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淶源縣,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

河北省,簡稱“冀”,與河南省相對應,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淶源縣來說,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距天津市210公里,距保定市90公里。在歷史上,淶源縣這一縣名取淶水源頭之意,也即屬於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

河北省淶源縣,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

首先,淶源縣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在地理位置上,淶源縣位於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交匯處,東鄰淶水、易縣,南接唐縣、順平、阜平,西接山西省靈丘縣,北與河北蔚縣相連,淶源縣位於河北省保定地區西北部,太行山北端。淶源縣的地理座標為東經114°20′~115°05′,北緯39°01′~39°40′。總面積2448平方公里。淶源縣東北距北京160公里,東距天津210公里,東南距保定90公里,山西大同市256公里,也即該縣擁有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就淶源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彼時,晉國是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地域也十分遼闊。

河北省淶源縣,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

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河北省淶源縣一帶先屬趙國,後成為燕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保定市淶源縣一帶屬代郡這一建制。代郡,轄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一帶,郡治代縣(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進入到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廣昌縣,屬幷州代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淶源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取代曹魏後,將廣昌縣省入靈丘縣,該地區屬之。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再次設立廣昌縣,治今淶源,屬蔚州,今淶源縣一帶屬之。

河北省淶源縣,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

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將廣昌縣更名飛狐縣,初屬易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飛狐縣改屬上谷郡。隋朝末年,飛狐縣廢。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再次設立飛狐縣,寄治遂城(今徐水縣遂城),遙隸蔚州。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飛狐縣徙今治,屬河北道,今淶源縣一帶屬之。在唐朝時期,河北道,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東並海,南臨於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關、薊門,(渝關即今山海關,薊門即今居庸關)。

河北省淶源縣,人口超20萬,距北京市160公里

最後,元朝建立後,飛狐縣先後屬大同路、弘州、上都路、蔚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飛狐縣複名廣昌縣,屬大同府蔚州,今淶源縣一帶屬之。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廣昌縣改屬直隸省易州。1913年,廣昌縣屬范陽道。1914年,廣昌縣改名淶源縣,以境內為淶水發源地得名,屬直隸省保定道。淶水,淶河,也即今拒馬河,發源於河北省淶源縣西北太行山麓。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併稱保定市,淶源縣仍屬之。截至2018年底,淶源縣總面積達244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7萬人。

文/情懷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