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去失败的经历困扰,怎么办?

乞丐王子e


“如果当初好好上大学就好了......”,“如果当初肯低头挽留陪伴几年的恋人该多好......”;“如果当初不放弃那次创业机会该多好......”你是否会经常会后悔一些事情?每个人都有遗憾。一次没有成功的恋爱,或者一段相处太久的关系;教育或职业错过的机会;一次最终不值得的牺牲。即使是那些努力过上没有遗憾的生活的人,也可能对希望事情变得不同而痛苦。

虽然后悔是一种正常的人生经历,但强烈的后悔带来的痛快是无法承受的,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健康。当你发现自己在“如果”思考的阵痛中时,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可能有助于将你转向一个更有同情心和更有希望的视角。

1.考虑到当初的情境,我的决定在哪些方面是合理和可以理解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容易忘记当初做出决定的复杂原因和导致这些决定的独特环境,例如财务考虑、社会压力或相互冲突的目标。相反,我们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角度来看待过去,并相信我们应该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即使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这种趋势与事后的偏见有关。因此,我们可能会因为看不到现在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而受到严厉的自我批评。

事实上,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可能有很多充分的理由,也有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结果。例如,对于一个人来说,上大学的决定是否是最好的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许多因素是难以预测的,比如经济的变化,一个人的兴趣和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以及特定学位在就业市场上价值的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消极的结果可能更容易预测,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自我批评似乎是必要的。但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犯了错,采取一种自怜的方法更有可能帮助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而不是沉迷于错误。在一项调查中,那些自发地以一种更具同情心的方式描述后悔经历的参与者被外部观察者评为在后悔方面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改善, 例如他们会想到“正是当初的选择,才成就今天的自己” 试着去理解当初的自己为什么这样去做选择。

2.我的决定带来了什么好处,避免了什么潜在的坏结果?

后悔往往包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发生的事情的消极方面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积极方面。减轻遗憾的一种方法是把这一点抛在脑后:发生的事情的积极方面是什么,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消极方面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更直接简单。这涉及到在我们选择的道路上找到一线希望,例如,“也许我结婚太年轻了,但现在我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虽然表明,这种方法可能最适合后悔的行为,而不是无所作为,但仍可能找到其积极的一面,例如,“我没有接受高薪的工作,但它让我有了更多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失去的机会中找到意义的能力,无论它们采取何种形式,都与成熟和幸福有关。

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寻找消极因素更为复杂,因为它们是假设的,使它们更难想象。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一直未婚或者做了那份工作会发生什么。也许这会很棒,但也可能以各种不可预见的方式出错。(1998年的电影《滑动门》展示了这一理念,违背了我们对“更好”道路的期望)。尽管没有必要纠缠于潜在的灾难,但认识到重大的不利因素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以避免的,这有助于把事情放在正确的角度,并抵制将未偏离的道路理想化的倾向。这种“可能更糟”的心态被称为向下的反事实思维,并与情感利益相关。

3.当我回顾未来时,这告诉我什么是我现在可能后悔做或没有做的事情?

在可行的情况下,处理后悔的一个好办法是采取某种纠正措施,重新点燃失去的关系,回到学校,或弥补错误。但当没有回头路时后悔往往是最强大的。当一次可以改变的东西不再可能改变的时候,这是特别痛苦的。

但仅仅因为过去无法挽回,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我们最大的遗憾揭示了我们最珍视的东西,并能为我们指明一个不太可能在日后导致后悔的方向。如果你后悔过去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现在有没有办法花更多的时间和那些仍然和你在一起的人在一起?或者如果你后悔没有追求成为职业音乐家的梦想,也许还有机会上音乐课或加入当地的音乐团体。在一项调查中,与那些没有做出改变的女性相比,那些做出后悔相关的“中途纠正”的女性,比如中年时的职业改变,她们的幸福感更高,反省更少。

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谴责过去的自己,以至于忘记考虑未来的自己,那些总有一天会回头看我们现在的自己,生活在我们当前选择的后果中的人。这些未来的自我很难被生动地想象出来;他们感到遥远和抽象,使我们不太关心他们的幸福。但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前,我们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所以值得扪心自问:几年后的今天,我希望我在这个时候能做些什么?虽然我们都不一样,但读到别人的临终悔恨,可以让我们对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以及那些我们可能希望花较少精力的事情,有一些见解。

生活中很难不经历某种程度的遗憾。每个决定都有不利的一面,即使是最安全的赌注也不能保证快乐。让遗憾如此沉重的部分原因是,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可挽回地丢失了。在某些情况下,有非常真实的损失需要悲伤。但也有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机会,幸福的命运转折,以及我们从未计划过的新开始。


网易云测试


被过去失败的经历困扰,会致使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往往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如果一个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继而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这状态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在现实生活中“习得性无助”往往表现为,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会以失败而告终。这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根本掌控不这些人和事,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崩塌,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陷入极度的绝望状态中。所以,往往是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因问题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才是问题的问题。那么该怎样克服这样的心理呢?那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有四,一是积累个人的成功体验,这是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完成小事、小任务来累计成功体验,比如你想提升演讲的能力,可以制定小步快走的计划,先从与最熟悉的朋友讲一个最熟悉的小故事开始入手,通过不断地完成小事来积累“成功”的体验,重复过程,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达成挑战更高的目标。二是积累替代性经历,其实我们每一个也可以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尤其是看到与自己相近、相似的人成功,更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加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他都做到了,那我也一定可以做到。”“他行,我也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成就自己,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三是语言说服,它指的是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当我们听到别人,尤其是自己尊敬、佩服的人,对我们的鼓励,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这一点也提醒我们,平时要尽量多和为人宽容厚道者为伍,不要与尖酸刻薄者为邻。四是情绪和生理的状态,能快速调动情绪的人更容易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所以要时常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多与乐观向上的人交流合作。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减少自己的焦虑,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志愿者慧心


您好,我是读心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每个人经历失败,都会因此而失望、后悔、自封、逃避等等的情绪轮番困扰,很难一下子脱离出来,造成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焦虑、烦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烦恼。

怎么调整自己,脱离困扰呢?

首先,要冷静思考,面对现实。

失败的经历,每个人最初都不愿意面对,仍然觉得还有机会,抱有侥幸心理尝试、等待,其实质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承认失败。所以,面对现实,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明白自己现在的条件,现在的困难,在现有情况下,冷静对待面临的情况。

二、放下身段,寻找机会。

由于经历了失败,往往情绪提不起来,不愿意出去见认识人,不愿意出去工作和与人交往,这就是逃避心理,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感觉很丢人,其实对于别人,根本没有那么关注你,只是自己太在于,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焦点效应,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关注你,自己想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出去工作,为下一步的成长寻找机会。

三、全身心投入工作,学习。

在失败过后,我们往往受控于焦虑之中,这时应该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或自己熟练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生活收入。二来投入工作可以转移注意力,如果加班加点,效果更好。因为加班后会很累,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失败的事。还有就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技能或爱好的项目,加强学习,仔细研究,可以在这个方面争取突出,成为专家式的人物,因为爱好和喜欢,会使专研成为乐趣,创新可能性就来源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