製教學視頻,完成了我主講的《信息安全》的完整教學視頻的錄製,這為本學期開展網上教學打好了基礎。


注重思維能力培養。這學期的《信息安全》為例,教學內容不求面面俱到至每個知識點,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們要有信息安全思維,在課堂上就是要進行這種思維訓練;或者說上完這門課之後,學生會用信息安全領域的話語體系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這種思維能力或習慣後,學生基本上對學術界共性的、痛點的問題就能夠理解了。因此這門課有一個教學方法,就是“問題為導向”的教學,通過一個個領域的經典問題把教學內容有機地穿在一起。


學生們的能動性讓我感動,正是他們在線上討論中的積極配合真正完成了翻轉課堂。第一次在微信群上課,雖然有準備,做好了教案,計劃好在什麼地方拋出什麼問題,在腦子裡演練過好幾遍,甚至準備了講稿,但還是擔心萬一學生不配合,會不會變成自己的獨角戲。當我拋出第一個問題時,說實話有些忐忑。5秒、10秒、15秒,突然屏幕上同時跳出兩個學生的發言,之前的顧慮完全打消了,3節課下來,所有的學生都發言了,似乎在屏幕後面他們更放得開些。感覺網上教學有利於推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混合式教學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


來 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制 圖:鄭佳欣

編 輯:嚴奕晨 黃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