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资产,禁止入境”,美国和印度真的要翻脸?你怎么看?

自在人生wub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不管曾经关系有多么铁,只要涉及利益,都会翻脸,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印度跟美国的关系,本来也并非铁杆盟友关系,之所以看上去一度很铁,是因为二者的国家战略不冲突,有互补的经济利益。

印度要购买美国军火,取得美国支持,对付邻国威胁,给自己壮胆。

而美国,则需要印度维护自己在亚洲的存在感,遏制其它国家崛起。

两国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相互利用,但又各怀鬼胎,各打各的算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利益。

印度对美国毕恭毕敬,活像个跟班小弟,无论什么事情都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比法国、德国这些盟友都听话。

而美国对印度也投桃报李,不仅卖给印度大量高科技武器,还打算把F16、F18生产线落户印度。并且在去年印巴危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站在印度一边,为印度站台,不惜让巴基斯坦老盟友不愉快。

可尽管如此,美国和印度关系也不是牢不可破,显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考验。

这不,因为印度总理莫迪三周前发表了一番讲话,白宫的官方推特账号在4月29号突然取消关注;此外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和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也取消了关注,彼此就差拉黑了。

发生这一切绝非偶然,美印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危机。

印度在4月初发起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美企征收数字税,印度方面公布的税额为2%。

印度认为只要这些企业将最终目标用户锁定在印度,就必须缴纳数字税。

而美国对此并不买账,觉得难以接受,并且威胁印度一意孤行将导致印度海外贸易遭到重创,言下之意美国就会报复,以牙还牙。

其实美印的经济摩擦一直存在,在2019年已经是战云密布。

2019年6月,印度有关部门不顾美国方面警告,突然宣布对28种美国输印产品加征关税。

虽然加征关税的规模不大,但美国方面还是忍无可忍。

印度对美国企业的增税计划早在2018年6月就开始酝酿,已经发布了针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名单。

作为报复,美国在2019年5月,莫迪再次宣誓就任印度总理四周后,取消了给予印度的普遍优惠制待遇。

在此背景下,印度正式开始了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

如果说上述争端还是经济问题,印度的另一手操作就是政治问题了。

4月28日,印度公开表示,将冻结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全部资产,并禁止相关成员入境。

而究其原因是该机构摸了莫迪的老虎屁股,曾公开发布调查报告抨击印度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早在2019年末时,美国国务院宗教自由委员会总代表山姆·布朗巴克就表示,印度通过的《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违反印度宪法,侵犯了公民的人权与自由,跟印度所标榜的建国精神背道而驰。

美国国务院宗教自由委员会不仅对印度的这一立法予以谴责,还扬言要对印度立法该法案的领导人实施制裁。

美印关系更像是一对情人,既相互利用,又同床异梦,经常发生冲突。

美国与印度在地区战略上是有共同利益的,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诉求;因此有很多时候,印美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形影不离,穿一条裤子的。

今年特朗普访问印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隆重欢迎,莫迪还送给特朗普两个大礼包:一、印度计划批准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购价值26亿美元的军用直升机;二、印度提出开放其家禽和奶制品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牛奶生产国,印度一直限制外国乳制品的进口,因为这与8000万印度农村家庭的利益相关。印度出台如此大的举措,可见为了让特朗普满意已经是不遗余力。

但是对莫迪来说,印度的国内稳定是最大的政治,是不许别人说三道四的,包括美国。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所指的《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是印度在2019年8月出台的一部国内法律,而这部法律被指责为来自伊斯兰国家的人获得印度国籍设置障碍,被认为对伊斯兰教徒构成了歧视,引发了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冲突,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稳定,让莫迪如临大敌。

面对如此敏感的问题,美国人指手画脚,分明是唯恐印度不乱,是煽风点火,让莫迪怎能不暴跳如雷。

在莫迪看来,两国如果真的是好伙伴,就不该干涉别国内政,拿人权说事,各国国情不同,什么都按照美国的标准去做,显然是强人所难。

而美国是个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属于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一个跨党派的独立运作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监督观察世界各国的宗教自由现况、是否有违反宗教自由的情况。

可见,这个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不买特朗普的账,也不听美国国会的。

其实特朗普这个商人出身的总统,向来是经济利益至上,不介意别的东西,更不愿意跟印度把关系弄得这么僵。

怎奈这个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不是自己的下属,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但特朗普也不是他们的上级,他们怎么喊是他们的事,特朗普怎么干自己做主。

所以印美关系总体来说是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好的,大方向是错不了的,那就是——小摩擦不断,大冲突不会有。

疫情将会迟滞这个世界国际化的脚步,各国元首们将更加捍卫本国利益,收缩国际交往,降低国际友人的比例,这种“本国优先”的原则,预示着未来世界上诸如“美印互掐”的戏码还会不断上演。


历来现实


印度一直以来作为一颗“墙头草”始终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这次美国和印度真的要翻脸了,看到这里女史感觉毫不奇怪,印度和美国的矛盾由来已久,翻脸也早有征兆。

1、从2020年4月1日起,印度发起了针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企业征收数字税。

在印度眼里,既然这些企业把用户群体包含在了印度,那就需要纳税,比例在2%左6右,其实不算高。当时就有人分析,印度这一举动势必会引起美国报复,显然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必然受到了国内这些企业施加的压力。



2、美国有一机构“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和美国自称世界警察的做法一样,这个机构也想用自己的那一套辖制各国宗教。印度作为一个宗教主义盛行的国家,显然受到了该组织的格外关注。

在此之前,该组织曾公开声明:印度政府虐待少数宗教团体,要求把印度列为“特别关注的国家”,并向政府建议对印度进行制裁。该组织建议的制裁方式为:冻结个人资产,禁止进入美国。

印度政府看美国这样玩,立马不干了。印度外交部公开发表声明:该机构歪曲事实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我们也将把该组织视为一个需要他“特别关切的机构”,对其采取制裁措施,冻结个人资产,禁止入境。

这摆明了是对美国说:“我和你杠上了”!

3、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争端

早在2019年,印度就对美国28种产品加收了关税,虽然设计的规模不大,但不管如何终归是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这无疑对国内民众是不好交待的事?于是,在2019年6月,特朗普要求取消了给予印度的普遍优惠制度,大约56亿美元的印度出口产品受到影响,美国和印度的矛盾由此激化。



总结来看,美国和印度矛盾已经由来已久,这次双方的举动显然是要奔着闹掰的方向奔去。白宫推得官方账号甚至取关了印度总理莫迪和印度外交部的账号。事实也证明,一个没有历史底蕴的国家,在某些行为上更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颍州女史


印度,做为长期游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墙头草。这次美国终于不能忍了,看起来他们要翻脸了。

《今日印度》在几天前报道了一个细节,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和总理办公室发言的官方账号,被白宫的官方账号突然取关。

除了总理和总统的账号,他们还取关了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以及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的账号。这是拉黑了,不互粉了么?

起因,是因为印度在4月初发起对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美国企业征收2%的数字税。美国人当然不干了,立马对印度发起了警告。美国方面说,增加关税会导致印度海外贸易受到重创,甚至不排除美国采取报复性行为的可能。

最重要的导火索,则是4月28日,印度突然发布声明,声称将冻结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全部资产,而且会禁止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相关成员入境。印度为何会那么讨厌“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呢?因为,印度是一个非常重视宗教的国家。而美国的“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经常对印度指手画脚,甚至还公开发布调查报告,抨击印度当局。

还有一件事就是,印度不久前禁止抗疟疾药物羟氯喹出口,而美国在其禁令颁布以前,有进口一批该药物,但是印度方便不予放行。无奈之下,特朗普亲自打给印度总理莫迪。莫迪顶不住压力,药物最后是放行了。但是,莫迪与特朗普心里都不爽。

印度长期徘徊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充当着墙头草的角色。这一点也是美国与印度之间迟早要爆发的矛盾。所以目前看来,这“哥俩”好像要闹掰了。

你认为印度和美国会闹掰吗?他们关系好不好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