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的系統思維

01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每隔幾年都會淘汰一批人,沒辦法,我們只能選擇不斷地成長。李笑來老師講過,七年就是一輩子,成長也是一樣,每隔幾年就要上一個臺階,不斷地更新自己。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也都有自己成長的領域。隨著時間的驗證,每個人成長的結果和速度卻大不相同,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取得的成長效果好,有的人取得的效果差。出現這樣的現象說到底還是由我們對於成長的認知能力差異和由認知能力所形成的心智模式的不同所導致的。

而本文所要說的系統思維就是一種心智模式,也是在長期系統思考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心智模式。我認為系統思維是屬於深度思考,也是認知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


個人成長的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

擁有系統思維習慣的人,在考慮一件事情時,不是隻考慮一個點,一個線,一個面,而是一個立體,一個整體。而且系統不僅僅是一些事物的簡單加總或集合,而是一個由一組相互連接且存在因果關係的要素構成的,是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存在。

系統思維能夠讓我們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繫,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打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單點思維定式,能夠縱覽全局,看清事件背後的結構和邏輯,幫助我們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

其實在我們中華文化和哲學中蘊含著大量系統思維的智慧。比如天人合一的思維,陰陽平衡的思維,以及中醫看病的思維等等,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告訴了我們系統思維的智慧,只是我們很少運用罷了。

在丹尼斯·舍伍德的《系統思考》一書中,系統的講到了系統思考的概念,如何畫系統循環圖以及如何在實踐中應用。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畫那些複雜的系統循環圖,但是系統思考這種思維理念對我們在生活中和個人成長中也會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那麼關於個人成長,我們該如何運用系統思維呢?

02

1、建立正向增強的成長系統(正反饋循環系統)

說到在成長方面的系統思維運用,我們不得不提到李叫獸(原名李靖)。最早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在營銷方面的思考和觀點非常有見地。後來25歲成為了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現在已經離開了百度。

李叫獸在很多方面的思考都是非常具有系統思維特性的。在他的《職業生涯真的可以被規劃嗎?》這篇文章中,針對“策略性”地進行職業規劃時提出了三個原則:尋找缺口、揚長避短和行動協同。其中講到第三個原則“行動協同”舉自己學習成長的案例時就是運用了系統思維,也就是正向增強的循環系統。

他的行動協同中的三大策略是:商業分析自媒體、寫書、做互聯網營銷項目。這三個策略之間就是做了A會增強B,B又會增強C,C又會增強A,進而會不斷循環反覆,形成了一個正向增強的反饋循環系統。

個人成長的系統思維

通過寫書可以增強自媒體粉絲數量,自媒體粉絲數量增加可以增強做互聯網營銷項目的能力,做互聯網營銷項目能力的提升又能為增強寫書能力,為寫書提供大量的案例的經驗。不斷反覆循環,不斷增強。逆向循環也是正向增強循環系統,不斷增強。

李叫獸的這個循環系統就是運用系統思維最好的案例,也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思維和方法。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我們無論是在知識體系的構建、認知能力的提升還是技能的學習,都需要這種正向增強系統思維成長策略,而不是隻在單點上發力,這樣你的成長就會更加快速和有效。

拿認知能力的提升為例,我們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循環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理論學習指導實踐,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理論認知,進一步加強理論認知水平,理論水平的提升又進一步指導實踐能力。如此不斷循環反覆,就形成了認知能力提升正向增強的循環系統。李笑來老師在分析一個問題時給出的方法是:不斷思考、觀察、分析、總結、補充,再思考、再觀察、再分析、再總結、再補充。如此循環反覆就會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我們發現生活中有一些人特別愛看書,愛學習,但是他的認知水平好像並沒有提升多少,光是知識的累加並沒有多大的用處。學習了多少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你學的知識能否改變你的行動和認知,能否指導你的實踐,通過實踐再去領悟新的認知,進而昇華你對知識和理論進一步理解。

所以說,懂得應用系統思維的人,不只會學習新知識,還能用新知識指導和改變自己的行動。

聰明的學習者能夠將知識變現,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這對搭檔就是最好的知識變現的實踐者。通過不斷地學習各種知識和理論,甚至是跨學科的生物學、物理學、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等知識和理論,去指導自己的股票投資實踐,長期股票投資實踐又豐富和昇華了自己所用的知識和理論,不斷地正向反覆循環帶來了證券投資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

還有的人只知道每天不斷地工作和實踐,很少去反思,去總結那些底層的規律性知識來進一步指導實踐,導致成長的上限不高。在職場中這樣的例子很多,許多人幹了一輩子,還只是在基層徘徊。就是因為除了實踐幹活之外,還要學習、反思和總結,不斷提升你在某一領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再進一步指導實踐才能不斷地正向循環起來。

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一個大型餐飲飯店幹了十幾年職業經理人,比較善於思考和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於是後來辭職創業,做起來餐飲諮詢策劃,實踐與理論知識的相互加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餐飲策劃認知和知識體系。

孔子《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一個認知能力提升的正向反饋循環系統,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會不斷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2、系統思維重要的是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找到系統的關鍵解

《系統思考》一書的作者指出,系統思考重要的是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因果關係),而不是各個事物自身。正是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才構成了一個系統和整體,如果不存在關係,就不是一個系統。

系統中的事情之所以發生,主要是因為系統的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決定的。並且不只是簡單的線性因果關係,而是部分之間相互連接的反饋迴路網絡關係。

因此我們看待一個問題時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通過系統思維去找到是什麼引起的頭痛,找到事物的關鍵解,做到標本兼治。

個人成長也是一個道理。通過系統分析,找到那個制約你成長的關鍵因素,對其進行小小的干預,就能夠顯著地改善你的成長結果。

我們拿學習知識來舉例,大家都知道學習知識非常有用,都想通過學習不斷成長。知識積累增強認知水平,認知水平提升加快你的成長效率,成長效率的提高又會加快知識的積累。這是一個典型的循環系統,在這個循環系統中,許多人都在做著這樣的循環反覆,但是每個人成長的效率和效果卻並不一樣,那麼這個系統的關鍵解在哪裡呢?如何做一個改變就會大大改善結果呢?

事實上,並不是你記住了更多的知識或累加了更多的知識就能夠提升認知水平,進而提升成長效率,這其中還有兩點非常重要。

第一點就是你學習的是什麼的知識,這個很重要,你對知識的辨別能力很重要。

互聯網上那些碎片化信息就不是你應該學習的知識,這樣的信息積累的再多也沒有用。那麼學習和積累什麼樣的知識才更有價值呢,或者說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答案是我們要學習那些底層的臨界知識,比如二八法則、複利效應、系統思考、進化論、概率、陰陽之道等等,這樣的知識能夠解釋很多現象,能夠在很多事物上應用。

比如複利效應,許多人都知道複利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其實複利效應在學習成長、理財、寫作能力提升、運動健康、網站訪問量等等方面都遵循複利效應。

當這樣的底層知識你積累的越多,你的認知水平提升的就會越快,學習這樣的知識才是系統的關鍵解。

第二點是學習了知識後要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

這一點很重要,一旦你積累了足夠多的底層知識,並且又能夠在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形成了知識網絡,網絡系統裡就會生出更多的知識,也就會更有效地提升你的學習效率和認知水平。

事實上,真正導致人與人之間知識水平差異的,往往並不是知識數量,而是知識之間的聯繫。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就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這也是學習知識系統的關鍵。

3、系統是循環的、動態的,成長系統也是如此

任何一個系統都是動態循環的,在不斷的循環過程中,即時反饋非常重要。我們要養成觀察系統的結果,並進行獨立思考和快速試錯,對系統進行調整。

在你的成長系統中, 也是持續變化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反饋,調整和修正。

當我們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系統,我們要快速試錯,及時反饋,不斷修正,也就是要進行刻意練習,學習的效果才更有效。

做創業也是如此,就像《精益創業》裡講的循環系統,最小化產品方案,快速進入市場試錯,快速迭代,以期適應市場。就是下圖中描述的循環系統。


個人成長的系統思維

《精益創業》—(開發—測量—認知反饋循環系統)

快速反應,快速迭代,不斷循環實驗,是精益創業的核心理念,企業唯有快速順應時代才能贏得未來。

個人的成長系統也是如此,不斷反思、不斷調整,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在實踐中試錯,再回到認識上去昇華,最後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式。

系統的動態循環特徵其實也是啟發我們,成長是永遠的修行,沒有終點。

成功只是某一時刻的狀態,成長是需要持續精進的。

03 結語: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交通系統、氣候系統、生態心態,細胞系統等等,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是由一個個系統組成。有的複雜,有的簡單,我們就是處在各種各樣的系統之中。

因此,我們需要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也是構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每個人的成長也是一個系統,認知的成長,知識和技能的習得,都需要進行系統思考,通過系統思考能讓你撥開迷霧,找到成長的關鍵,建立成長正向反饋循環,及時反饋、修正,實現人生的飛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