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導讀:再過一段時間,到了十月份,北方農村常見的柿子就要成熟了。到時候,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遠遠望去如同一個個紅燈籠,非常的喜慶和吉祥。

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柿子也叫朱果,是中國栽培最悠久的果樹之一。在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史料《禮記》中,就有“棗慄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等果品”的記載,在漢代文獻中,也有“枇杷燃柿”之句的記載。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種植柿子樹,並開始食用柿子。

在農村地區,柿子樹的種植非常普遍,相信很多人兒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站在柿子樹下,仰頭等著家人將黃澄澄的柿子摘下來,然後一飽口福。成熟的柿子飽滿多汁,入口微澀,綿軟甘甜,是秋冬時節農村人家最常見的水果。

關於柿子,在農村地區還有一句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那麼這句俗語有何深意?

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俗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這些俗語和諺語並非全是古人的封建迷信,很多俗語中其實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民間的俗語、諺語仍然在起著作用,例如“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是說冬天如果大雪將麥子覆蓋得像被子一樣厚,那來年一定會大豐收。因為大雪蓋住了麥子,能夠保暖,避免天氣太過寒冷凍壞麥子,而雪融化後還能灌溉麥田,使麥田不至乾旱,來年當然會豐收了。

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而“一個柿子十副藥”這句俗語,也蘊含著古人的智慧,以及對後人的一種告誡。從字面上,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兩個意思,第一是說,吃一個柿子,會對人身體不好,相當於吃了十副毒藥的危害;第二層意思是說,柿子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人吃了一個對身體有好處,勝過吃十副良藥。

這兩層意思完全相反,那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其實這兩層意思都正確,就看你會不會吃。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解釋一下。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柿子是一味良藥,具有清熱潤肺,祛燥止渴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說:“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柿子中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適量的食用可以幫助消化,增加身體免疫力,因此柿子也被稱為“果中聖品”。吃柿子的好處這麼多,所以才會有勝過十副藥的說法,是說它的好處。

可古人也發現,如果吃了不成熟的柿子,則很容易造成腸胃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古代科學不發達,無法得知具體原因,只能留下俗語告誡後人,切忌食用不熟的柿子,吃了一個不成熟的柿子,導致的後果可能勝過吃十副毒藥。

農村俗語:“一個柿子十副藥”,有何深意?柿子以後還能吃嗎?

那為什麼不成熟的柿子危害會有這麼大呢?科學研究發現,不成熟的柿子中,含有一種名叫鞣酸物質,如果食用過多,它就會和身體裡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蛋白質沉積在腸胃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結石,嚴重的會演變為腸梗阻,最後危及生命。

結束語:

柿子雖然美味,營養價值高,但食用時一定要謹慎,儘量挑熟透了的吃,而且一定要適量,因為就算成熟的柿子中,也會有一定的鞣酸存在,如果大量食用,也有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特別是身體消化機能較弱的老年人,更應該謹慎食用柿子,以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