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春蚕食叶声”这句诗有什么妙处?

时间换你好


问题:下笔春蚕食叶声”这句诗有什么妙处?


前言

下笔春蚕食叶声,这是诗家语的写法,省略加比喻。其实这首诗不仅这句使用这个手法,出句也是如此。

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全貌。

一、省略加比喻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下笔春蚕食叶声,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是颔联的下联: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这首诗的颔联是: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省略了主语【声音】和谓语【好比】:

下笔【的声音】,【好比】春蚕食叶声。

用完整的散文笔法写是这样的:

没有声音的情形,就好比战士衔枚勇敢前进一样。

下笔书写的声音,就如同春残吃桑叶一样。

二、没有比喻词的比喻

下笔春蚕食叶声。是一个比喻句,不过省略了比喻词。

1、比喻三要素

比喻句子中,有三个要素: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但是这三种要素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根据三个要素是否出现,比喻可以分为三大类:

明喻、隐喻、借喻。

2、详式的明喻三个要素都有:主体+比喻词+喻体。例如:花如雪。

树树花如雪。 李白《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3、略式的明喻省略了一个要素,看不到如、似、像等等譬喻词。

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 其二》

芬芳的梨花的【颜色】,【就如同】白雪一样。

注:这句诗又加了一个倒装,香是梨花的修饰语,放到了后面。

结束语

省略是诗家语最常见的手法。这里省略了主语和比喻词。

下笔春蚕食叶声,属于略式的明喻,省略了比喻词:好像、如同、似。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提起笔就胸有成竹的如春蚕吃叶的声音一气呵成写完了诗句!


泥人161


此句出处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试》,全诗如下: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请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此诗创作于嘉佑年间,当时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改革。从这首诗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考场的诗。在这首诗中,欧阳修以一名考官的身份,写出他在考场中的所见所闻。

这首诗的题材是少有的,欧阳修的这首《礼部贡院阅进士试》是其中的精品。而这首精品之作的颔联更是绝妙。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而颔联的第二句“下笔春蚕食叶声”更是一绝。

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考生们的落笔声比作春蚕食叶之声。此句妙处有三,第一,点明了此次考试的时间——春。第二,以动衬静,烘托出考场庄严肃静的氛围。第三,反映出考生和考官对考试的重视。

  • 点明了考试时间

此句点明了考试的时间,即春季。宋朝时期,礼部主持的会试多在二月举行。明清相沿。均在春季举行,故也称为春闱。

  • 以动衬静,考场庄严肃静

考场上,静是自然的。而在科举考场上更是如此。但要如何表达出这种“静”的气氛呢?欧阳修抓住了细节,他把考生们的落笔声比作春蚕食叶之声,反衬出考场庄严肃静的氛围,十分形象贴切。试问,有多少人听过春蚕食叶之声?

  • 反映出考生和考官对考试的重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科举考试是改变身份地位的重要的渠道。而且科举考试的花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所以,考生对于科举考试是十分看重的。

而科举考试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考官也是马虎不得的。出了差错,考官也是吃不了兜着走。这句诗,确切而又生动地写出了考生、考官对于科考的重视。

  • 总结

下笔春蚕食叶声,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生动贴切地写出科举考场的庄严肃静的氛围。真乃佳句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