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进入成熟期麦穗变黄以后还需要浇灌吗?

老孙立超


很荣兴回答你的问题。俗语说:“风熟豆子,雨熟麦。”在小麦成熟变黄时是可以浇灌水的,但娶小水浇灌,以保证小麦的抗倒伏,和病虫危害,来达到小麦的丰产。下面咱们一起看下小麦的种植要点。

冬小麦产量在我国农作物中居于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产量,就要不断完善种植管理方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在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三个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是决定小麦丰产的关键。那么,在生产当中,我们通过哪些管理措施来促进冬小麦获得最终的丰产呢?

一、冬小麦扬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了解了冬小麦扬花期的生育特点,我们来看一看这一时期都应该做些什么管理。

(1)水肥管理

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因此,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

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三、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关键期过后就是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

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

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英农家院


  • 小麦进入成熟期麦穗变黄以后还要浇灌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小麦产区农民所关心的问题。

我来回答。小麦进入成熟期麦穗变黄应该在5月中旬,在立夏小满季节里,这时天干无雨出现了干热风,对即将黄熟的小麦影响很大,小麦进入成熟麦穗黄时其实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这时天降甘霖,小麦籽粒更加饱满,千粒重也会增加,如果田地里含水量在50%左右,对小麦黄熟没有影响,如果发生干热风,田地里土壤含水量在10%,天不下雨小麦还是需要浇灌的,浇灌时不能大水漫灌,选择小水漫灌到厢沟一半,让田间有潮润就行了。

据我多年深入田间观察,5月中旬小麦黄熟时,发生干热风,田间小麦含水量充足,高岗地小麦干旱严重,天不下雨,又不抗旱浇灌,小麦会干枯倒伏,籽粒瘪小,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其产量。小麦进入成熟期五六分黄熟,发生了干热风,为了确保小麦丰收高产,天不下雨就要浇灌。

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欢迎你留言关注,谢谢你的分享。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 小麦进入成熟期,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浇水;因为小麦蜡熟期根系老化,吸收能力衰减,保水保湿保肥并不是这个这个阶段的生殖重点;而小麦成熟期,浇水并不能帮助小麦提质增产,相反,小麦成熟期浇水对小麦成熟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小麦成熟期穗粒变重,茎秆失水变轻,秸秆韧劲失衡,浇水容易致使小麦倒伏;小麦成熟期,一般在梅雨期间,梅雨期间雨水增多,阴雨绵绵,雨水量足以补充小麦生长生殖所需的水分,故不建议在小麦成熟期刻意浇水。


~小麦成熟期不需浇水的原因

  • 一,小麦根系老化;小麦到了成熟期,根系吸收养份的能力变弱,根系逐步老化,对养份和水分需求敏感度降低,保水保湿保肥并不属于这个阶段的生殖重点,即使这个阶段浇水,根系已经没有养份转化的能力,故小麦成熟期不需要刻意浇水。

  • 二,小麦需水量减少;小麦成熟期,保障籽粒成熟,促进植株黄化,按照小麦生长周期和生殖规律完成成长过程是小麦成熟期的特点;而对养份和水分需求量降低;如果此时给小麦浇水,不仅会增加土壤湿度致使根系周围透气性降低,形成小麦植株早枯,影响小麦的成熟度和品质产量。
  • 三,浇水容易倒伏;小麦成熟期,籽粒加重,穗重增加,小麦秸秆承重力增加;小麦成熟期,秸秆变轻,韧劲变弱,根系组织老化;如果这个时期给小麦浇水会增加土壤湿度,致使根系在泥土中的附着力降低,遇到风吹,加上穗重,容易致使小麦植株倒伏,倒伏的小麦不仅会降低品质和产量,还会给收获增加劳动难度。

  • 四,梅雨期雨量可维系小麦后期生殖需要;小麦成熟期,一般在梅雨期前后,梅雨时节,雨水增多,雨量增加,一般情况下,梅雨期间的自然降水不仅能够满足小麦成熟期的需水需求,而且有时候还会阴雨绵绵,造成麦田积水;所以,小麦成熟期不要给小麦浇水,依靠自然降水就能满足小麦成熟期的需水量。

~结论

  • 综上所述,小麦成熟期不要刻意浇水,因为小麦成熟期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小麦并不需要过多的养份和水分维持生殖生殖;如果小麦成熟期浇水,不仅增加麦田湿度,容易致使小麦早衰和倒伏,而且还会小麦收获带来劳动难度;故小麦成熟期不要刻意浇水,保持自然水分即可满足成熟期的需水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