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

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量子上天了,高鐵跑出國門了,共享單車風靡全世界了。可是我們許多教師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時還會出現十分奇怪的現象老師的知識面不如學生,對於學生的問題,對於學生感興趣的現象一問不知,再問還不知。學生對這樣的老師能感興趣嗎?


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面對新知識、新現象。擺在教師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按部就班做一個穩穩當當的教書匠,不管外邊風吹雨打,自己勝似閒庭信步。學生的變化,知識的變化,社會的變化,與我何干,我只抱定書本教材,你來狂風暴雨,我來一出《定軍山》。另一條路,是辛苦的路,面對新知識,新變化,新發展,新時代,勇於接受挑戰,勇於面對挑戰,勇於學習,接觸新知識,和新時代勇敢擁抱,勇於和年輕的學生接觸,勇於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勇敢的和他們一起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這樣的教師才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師,才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雖然累,雖然苦,但是你們的精神是偉大的,你們的精神是勝利的,何了而不為呢?

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

面對這兩條路,你願意走那條路,不用說,廣大教師,絕大部分教師會選擇那條緊跟時代脈搏的路。到底為什麼他們明明知道,而選擇行動的卻很少呢?是誰在阻擋滾滾紅流呢?
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破解觀念的落後和對教師的禁錮。就像《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戴個緊箍咒,何時才能走出觀念的窠臼。

說到觀念的放開,一要放開中小學領導們的觀念。首先要按照制度治校,不要根據自己的好惡來管理,把學校的發展和教師發展聯繫起來。在制度建設上一定要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而不是閉門造車,幾個領導一合計,就出來政策,要體現溫情,讓教師感受家的溫暖,而不是讓教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教師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感情理順了,教育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完成。二要放開老師觀念,積極引導教師多讀書,多買書。引導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同時讓教師走出去,看看其他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走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走出去,看看其他行業的生活狀況,而不是教師穩定的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個,溫水煮青蛙般的使教師失去廣闊的視野和胸襟。還要讓教師多瞭解國內外教育狀況,瞭解身邊、國家、世界每天發生的事情,讓教師在活水中游泳,而不是固定的木偶。


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總總之,教育的發展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要實現這一切,需要具體的落實者——教師來實現,所以教育發展的根本,在於發展教師,所以教師應該有一種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武裝自己,為了學生和國家明天奮鬥。
該不該放開教師的手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