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李君:把岫雲村變成品牌是我的使命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陸一)5月22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做客中國青年網聯合今日頭條舉辦的線上“2020代表委員面對面”微訪談活動,向網友分享一個85後“三無”村支書帶領村民實現長效脫貧的勵志故事。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國青年網:歡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做客中國青年網聯合今日頭條舉辦的《2020代表委員面對面》微訪談,先和大家打個招呼,簡單和大家做下自我介紹。

李君: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 廣元是女皇故里,蒼溪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是革命老區,也是512地震重災區。是雪梨之鄉,也是中國紅心獼猴桃的發源地。岫雲村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小山村,陶淵明筆下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我們村名字的由來。

我是08年地震後回到岫雲村工作的,至今已經整整12年。岫雲村被命名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範村,自脫貧攻堅以來,農村可以說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前段時間我在村裡轉的時候拍了幾個村裡老人的視頻傳到抖音上,他們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充滿幸福的笑,有400多萬的播放,點贊留言好幾萬,很多網友說,他們被老奶奶爽朗的笑聲所感染。大家可以在今日頭條、抖音平臺上搜索“岫雲村李君”關注我,我為“岫雲村”代言,我們希望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岫雲村的幸福。

中國青年網:“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十幾年前岫雲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如今百姓生活富足、人人安居樂業,可以分享下“岫雲模式”是如何成功的嗎?

李君: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八個字“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扶貧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產業扶貧,但產業發展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問題,我們村是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村,但正是因為沒有特點,我覺得才是最大的特點,才能複製嘛!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也是非常非常的難,我們村的老百姓是經歷了栽桑樹砍桑樹,栽梨樹砍梨樹這個痛苦的過程,我們再要去動員發展產業的時候,他們的牴觸情緒非常高。最後我們是從市場角度出發,我們不去主導你生產什麼,但是我告訴你,只要你能生產出來的東西,我都幫你賣出去,而且賣一個好的價格。用市場行為去激發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所以我們現在在成都開了以岫雲村作為品牌的扶貧體驗餐廳,還有兩家岫雲村農產品專賣店,讓岫雲村的農產品能源源不斷地輸入到城市,同時還解決了接近50個人的就業。總的來說,我認為一是我們的老百姓很勤勞,二是趕上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這個大的時代背景,有很好的政策。

中國青年網:作為“三無”村莊裡的“三無”村支書,您在任職期間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您都是怎樣一步步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李君:因為當時回到村裡當支部書記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都認為我們有所企圖,一個是認為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另外一個是覺得我們是想把村支部書記這個崗位作為一個跳板,說白了就是不相信你是為老百姓幹事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來建立信任,當時村裡最難的就是修路。我當時給老百姓打了包票,哪怕是討口要飯,我也要把路修通!接下來的半年,我四處“化緣”找錢。我跑了很多知名的富裕村。就是想向這些富裕村“討”點修路的錢。8000多公里行程,為了節約錢,我捨不得買臥鋪票。遇節假日,硬座都沒有,就在火車過道站著,一站就是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我就拿出村裡的介紹信看看,給自己打氣。最後,寶山村、中國大唐集團支持了我們85萬元資金。加上國家的配套資金,一零年,我們村三條長達6公里的水泥路修成了。路通了過後,很多老百姓說這個娃娃還是能幹事的,有了信任基礎,我們產業發展才慢慢一步一步做起來的。

中國青年網:近幾年,網絡直播平臺助農帶貨飛速發展,您也被稱為“網紅書記”“帶貨達人”,可以和大家談談您在這方面的感受和經驗嗎?

李君:我們也看到這段時間網絡上各種帶貨火透了全網,各級領導、各種網紅紛紛出來帶貨,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帶貨肯定是有效果的,能幫助老百姓銷售農產品,也能對農產品品牌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但是如果不能保證產品品質,帶貨也只能是一錘子買賣。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產品的品質抓起來,無論誰來帶,歸根接地是產品的品質要保證,否則只會給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青年網:在此前的報道中,您提到脫貧攻堅最大的難點在於扶貧產業的同質化,可以結合您當地的情況展開談談?

李君: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近幾年太多貧困村往往看到什麼收益高就一哄而上,往往忽略有限的市場需求。要知道,一旦投產後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將產品賣出去,否則供需失衡後,受傷害的還是老百姓。因此,貧困地區一定要根據本村的實際做小而美、小而精的東西,沒有必要盲目追求大而全。

小農戶承受風險能力弱,缺乏標準化生產和對接市場的能力,要適當對小農戶加大獎補力度,扶持一批服務小農戶、對接小農戶需求、帶動小農戶生產銷售的社會化企業。

要把更多的精力、資金、項目投入市場環節,當老百姓生產的農產品符合市場要求的時候應有更多力量支持市場、品牌建設。往往有些貧困村老百姓積極性不高,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做,而是需要把市場渠道這塊解決好,免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

在中國很多農村都是山區丘陵地帶,這些山區丘陵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我認為組織形式的現代化和營銷方式的現代化要遠比一味的強調生產方式的現代化更重要。

我們村的貧困戶鄭秀蓉,是個殘疾人,以前一年365天只是出太陽的時候出來曬曬太陽,自從2015年我們在網上把他家養的兩頭豬拍賣了7600元(當時的市場價格一頭最多賣1800元)的高價後,現在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收拾環境衛生,打豬草,餵雞餵鴨,一年在家裡也能掙2萬多塊錢。讓好產品賣出了好價格,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中國青年網: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年,最後可以分享下您在未來又有哪些新的工作計劃?

李君:一個人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覺得我是再幸運不過的了。我想用我的畢生精力去實現“岫雲村”品牌化的目標,我希望過些年以後當大家聽到岫雲村的時候,它所代表的絕不僅是一個村子的名字。我們已經把“岫雲村”三個字相關的可能涉及到的10多個品類全部註冊了商標。

我們不僅打造了岫雲村抖音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等一系列的自媒體宣傳平臺,還建立了線上銷售平臺,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岫雲村也算是小有名氣。我們在成都的全國首家扶貧體驗餐廳下半年要在成都最繁華的太古裡商圈開分店了,下一步有機會我們還希望有機會開到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實現連鎖化經營。村裡今年也規劃和成都益民集團合作建設現代化的農產品加工流通中心,我們一端連接城市,一端連接鄉村,一端連著生產者,一端連著消費者,實現讓吃的人健康、種的人小康的目標。

更多代表委員精彩內容,歡迎通過今日頭條客戶端搜索關注#代表委員面對面#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