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41能“活”下来吗?

木叶飘空


米格-41是在米格-3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米高扬公司就确认过,米格-41是全新设计的飞行作战平台,项目代号叫”PAK DP“,是俄罗斯空天军的未来远程截击航空系统,和苏-57相互独立开发。但由和米格-31不同,米格-41的定位着眼于太空作战和反高超声速武器两个方面。考虑到俄罗斯近年已经引领了高超声速武器热潮并以此逐渐改变了战争形式,因此米格-41也不是空穴来风。

米格-41项目代号叫”PAK DP“,苏-57项目代号叫”PAK FA“。看起来似乎存在一定联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邦达列夫曾表示,米格-41的研发工作在2018年就已经展开,随后米高扬公司就独自宣布正在研制米格-41,二者的时间点和官方态度不谋而合。俄罗斯媒体在2017年还更早就报道过米格-41的研发计划。

根据米高扬公司的说法,米格-41应是一款隐身战机,在具备米格-31的截击功能基础上,米格-41将会是有人机版本和无人机版本并行发展。主要任务是拦截西方国家的轰炸机、来袭导弹和侦察飞机。此外,米格-41可以将自身送入卫星轨道,能够在外太空低轨道飞行,还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尤其是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这和俄罗斯最近服役的新雷达有某种关联,即都是瞄准了反高超声速武器作战。而在太空作战上,米格-41用于拦截低轨道飞行器或者处理低轨道上的碎片。在主要性能上,米格-41主要突出速度、航程、机动性能三方面,隐身性能会有,但考虑到在如此高的空域飞行,隐身性能未必比苏-57强。▲米格-41可能会继续借鉴已经下马的米格-1.44战斗机得部分理念,作为高速截击机,其机体不会比苏-57小,甚至比米格-31还大

俄军近期服役的Rezonans-N预警雷,还有比较高调的S-500等设备武器,纷纷提到拦截反击高超声速武器的能力。此外,”先锋“高超声速导弹末端速度27马赫,”匕首“高超声速导弹速度也达到10马赫,在如此高的速度下产生的极高温度是许多飞行器材料的温度极限。俄罗斯是如何让导弹弹体材料得以完好无损的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俄罗斯已经在材料上取得新突破!考虑到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研发的领先地位和在此方面的效费比比较显著,因此在米格-31基础上,结合一些苏-57隐身技术去做米格-41是完全没问题。

俄罗斯领土庞大,国力有限,在对抗西方的围堵中,不可能在广阔的领土上到处部署军队,从远程新雷达到S-500,再到各种导弹的装备,俄罗斯都强调探测距离远、打击距离远,因此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恐怕只有俄罗斯需要截击机来守卫广阔的领土。通过空地信息相结合,让米格-41执行打完就走或者超视距攻击任务,符合俄罗斯国土防空的要求。▲俄罗斯庞大的领土纵深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俄罗斯需要截击机这种类型的飞机。没有哪个国家如俄罗斯一样需要在远东、北极、高加索、西欧等诸多方向都进行防御部署,且防御面积和宽度都极大

质疑米格-41存在的声音不少。大致几个方面,一是质疑俄军资金不足,米格-41太昂贵,俄军负担不起;二是认为截击机已经过时,确实,当年苏联发展出来的截击机作用单一,除了发射导弹后走人,再无其他。但这是站在全世界范围的角度来说的,而一个国家的武器发展第一就是需要符合自身国情,第二才是符合世界潮流;三是质疑俄军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米格-41的研发。实际第三点质疑是最关键的。当年”先锋“导弹、”匕首“导弹、”波塞冬“鱼雷、苏-57等都被外界质疑俄军有没有足够资金研发,但最终俄军都悉数装备,因此资金并不是怀疑的重点,俄军还是有钱买的。重点在于技术层面。▲米格-31挂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进行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赋予了米格-31截击机一种全新的选择,使得米格-31的价值有了一定提升

米高扬公司表示米格-41的速度将超过惊人的4马赫,如何突破热障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了。要知道,在如此高速下飞行,机体将毫无疑问的承受极高的温度。而米格-31最高仅仅2.85马赫。当年美国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机体几乎用钛合金制造,但在万米高空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机体温度普遍在500℃以上,发动机附件温度还可以逼近1000℃!米格-31也大量采用合金钢、钛合金制造机体,但也面临和SR-71一样的问题。所以米格-41会用何种材料制造机身,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超音速飞行下温度高于金属极限温度的问题,还是一个疑问。而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俄罗斯用什么让飞机达到隐身效果?也是拭目以待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内部构造也大量用钛合金来抵御高温,但是依旧问题重重,美军最终选择退役

技术层面的另外一个问题,起自于米格-41的太空作战能力。假设米格-41已经可以进入外太空作战,假设可以进入平流层极限高度甚至电离层空域,可这里大气层稀薄,氧气含量低。当前,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极限工作高度就是3万米,过了3万米, 因为氧气不足会导致发动机功率急降,此时战斗机会遇到动力急剧降低的情况,无法继续上升。米格-41又如何突破当前战斗机发动机极限工作的高度呢?那么当前的技术方案中,只有类似美国的X-43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比较合适让飞行器在太空中作战。俄罗斯的超然冲压火箭技术也处于世界一流行列,那么米格-41或许也将采用此类技术,甚至可能是涡扇发动机和超然冲压发动机的组合,但如此一来,将面临昂贵的价格和较低的性价比。米格-41的气动布局和发动机组合会是什么样,也是带有问号的。

俄军近年来装备的武器也带来了不少新的作思维和理论。从这一点出发,俄军发展的米格-41几乎也是属于俄军专属自用版本。因为没有其他国家需要这样高速度、大航程的截击机来飞行在自己庞大的领土上。所以俄军发展米格-41也是基于自己的考虑。这和目前俄军还在大量使用米格-31的想法也不谋而合。然而技术上存在的不少疑问,恐怕只有等到米格-41真容面试才能知道详情。


米洛指挥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基本可以确定米格41就是一个大忽悠。

所谓米格41,吹的很牛逼的样子:

俄罗斯当地媒体《消息报》的相关报道,俄罗斯米格设计局已经正在设计米格-41高速截击机。这款截击机最高速度能够达到5马赫并携带超音速导弹,拦截类似DF-17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

同时,米格-41还能够隐形,甚至能够在太空飞行。

主要武器是K-77M空空中程导弹,能向几百公里距离外的战斗目标发射几枚现代化的空空导弹,借助于主动导航弹头和自身雷达,开始自行搜索和攻击目标。

战机还将装备超音速导弹。

米格公司宣布米格-41将在2025年交付。

然而,俄罗斯人自己都不相信。

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位军事分析专家卡辛对记者说, 至今米格41并未透露任何信息, 突然就说在2025年交付, 但实际上这么短的时间米格41这样的设计根本不可能飞上天, 所以2040年之前能够装备俄罗斯空军已经不错了。

英国皇家联合军队机构空军作战专家布伦克接受采访时说, 他不认为米格41这种没有前期仔细准备的截击机, 会顺利投入批量生产。他说俄军现有的米格31BM截击机, 还能够负担现有俄罗斯国土防空的任务, 未来米格31升级将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类似于一种全新型号。他指出俄军新型坦克、战舰都存在严重的研制困难, 米格41毫无前期准备的信息, 可能只会更糟糕。

美国蒂尔分析的执行官阿伯拉飞亚说, 从俄罗斯米格公司宣布的信息来看, 米格41虽然说是一种第五代战斗机, 但看上去依然是突出单纯高速性能的截击机。纯粹的截击机的概念以及非常落后, 因此他认为即便成功制造, 米格41也不过是一种几十年前设计水平的武器。

阿伯拉飞亚还指出, 米格集团可能并非是要真的设计制造米格41截击机, 而是通过造势来博取关注, 以便在米格-29严重滞销的困难之中, 维持米格公司的生计。

通过宣传米格41, 米格公司可能获得一线机会, 得到俄军的一些拨款, 至少不至于因为完全没有经济来源而导致公司崩溃。此外是给外国用户宣扬米格公司依然有着设计新战斗机的能力, 这对现有切实可行的米格29K、米格35战斗机的外销有促进作用。

但假如米格公司继续缺乏实际可行的全新战斗机项目, 那么俄罗斯将只会投资给苏霍伊战斗机设计制造企业, 同时影响外国客户对现有米格战斗机的信任程度。特别是米格-29已经性能落后, 米格公司很可能需要急迫的进行一些宣传, 争取改变目前的困局。

大家想想,米格41竟然如此先进,今天都2020年了尚且连个模型都没有,一下子就要2025年生产出来,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萨沙


时代变了,大人!截击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自米格31后,苏/俄截击机的后继机型就一直没有下文,虽然不时传出米格41的上马又下马的传闻,但是米格41如今更像一个风中的传说。

传闻中的米格41作为米格31的后继者,进一步提升高速性能,甚至还传出最大速度将达到4马赫的传闻。而上图这种好事者做的效果图,复古的机头进气道真是让人无语。

退一步讲,即便米格31后继机型真的存在,那么上图中的隐身版米格31更靠谱一些。

虽然江湖上屡有传言,但是终极截击机米格41恐怕仅仅停留在军迷的想象中了,无论从其本身的定位还是俄罗斯当前现状来说,米格41都不可能成为现实。

首先,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形态的发展,使得截击机作为一种机型已经走入历史。

截击机的诞生源于冷战时期核大战背景下拦截战略轰炸机的需求。为了在敌方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在发射武器之前及其击落和拦截,截击机必须具备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和中距拦射能力。在截击机诞生的上个世纪50、60年代,无论是战机火控技术还是武器系统,水平还相当低,使得为了能够装备这些系统而且达到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截击机必须要体型够大。前苏联第一型实用的截击机图128就是起飞重量高达40多吨的庞然大物。

而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则为了保持足够的机动性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的相对小巧,无法携带复杂的航电系统。

航空技术强如美帝,在那个年代也不能做到兼顾,F4鬼怪具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和完备的火控及武器系统,但是机动性能相当孱弱,越南战争的经验表明其不能胜任争夺制空权的任务。

循着这样的技术路径,苏联最终研制除了米格25/31这样的性能怪物,最高速度3马赫,在完备火控系统的支持下可以使用大型空空导弹攻击百公里外的轰炸机。

但是航空技术的进步使得战斗机性能越来越先进,电传飞控、气动增升等技术使得战机在体积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仍然有条件具备优异的机动性,而电子工业的进步则使得火控系统在更加先进的情况下体积却大幅度缩小。于是,典型的三代机都具备优异的截击性能和机动性能,比如美国的F15。

前苏联的苏27系列也是如此,在80年代末期苏联国土防空军以双座型苏27UB为基础研制一种远程截击机,编号为苏27PU,但是研制进行中苏联便解体。后来,俄罗斯在这一构想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大名鼎鼎的苏30。

现如今,五代机普遍具有的超巡性能和强悍的火控及导弹系统,完全能够承担截击作战任务,更加没有必要再耗巨资单独研制一款剑走偏锋的截击机。

而且,目前俄罗斯国力大不如前,连苏57项目都进展的磕磕绊绊,哪里还有余力另起炉灶再搞一款新型隐身截击机?曾经叱诧风云的米格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后一蹶不振,一直在对米格29的缝缝补补中苟延残喘,没有能力打造一款革命性的隐身重型截击机。米格41,只是怀旧党的某种寄托而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