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和鴨子的淵源很深,朋友小聚,或是尋常家宴,都會斬盤鴨子

南京人和鴨子的淵源很深,三兩朋友小聚,或是尋常家宴,都會斬盤鴨子,配些素菜,燉個葷湯,就成席了。鴨子視季節而定,烤鴨豐腴多脂,宜秋冬,鹽水鴨清瘦適口,宜春夏。江南地下水位高,水網密佈,鴨禽多,加之南京是亞熱帶氣候,夏季酷熱,地氣燥,鴨子性涼,可以調理體質,補體液。這麼說來,嗜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南京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嗜鴨的呢?據說起於朱元璋時代。本地產鴨以湖熟種為上,湖熟隸屬江寧,明初成為貢鴨產地,趕鴨人從湖熟放鴨子入水,鴨子沿途一路覓食小魚小蝦,抵寧時已經膘肥體壯,又因為每日堅持運動,不至於肥膘過度。讀過汪曾祺的《雞鴨名家》,裡面有趕鴨的盛景,趕鴨人在每隻鴨子嘴巴上都作了記號,這樣,即使在蘆葦蕩裡混養,也不會弄錯主人。鴨子上岸的次日,開始去內臟,醃製,抹鹽以後用石板壓制,是為板鴨。南京的名物桂花鴨,說是因為八月桂花飄香,又正是鴨肉最細嫩時而得名,我看這純屬附會,頂多是夏日食用鴨子比較解暑罷了。南京鴨子的動人處,恰恰在於它沒有詩情,只有市井味。

南京鴨子久負盛名,口味好,身材棒,常常有人問我南京姑娘的樣子,我說:“桂花鴨你見過嗎?身長玉立,不肥不瘦。”我不愛吃北京烤鴨,廚師肅立在旁,飛刀切肉,極有儀式感,可是鴨子偏肥,過於油膩。不過嗜之者愛不釋手,梁實秋說吃烤鴨就是要吃那層油,廣式烤鴨為了省掉“填鴨”的程序,直接吹鼓了皮烤,吃起來沒有油分,讓梁老先生大失所望。

口味這種事,真是很微妙和私己的經驗,我不喜歡吃鵝,覺得纖維粗——鵝食草,鴨食雜糧,當然後者肉細,口感滑潤。

鴨子所惠南京人大矣!早晨出門後第一件事是買鴨油燒餅,然後騎車上班。中午沒有胃口,可以吃碗鴨血粉絲湯——這正是南京本地的經典小吃。做鹽水鴨、燒鴨棄之不用的鴨雜:鴨血切成指甲大,鴨內臟悉數剁碎,加上豆腐混煮而成,吃的時候,服務員用竹兜涮熟一把粉絲,扔進沸湯,再撒上香菜和煮過的鴨雜,湯經過久煮,已經微微渾濁,但滋味不錯,鮮,香,熱。我個人喜歡山芋粉絲,耐煮,有嚼頭。晚上懶得做菜,買份鹽水鴨,整齊的鴨脯肉吃掉,剩下的邊角就做湯,把白蘿蔔(也有用泡蘿蔔的)切絲,或是炒白菜餘下的菜幫,慢慢地燉個把小時,就行了。

啤酒鴨也非常簡單實惠,到超市買現成的鴨腿,切塊,用啤酒代替料酒,燒熟就行。連鴨子裡面的土豆、粉條,都特別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