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去年十月一日看阅兵式的时候。看到那个空车1949的图片,忍不住泪崩,这是给烈士们看得,这盛世如您所愿,眼泪忍不住地流了很多,因为我想起了我的老爸和他那些牺牲在战场上和战后默默挣扎在普通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中的战友们。


这句话不但献给周总理,希望也是献给无数为国为民捐躯默默无闻老兵们的!


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多少次因为两孩子苦口婆心教育都记不得老妈的苦心叮咛,让人很不舒服,就想起邻居大娘曾说的爸爸那句话:“你爸爸从小丧母,都没有没有人教育他,能这么为人处世已经不容易了”,。是啊,也没听说过爸爸说爷爷怎么教育过他。他就是十几岁参加革命,参加抗日军大学,学会了财务会计,学做人都是靠人民军队,靠党教育啊。真的想起来自己对孩子关怀备至呕心沥血苦口婆心的教育换不来一句好话,而爸爸没有父母的教育,就靠自己成长自己摔跟头领悟,心里就一直很心疼爸爸。也能够理解他一辈子不懂人情世故,固执倔强甚至为人自私小气不会为别人着想的怪脾气了。爸爸能做到现在真的已经很好了,老爸年纪大了更是老小孩一般有的时候说话不近人情哩。但想想他的经历都可以原谅他了


听爸爸说他在部队里当过参谋,给我讲过他们上战场做侦查兵和参加解放太原的打战的故事,可惜我那时是不太当心细节都忘了,后来我和老公说起,才知道爸爸经历的解放太原的战役,是很出名的,百度百科也说它真的是解放战争中牺牲最多的战役,老爸都也算幸运者,听爸爸曾经不胜唏嘘地回忆起来说那时战场上死的人堆起来房子那么高,好多的战友牺牲了,他说有次在火车上还遇到当年有的战友转业成了老农民了,连离休工资也没拿到,农民退休金好少呢


爸爸也算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真的是劫后余生。后来爸爸在60年的最艰苦时候转业东北负责看守军火库守着这么多军事物资,却恪守纪律不会拿一点出来换点什么,把一家大小和自己饿得浮肿差点要饿死了,听我老妈说二哥整天盯着家里一点红萝卜说贝贝,然后爸爸又带妈妈又转业到新疆兵团农十三师,据说最初真是住在锅台和窝棚里,非常艰苦,从在煤矿上当出纳会计据妈妈说是身兼五职,后来想妈妈才是夸张呢,哪有会计出纳一起做的(而且我能记得事情起是我家那时都有农场分配的房子了,我爸爸一个人工资养四个孩子,日子也不算太差,我中学十五六岁时我哥哥姐姐都快读书出来工作了,所以就请同学吃冰激凌,和我妈骗我老爸钱给我自己买和同学一样的漂亮裙子,新疆兵团工资不算太差),哈哈,爸爸后来当了一个普通的政工干部,最多是个纪委书记吧。倒也没有经历文革的折磨,我60岁因为身体问题就退休基本颐养天年。

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爸妈没有靠我什么,这十多年在广州和中山,他们都没跟我们找过麻烦,也幸亏有姐姐一起照顾,凡事有商量。也得感谢天爸的房子,让爸爸住了近十年。现在爸妈老了不能独居,我们也有孩子不能照顾他们,幸亏大哥,大嫂带他们回老家这么孝顺爸爸才有晚年的幸福,他还挺满意记得碧桂园的,希望以后还真的有机会爸妈健康平安长命百岁能再回来住。


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经历了解放战争、转业东北和新疆,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爸爸自然记得很多事情,他记忆力又那么好,曾经早就说起想写一部回忆录,确实这老兵转战南北的经历太多了,这历史非常值得记录,他自己一直说想写个“回忆录”,因为孩子出生后他和妈妈在广州帮助照看孩子,从2004年-2009年,然后2011-2018年断续十几年和我们在一起,但是之前忙于生计和孩子没有顾上跟他多聊下这个,我很后悔自己忙搞什么工作和业务,也没赚什么钱。还参加什么小区业委会维权,有时回广碧买上一堆肉菜和零食,回去放下就去帮发传单和拉票或者见客户,没好好跟他聊下天,即使他不能写,但他口述我记录,也好帮他写下回忆录。我的同学和文友都跟我说过,说你可以让你爸爸口述你记录的。以后可能都没有这机会。我心里很后悔。


记得之前跟小区邻居群里聊天,交流各自的家庭出身,真的是各种家庭背景,有祖辈是华侨因为救国救民回国后来又出去,留下孙子一代流落社会,有的是祖辈是大地主资本家的,还有的是爷爷做过地下党的,跟我这样的邻居们说是红二代的,想想也是啊,从小看革命书长大的,其实爸爸是个爱读书的人,看了好多革命回忆录,妈妈又爱唱红歌,这红色基因时刻在骨子里了,哈哈


我童年时候除了哥哥姐姐借回来的《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简爱》之类世界名著,其实也看了爸爸买了很多的红色革命丛书,比如一套很多本的《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那里记述了很多红军走两万五千里长征故事和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还有精美的苏联摄影书,我至今都记得我当时躲在家里的书桌角落里一遍遍看了漂亮的苏联女性做地铁的照片,那地铁很漂亮宽阔……对了,还有爸爸一堆的奖章和纪念章。装了一个袋子满满的呢,我印象很深刻。和他那些抗美援朝的杯子一样都成了他的宝贝了,哈哈


爸爸特别喜欢听收音机,做完甲状腺手术在家里养病的时候,我还没有上学和他听了收音机里很多电影录音剪辑,听电影《吉鸿昌》壮烈牺牲的时候我哭得泪流满面的,不过等我看了更多书,就会批判性的审视爸爸了,看见我老爸在文革时出的书里的刘少奇的名字上都打叉叉(当年是划清界限的意思吧),我很鄙视地对爸爸说:你这叫见风使舵,看见不太懂人情世故待邻居冷淡地爸爸在兵团领导来我们家时屁颠屁颠给人家拉开抽屉取烟抽,心里就更加鄙夷爸爸了,当年看了《红岩》的书我也曾问过爸爸,万一你被俘遭受严刑拷打会不会叛变,爸爸倒是很诚实说:不一定呢……以后长大了才知道这人世间的无奈。


我因为看太多小说和历史书,从小被老师评价是思想活跃,我清晰记得在我十几岁时看过的一本小说里说:统一思想是统治者愚民成本最低的手段,所有统治者都希望把握宣传的咽喉,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就没法和爸爸统一思想了,不过还是很佩服爸爸整天看《新闻联播》对世界大事的了解,和各国形势的分析,以及很多经济数据那么清楚地记得,我和姐姐经常抱怨我们继承爸爸的长相,没有妈妈的高鼻梁大眼睛,但是还是庆幸我们遗传了爸爸比较聪明清楚的脑袋,没有如妈妈那么糊里糊涂,哈哈,后来忙于谋生也不再有空和爸爸交流这个,吃地沟油操什么中南海的心呢。


在生活上,爸爸影响我的比较少,因为基本是妈妈操心,她是热爱生活爱败家的人,和爸爸一起爱养花,但又因为大手大脚买东西,比如一出去看见喜欢的锅碗瓢盆买一堆,常和吝啬的爸爸吵架,如今我们自己当家也理解了爸爸一人养了四个孩子的艰难,继承妈妈的败家习惯我也是经常从超市买很多吃喝及日用品回来,所以爸爸就老是说妈妈又不是饥荒年买那么多屯子啊家里干什么,教育我们要做计划,我记得他说的“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爸爸不但会计划用钱,还善于储蓄,不过他的理财渠道就是存银行,而且是一笔笔交错存定期,这样就会不断有到期可以取用的存款,想想爸爸这个倒是挺贴合书上理财小技巧的。


因为爸爸的影响,我倒是喜欢做点规划,从小喜欢做学习计划,不过成了小人常立志,而不是立常志了,但是有点规划还是好的,爸爸几年存了几十万,我嘲笑他存银行属于穷人借钱给富人,但是爸爸看不上其他什么理财渠道,不过就是曾经被忽悠买了不少保健品。那么固执相信中央广播电台和央视的广告,居然不相信儿女劝说,但是最终爸爸接受我们建议不去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了。


而且爸爸很会健康饮食养生,坚持一把豆子一把青菜连个鸡蛋之类的简单饮食,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且每天两次散步的多年,尽管他不会锻炼身体和那么多养生之道,但也保证了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还是部队的习惯,肩膀挺直比我大哥还挺呢。


在教育孩子方面,爸爸一直是我和姐姐地反面教材,因为爸爸在大哥小时候不会数数时总是严厉斥责大哥,和妈妈那种赏识鼓励教育完全相反,所以两人也老为这吵架,本来大哥就是从小寄养在亲戚家几年,让大哥心里留下了伤痕。后来靠自己奋斗读了本科,做了中学的高级教师,现在爸爸又靠大哥颐养天年,想必爸爸也是承认自己教育孩子方式不对吧。


让我非常庆幸的是,非常固执不为别人考虑的爸爸,在他八九十岁高龄时还能听进去规劝,能够有所改变,我和姐姐常批评爸爸比较自私不关心妈妈,性格截然相反的他们也确实吵了一辈子(小时候我看爸爸妈妈吵架就深恶痛绝,羡慕人家相亲相爱的家庭,立志以后不能结婚吵架,给孩子心里留伤痕),谁知道老了他们却是相依为命,爸爸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一次,妈妈就担心地睡在他旁边想拦住他,还有他们两在小区散步时总是两个人跟随在一起,一前一后,爸爸一个人出去妈妈也不放心,那镜头让也是让人很唏嘘啊,老了他们终于能相依为命不吵闹了。还能互相关心体贴了。


关于我的爸爸的回忆


最近几年住在大哥大嫂家里,就在不久前也许是厌烦了吐鲁番没有多少绿化的小区,爸爸总是闹着要搬去乌鲁木齐大嫂装修好的新房里,但是我们担心不环保,而且天气冷了乌鲁木齐不如吐鲁番适合老人居住。本来爸爸坚决要去,我理解爸爸是个决心坚定也喜欢新环境的人,比如读书时爸爸带我回河北,大山沟里万水千山也要找到他的亲人,他和我一起爬兰州的五泉山,逛故宫颐和园一天都不嫌累……但是好在在我们的规劝之下,爸爸同意了对着iPad录音口述回忆录,暂缓去乌鲁木齐了,总算不让大哥大嫂太折腾了。


今日是父亲节,写了那么多篇给孩子,必须写一篇给爸爸和妈妈,尤其是觉得爸爸妈妈已经风烛残年更加心里愧疚和焦急去为爸妈做点什么,先希望通过这口述历史把爸爸的回忆抢救下吧,拉拉杂杂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怎么回忆组织素材,只能是流水账一篇先做个简要的回忆吧。希望爸爸那么强的记忆力能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回忆。历史不是无数小老百姓的历史组成的么。


#心晴计划###广州身边事###父亲节#我要上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