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在教育領域如何實現管辦分離?如何下放教育權力,釋放教育紅利?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一個重大的主題。在中國需要改變的,這一輪改革面臨的是三個對象,第一個是具有1300年傳統的科舉文化和科舉制度,它的當代翻版就是應試教育。第二個自19世紀形成的“教育工廠”的模式,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大規模的集體化的統一教學。第三個是1950年代以來建立的蘇聯式的高度集權的計劃教育體制。教育的創新從開放辦學開始,從下放學校開始,從解放學校開始。教育的開放、下放、解放是我們新的主題詞。

張志勇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人口的質量是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特別是我們進入創新發展階段的一個最偉大的利潤。我們應該呼喚新的人口紅利。我們應對人口下降的根本舉措還是要回到怎麼樣提高人口的質量和素質上來。如何來創造這樣的新人口紅利呢?我們呼喚教育的創新。 我們希望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從教育的宏觀管理來講,必須要打破高度的集權又高度分割的教育管理體制。

方展畫

國家督學、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教育研究院院長

必要的標準語規範是必須的,但是我們的學校不能一味奉標準化和規範化為教育的終極取向。教育要留白,教育要追求個性化的發展取向,教育要努力營造多樣化的生態文化。即便是十年樹林,也要樹千姿百態的生態林。而不是整齊劃一的人工林,要實現這一訴求,要因勢利導,要取消標準化的思維模式。這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大家對教育變革的期待很大,怎麼樣去變革?我想只有創新、創造,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未來的教育,基於互聯網+的教育,應該從三個層面來進行變革。第一要努力建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社區。第二要建立國家教育標準,教育越是自由,越是定製,越是個性,越是需要你建設高效優質的學習中心,越是需要國家力量的整合。第三要建立一個好的評價制度,需要用評價去推動改革。

嚴文蕃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終身教授、教育領導系主任

美國提出一個概念——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概念,就是徹底打破了原來的概念,原來的目的就是掌握知識,現在的是真正的要學生創造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能夠聯繫、解決現實社會的東西。深度學習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學習任務不同,第二使用工具不同,第三學習當中的共同體改變了。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整合式的學習,所以它的目的更加廣泛了,更加好達到了。

周洪宇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我們的教育治理現代化它與我們的教育法制建設有密切的關係。關於教育立法工作,它實際上目前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一個是體制,一個是機制,還有一個方式的問題。體制不完善,立法的機制不健全,立法的方式不靈活。這三個也是我們國家目前立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育的創新應該從教育的法制建設入手,法制建設是教育創新的重要基礎。

王嘉毅

甘肅省教育廳廳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很核心的一個因素應該是資源的共享問題。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平衡各方訴求,提供跨界融合的合適土壤,實現共建共享。第二,資源平臺建設的模式要多樣化。第三就是既需要大兵團作戰,也要有游擊戰作為補充。最後是應用驅動,形成應用倒逼機制的局面。創新永遠沒有盡頭,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