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之亂,為什麼感覺人們都喜歡劉備、諸葛亮一方?

品位人生W


那咱們可以前從平叛董卓開始,董卓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型。這時候各地諸侯在以袁紹為首的帶領下訊速組成了一個勤王護駕之師,征討董卓。這裡面就有曹操,他現在的行動也可以叫剿滅叛軍,一時間群雄涿鹿,聲事浩蕩受萬人追捧為什麼?此乃正義之師呀。怎麼會不受萬民敬仰呢?

再來說打敗董卓之後,曹操卻一反常態,成了第二個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試問此舉如何讓萬人敬仰呢?學他借刀殺人?學他謀朝篡位?人人都去學曹魏,天下何來太平?百姓何以安居樂業?

現在講劉備,中山靖王之玄孫,漢獻帝口中的皇叔,以仁義為本,對國家忠心可見,對臣子尊重有加。對百姓愛戴有恩。皆是明君之舉,當受萬世之人所愛,所學。一生以興復漢室為已任,推強任能用一生來抵抗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曹魏力量,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人們又怎麼會不喜歡呢?如果人人都有蜀漢之精神,何愁家國不興旺?何愁外敵人來犯?何愁國泰民安呀!



中國麒麟


首先,這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給人們帶來的“錯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作者的個人立場決定了人物的喜樂,其實讓我們感覺更喜歡劉備這一方,是作者有意“導演”的。作者是站在漢室的皇權正統的意義上來“規劃”《三國演義》的,而作者正是把劉備一方刻畫成維護皇權的“正義之師”,而把曹操、孫權等描繪成“篡位奪權”的“小人”,自然就“激發”了人們對劉備的同情與認可。

然而,歷史往往比我們想像得更為複雜。在漢末,朝廷腐敗,國已將不成其為國了。國勢已衰弱到幾近崩潰,各路諸侯群雄並起,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劉備一方當然也不例外。只是看你怎樣去“操作”,愚蠢的如袁紹袁術兩兄弟,竟然趕著稱帝,成為了天下之矢,最後自取滅亡;隱藏的如孫權等,其實內心中非常想早日稱帝,但卻表現出我只想當臣子;聰明的如曹操、劉備,曹操巧妙地把當時天子接管到自己的地盤,打著天子的旗號擴充勢力,如果曹操再聰明一把的話,就此真正把漢獻帝當成真正的“主人”的話,他可能將成為一代名臣,而不是被人稱為“奸雄”,這樣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那樣曹操就會成為人們喜歡與崇拜的對象,可惜曹操還沒有那樣大的襟懷。而劉備比曹操更聰明一點,他也是打著維護皇權的旗號,更是把自己“包裝”成“皇叔”,藉助恢復漢室的名義擴展自己的力量,這樣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其實,誰不想稱帝,誰不想成為中原霸主,只是看你怎樣去做而已。


文齋堂


一個原因是作者傾向於劉備,帶動了讀者的向背心理,另一個原因是劉備是漢家的正統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