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規模化養殖中蜂?附中蜂規模化養殖技術

規模化養殖中蜂是獲取高產高利潤的方式之一,所以很多養蜂朋友都會選擇規模化開展養蜂,但在開展期間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規模化養殖中蜂的技術。

怎樣規模化養殖中蜂?附中蜂規模化養殖技術

怎樣規模化養殖中蜂?附中蜂規模化養殖技術

1、用活框式蜂箱飼養中華蜜蜂

活框式蜂箱飼養中蜂即土蜂洋養法,就是用飼養意蜂的方法來飼養中蜂,參照意蜂的蜂箱,選擇適合中蜂飼養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將中蜂過箱到新蜂箱裡,選擇在晴天無風、室外溫度不低於20℃的傍晚進行過箱。這種方法為轉場放蜂、用機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開箱檢查、蜂病防治等標準化、規模化飼養奠定了基礎。

2、小轉場放蜂

傳統的中蜂飼養方法是坐地放養,蜂群規模大了,坐地放養蜜源就少了,就不能採到更多的蜜,根據中蜂的地域性特點和不同地區蜜源植物的分佈,以及同種植物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幾個流蜜期的因素,可採取中蜂小轉地飼養技術,增加產量。

轉場調查

轉場前要對新場地的蜜源、蜂群陳列的地點進行詳細的調查落實,並根據路途的長短選擇好運輸工具和運輸時間。

轉場途中的管理

運蜂時間儘量選擇晚上,裝車時巢脾的朝向與車輛前進方向平行。裝好車後,應立即起運,行走20min後,停下來檢查一下,再行走。

蜂群到達新場地的管理

蜂群到達新場地後,趁黑夜或清晨,將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備好的場地,停放一會,等蜂群安靜下來再間隔分批打開巢門,並防止蜂群飛逃,到新場後的第二天就要對蜂群做一次全面檢查。

3、培育優良蜂王

選育優良蜂王,對於蜂群的復壯和提高蜂群的生產性能,增加蜂蜜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選用蜂王產卵力強、蜂群壯、採集力強的蜂群作為種群培育蜂王。

由於中蜂有分蜂的習性,要選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換老王,以控制來年春天蜂群分蜂,並保持全場蜂群全年使用新種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

收捕野性中蜂,是補充蜂群、擴大規模、省力、省錢的一種好方法。誘蜂應選擇分蜂季節進行,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蟲害猖狂時,也容易誘到中蜂群。誘捕野生蜂群的蜂箱要乾淨、乾燥、不透風、沒有異味。

蜂箱放在屋簷前,大樹下,或放在石巖下等地勢較高的地方。定時檢查是否有蜂群進箱,若進箱,等傍晚蜜蜂歸巢後,即可關閉巢門搬回,過箱後將誘蜂箱再放回原處,可繼續誘捕野生蜂群。

5、適時取蜜

推廣搖蜜機取蜜法,適時取蜜。既能提高中蜂蜜的產量,又可保證中蜂蜜的質量。

進入流蜜期,視進蜜情況確定取蜜時間,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取蜜,當巢脾上的蜜房已貯滿,部分蜜房封蓋或大部分蜜房呈魚眼狀凸出時就可取蜜。過早取蜜,分離出來的蜂蜜水分多,質量差,容易發酵。

過晚把蜜取出來,又無空脾加進巢內,工蜂採回的花蜜無處存放,會影響工蜂的積極性,降低蜂蜜產量,還容易引起分蜂熱,所以要及時取蜜。用搖蜜機取蜜時包括清掃場地、脫蜂、割蜜蓋、用搖蜜機分離蜜等幾個程序。

怎樣規模化養殖中蜂?附中蜂規模化養殖技術

6、加強中蜂群的管理,防止分蜂熱與盜蜂的發生

分蜂熱的預防與解除

及時更換新王,淘汰劣質蜂王,控制蜂群的群勢;抽調大群的封蓋子脾補助弱群,弱群的小子脾調給強群;積極擴大生產,適時加巢框、上繼箱、加重工蜂的工作負擔;採取人工分蜂等方法,有效地抑制分蜂。

防止盜蜂的方法

盜蜂是食物競爭的表現,可在中蜂種群之間發生,也能在中蜂和意蜂之間爆發。選擇蜜源豐富的地方放蜂,常年飼養強群,留足飼料,防止中蜂群之間發生盜蜂事件。中蜂和意蜂不同場飼養,相鄰兩蜂場應相距2.5km以上,防止意蜂盜搶中蜂。

7、加強中蜂病蟲害的防治

中蜂在活框規模化飼養中,如果沒有科學的方法和措施,就會出現蜂病多、群勢小的現象。加強中蜂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選用抗病新王,飼料充足,飼餵強群;做好衛生消毒工作,焚燒患病蜂群。做好中蜂天敵的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蝗蟲螟、胡蜂、螞蟻、蟾蜍、蜘蛛等中蜂天敵。蜂群要遠離環境汙染區,防止中毒事件發生。

怎樣規模化養殖中蜂?附中蜂規模化養殖技術

以上便是規模化養殖中蜂的技術,只有掌握好這7個養殖技術,才能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保證中蜂養殖規模化開展。

喜歡可以關 注❤評論

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