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度過職場35歲這道坎?打工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創業是在下一個賭注,你怎麼看?

最美河南


職場35歲這道坎,在最近幾年炒起來,惹得一片焦慮。我個人也是邁過30,逼近35歲,所以也是焦慮大潮中的一員,也經常和朋友圍繞個人發展這個話題討論。討論的結果是分為兩個派別,各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派別:一定要創業。創業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徑,大多以男性朋友為主。


第二派別:創造美好生活才是本質。創業不是唯一路徑,且創業風險過大,自己過得開心才最重要。


各抒己見,結合我們的討論,和我自己的經歷。以下是我的觀點,供大家討論。


35歲不是一個年齡障礙,而是一個心理障礙


從醫學的角度看,成年人的精力水平在30歲後是逐年下降的,所有很多人感覺精力大不如前。但是,事業,家庭和個人對自己的要求確實在不斷增加的。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尤其講究“三十而立”。到了這個年齡,事業對你的要求在不斷的上升。對立的是你還沒有找到方向,你的身體機能是在不斷下降。這個反差造成了我們所謂的“中年危機”。


所以,35歲更多的是一個心理門檻。如果你不採取正確的行動,努力去縮小這個差距,那麼很快在40歲的時候,就以為自己這輩子這樣了。


最常見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就我們開始我提到了兩個,一是職業晉升。二是自我創業。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不管是職業的發展還是創業的實現,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生活。


回到這個根本出發點,我的觀點年齡沒有設限,任何時候都不晚,財富的也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標。


打工不僅是為了別人,更是為自己實現夢想


一定是為了自己。為別人的那種想法可能預設的前提就搞錯了。


第一,誰說打工就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是不是對打工有一定的誤解。


打工這個說法,實際上我並不太喜歡,現在很多眼裡具有一定的貶義在內。我更喜歡“職場”這個表述。


在職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也是每個人實現自己美好生活願望的場所,也能實現我們的夢想。


比如很多設計師,從學設計的一天,可能就有自己的夢想進入的職場。每一個精美絕倫的作品展現,每一個傾注心血的產品問世。都是一個個夢想的實現。


誰說他們不是在追求自己夢想呢?況且,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合適創業。我有一個領導,從一線做起,一路晉升。大概36歲左右到了副總裁。在職場是大數人眼睛腫的成功人士。


後來選擇自己去創業,屢屢受挫。創業才發現,商業的運轉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自己更合適做某一個位置的角色,創業反而找不準定位了。


第二,商業的本質是交換。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看,在職場,本質上是“價值的交換”,公司為你提供的能力,實現的業績進行買單,為你支付薪酬,並進行持續激勵。


只要是你接受薪酬的支付標準,就是公平性的。並不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當然,商業的成功,是雙方的努力,也是雙方的成長。


第三,實現夢想的職業方式有多種。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自媒體的發展。職業的方式已經呈現了豐富多彩世界。


比如我從事的人力資源,可以在甲方打怪升級,也可以在乙方做諮詢顧問,做獵頭,還可以做自由顧問,在很多平臺上成為講師,專家,打造自己的專屬。


創業是一個馬拉松,下一個賭注的心理不要去創業


前面我提的老領導,就是在看準一個創業項目之後,經過一些簡單的準備,就投入到各項工作中。一開始激情滿懷,經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就像百米衝刺一樣,希望快速達到預期目的地,早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然而,半年度左右,發現其實目的地還很遙遠,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實現。產生一種迷惘的情緒,在加上生存方面的壓力,家人朋友的勸退,最終放棄創業。


結合我身邊創業的夥伴發現,在此基礎上還有三點值得借鑑:


第一,充足的準備,不盲目進入


選準一個正確的行業,確定項目是有前景的,提前做好規劃,包括商業模式,資金,技術,創業團隊以及團隊心態規劃。保證在創業項目沒有收益之前能夠正常的生存下來。


第二,平常心,積極心


強大的心理建設和持久的信念是必要的基礎。我一個朋友做獨立顧問,也是創業形式的一種。經常加班加點,做的太猛,最後因胃病爆發才不得已下火線。


創業是持久戰,而不是做十天半月就不做了。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終究是一片浮雲。


第三,打造一個核心創業團隊


創業中遇到的問題多種多樣,解決一個,還有下一個等著自己,尤其是創業初期,生存的壓力巨大。這個時候有一個核心的創業團隊,文化價值觀一致。那麼攜手與共的力量比其他任何支持都寶貴。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類似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小米的八大金剛,騰訊五虎。


總結一下,不管你是在職場,還是自己在創業,創造美好生活才是本質,35歲是一個大眾門檻,但不要過多地為自己設限。你覺得呢?


會跳舞的恐龍


打工怎是幫別人實現夢想?創業也並非賭注,它是“深思熟慮”後的行動!試想一個沒打工經驗之人其創業成功幾率有高?

打工是大多數眾生選擇生存的手段,它滋養著這社會大多數人為之努力的基礎,它也豐富和擴展了成人的生存世界和眼界,多少人在這平凡裡成就了他今生的輝煌,怎是為他人作嫁衣?

在這疾速變化的時代,在這萬眾創業的時刻,它賦予了每個平凡的生命都享有那創業的激情,一種令人更加陶醉的價值實現方式彷彿成了這個時代對每個生命的全新指引,它令人開始懷疑原有“打工”方式是否太慢?太土?它還能承載新時代價值觀的成長嗎?

答案是,它不慢,也不土!它還將永遠承載可預見未來社會發展之重託,它為人也為己!故你若是還在打工,不必心有忐忑,35歲若當“坎”?45?55呢?是否過了這“坎”的標準皆要以“創業”為標誌?這社會做好人人35後便創業的準備嗎?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職場上的“成功”也多如牛毛,何須總想走那只有約20%“成功”的獨木橋?總之,三思為好!





留下生命的空白


【昊石在職途】認為:其實每個年齡都會有該階段碰到的年齡,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在意30、35歲。大家都覺得是做事業的黃金年齡。

應該趁著這樣的黃金年齡,奮力拼搏,努力向上。

但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卻是另外一回事,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茫然、對當下不滿意卻又找不到方向了。

隨著網絡進入生活,大家的思維越來越開放,接收的信息相較以往多出了很多。

靜下心來,總問自己想要的就究竟是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我們內心中的想法原比10年前的老前輩們多出好多!

其實題主的問題題幹中就體現了題主自己的選擇傾向了。


一.在原跑道中求發展:繼續在職場中尋求發展

說實話35歲這個年紀在職場的發展比較尷尬,按理說這個年齡應該是在公司的管理層,或者帶個團隊攻堅克難了但實際情況卻不然。

1.私人公司的人員架構就這麼簡單明瞭,能當管理者的就那麼幾個,還有裙帶關係,

根本就不需要你擁有全面的能力只需要你能埋頭苦幹就夠了。

2.大公司競爭激烈,而且大公司很多崗位都是定製化。這關係到題主自身的能力體系是否完整了。

建議題主瞭解下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擅長或者說有過一定積累的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只做擅長的事必然出現其他方面無法突破,導致綜合能力出現嚴重失衡。

進行下自我審視,是否因為崗位的因素導致自己陷入了能力陷阱!

3、最直接的一點:在公司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如果公司的發展空間不大,堅決另找出路,不死守!

所謂思則變變則通!

二、理性前進:自己創業

1.創業一定要守住的底線:創業失敗的話,堅決不能影響家庭最基本的生活質量。

比如:孩子的教育;必要的意外、醫療備用金;房貸等等

為什麼要把這個放在第一條?

就題主所說:打工時幫別人成就夢想,創業想賭博!

我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必須承擔必要的風險,創業必須感性和理性並存,風險在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承擔但必須有前提!

我們的初衷是為了過自己價值的實現和家人過的更好,所以堅持的原則就是即使創業失敗也不能影響家人最基本的生活質量!

昊石本人就見過把房子拿去抵押最後被法拍的例子,那種外在和內在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2.進行自我盤點

a.在職場這麼多年自己積累下來資本:人脈、資源、行業市場的整體瞭解程度、

b.創業後自己的業務來源、資金來源、行業的發展趨勢

c.整個團隊的人員架構、主要職位的負責人是誰?前期利益和後期利益如何分配!

3.考慮下輕創業

輕創業定義是不佔知用大量的時間、在資源、金錢、精力的創業,輕鬆便捷的創業,是相比傳統創業而言的,主張道輕資產、回輕運營,風險小,最近挺火的有享雲商新零售平臺 就 是主打輕創業模式。

個體需要承擔的風險和成本都比較小,更適合普羅大眾參與。

及可以保留當前職場工作,有可以為將來創造可能。

在這裡不過多展開具體的項目,請題主自行上網瞭解。

最後祝願題主,職場發展順利升職加薪;創業之路通暢公司蒸蒸日上。

———————————————————

我是@昊石在職途,歡迎關注我。看職場百態,品生活百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