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小说为什么感觉近几年这么火,仅仅是因为雨果奖吗?

笆芭坝坝


一句话,全靠同行衬托。

抖个机灵,其实应该这样想,不是因为得了雨果奖刘慈欣的小说才火了,而是因为刘慈欣的作品好才能得雨果奖。

正经来说,我认为刘慈欣的近年来的火爆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他的科幻作品在国内确实属于高质量水平。要知道,科幻小说的受众群体口味是比较高的,喜欢这类作品的人在中国科幻尚未发展起来时已经读过了很多国外优秀的科幻作品,如果刘慈欣的没有好的实力,他们不会去买他的账。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永远比名气重要。 其次,确实要承认雨果奖的分量。刘慈欣靠着《三体》拿下了外国文学界的那帮人,一方面是《三体》中某些描述符何了外国的一些恶意,但归其原因,还是作品质量过硬,与外国科幻相比丝毫不逊色。整体的构架、脑洞呈现出了太多耳目一新的惊喜感,再加上翻译水平在线,外文转换中没有破坏掉这部作品史诗般庞大辉煌的气魄。



而且除了《三体》,刘慈欣其他作品阅读完毕也不会教人失望,甚至越看越能发现他的魅力。

有读者这么评价过:“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并不像虚构的科幻文学,反而更像一本预言书,预言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像一本历史书,记录了在另一个维度曾经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故事。”

有新意、有脑洞的科幻故事不少,但跟刘慈欣的科幻相比,它就只是一个科幻故事,离我们很遥远,看过就忘了。而真正的好作品是能在阅读完毕合上书后,还能让你去思考,让观者们热火朝天、孜孜不倦的讨论,甚至同一个作品读完还能发表出完全对立的观点。

所以,刘慈欣这样一个有脑洞、有文笔、节奏好、精品多、有梗、读者粘性大,还得过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不火谁火?

顺便提一句,这是被奥巴马催更过的作家。


老仙女手记


这个事情得辩证看待。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确实写得精彩,丰富的想象力、自身文学素养、多彩的人生经历都与他的成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雨果奖确实助力了《三体》乃至刘慈欣的出名,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传播速率和途径的不断扩大,加之民众获取信息途径的不断拓宽,为其奠定了良好的科技支撑;最后,我国的文艺科幻作品一直相对落后于西方一些国家,有这么一部代表性的科幻巨作取得西方文学奖的青睐,也是刘慈欣小说取得成功的重大因素。综上所述,刘慈欣的作品成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我认为内因是关键。期待我国更好的科幻作品问世[玫瑰][玫瑰]


月星如雨


刘慈欣的小说其实不是近几年才火的!在没有《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末日拯救》这三电影之前,就早有了很大的受众群体,只是因为2019年这连续三部电影,让更多观众加入到了刘慈欣热的行列!

刘慈欣,196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信阳。1985年参加工作,最早参加工作时,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其实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电工,所以他自己别号“刘电工”。

他1989年就已经创作了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和《中国2185》,但没有发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向《科幻世界》投稿。

2019年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是在2000年发表的,当时就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2013年的时候,他就以370万元的年度版权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而他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已经到了2015年了。再说了,雨果奖已经举办了75届了,可是在中国达到刘慈欣这个高度的,好像也就仅此一人吧。

下面我来说一说刘慈欣为什么这么火,或者说他的小说为什么这么火。

中国的科幻题材,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块心病,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文化,现在的文化快餐时代,真正能沉下来看书的人本来就不多,所以最早刘慈欣的小说就引起了光大文学爱好者特别是科幻迷的青睐,,但毕竟群体少,而科幻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欧美人的天下,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好莱坞的片子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是说说刘慈欣小说的创作特点:

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人物塑造规律,他塑造的人物一定要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也就是说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叙事节奏紧张,故事情节生动,语言平实拙朴,通俗易懂,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手法,在提高作品可读性的同时,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力量瞬息万变的感受和对科学技术应对危机的信心!而对科幻小说里的爱情,采用爱情来衬托故事,永远和无奈联系着,赋予其一种强烈的沧桑感,来反衬人生的渺小,他给作品传达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怀旧感,富有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