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推進市校合作,成都一直不遺餘力。

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9月29日,由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投資促進局、四川大學校友總會主辦的“‘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暨四川大學全球校友創業家聯誼會會長秘書長會在四川大學科技展業大廈舉行。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四川大學副校長褚良銀出席活動並致辭,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小斌主持會議,四川大學校領導、成都市相關部門、區(市)縣有關負責人以及60餘位校友企業家出席了本次活動,共計100餘人參加活動。

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成都發出邀約,期待更多校友企業家成為城市發展“合夥人”

如何更好地匯聚四川大學科技創新資源,推動成都創新發展?褚良銀在活動上給出了他的答案。

四川大學副校長褚良銀

“川大是母校,成都是故鄉。”褚良銀表示,四川大學作為國家佈局在成都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一直致力於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融入成都市發展之中。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市校合作帶來全新的機遇。四川大學與成都高新區共建未來科技城,與東部新區將共建華西醫學健康城,已形成市校合作相互支撐、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褚良銀希望川大校友:“無論身在何處、位居何職,都要永遠記住母校四川大學和成都——這座朝夕相處的城市,回蓉投資,在成都成就夢想。”

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

“歡迎各位校友回家。”鄧濤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四川大學與成都市合作日益緊密,特別是環川大知識經濟圈、成都前沿醫學研究中心的平臺建設成效顯著,雙方在生物材料、精準醫療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2019年,超過42%的川大畢業生留蓉發展,四川大學已經成為成都衝刺世界城市的重要戰略伙伴。


當下,成都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迫切需要一流高校創新賦能、迫切需要各界英才鼎力相助。成都將支持高校院所建設最前沿的科研平臺,為創新企業配置最優質的資源要素,為創新人才提供最優越的發展環境,為創新成果構建最高效的轉化體系。“希望各位校友常‘回家’走走,與這座城市結成‘戰略合夥人’、發展共同體。”

聚焦優勢產業,成都釋放發展新機遇

當下,成都正搶抓發展新機遇,推動產業功能區建設。在活動現場,成都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張平對成都市總體情況進行了推介。

聚焦優勢產業,成都各區(市)縣也紛紛亮出“王牌”。

成都東部新區投資促進局分管負責人陳杰

面向未來,今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掛牌成立。“建設東部新區是成都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長遠謀劃,東部新區將構建‘雙城一園、一軸一帶’的空間佈局。”成都東部新區投資促進局分管負責人陳杰表示,在產業佈局上,東部新區圍繞航空經濟、智能製造、國際消費、總部經濟、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將全方位釋放投資合作機遇,“歡迎更多企業來東部新區深度考察、洽談合作。”

成都市武侯區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部長唐豔

圍繞大健康產業,武侯區按照高質量打造“兩區三基地”的指導方針及成都市發展66個功能區的要求,建立了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功能區定位“西部大健康生活城”,主要發展創新健康服務、高端醫療醫美、大健康金融等產業,同時打造以華西醫院為代表的生態體系。“武侯區依託‘一校四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打造出了一批龍頭項目,以‘環華西國際智慧醫谷’為極核,佈局‘一谷一園一中心’三大百億級健康產業集群。”成都市武侯區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部長唐豔表示,武侯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產業發展、人才引進、技術提升,對大健康產業和金融產業單項最高獎勵分別為1000萬元和1億元。“武侯區將竭力營造一流的投資創業環境,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推動項目落地。”

溫江區委副書記李亦

瞄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溫江區委副書記李亦表示,溫江素有“金溫江”之美譽,是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的重要承載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瞄準未來,溫江正以建設宜業、宜居、宜遊的新中心城區為總體目標,全力把溫江區打造成‘三醫融合’產業之城、創新開放進取之城、便捷高效暢通之城、天藍地綠親水之城、文明和諧幸福之城,讓溫江成為舒適溫馨的家園,成就夢想的搖籃。”李亦說道。

雙流區副區長張瑞琴

在航空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成都市雙流區具有良好的產業佈局和產業基礎。“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中電子、中電科等國家隊落戶雙流,紫光、華為、中興、浪潮、同方等電子信息領軍企業紛至沓來。雙流還規劃建設了成都芯谷,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大數據等產業。”雙流區副區長張瑞琴表示,雙流建立了與四川大學的校地共建工作機制,雙方在各個領域開展了深入的合作與交流,未來希望雙方攜手、共謀發展。

有情誼有機遇,校友企業點贊成都未來發展

在活動上,四川大學全球校友創業家聯誼會會長、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潘軍,針對成都如何加快智慧化城市建設、確保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潘軍表示,從學生時代到自主創業,他見證了成都20年的發展變化,如今成都在加緊推進國際化營商環境政策3.0版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需要土地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還需要引進優秀的龍頭企業。“以一家優秀的企業帶動一個優秀的行業,以優秀的行業帶動建設先進的城市。成都在信息數字化建設有一定的優勢,但還需要通過良好的氛圍最大化激發成都發展潛力。”

此外,潘軍還基於其集團業務,提出了關於智慧社區轉型方面的看法。他認為,智慧社區建設需要改變管理重心、管理方式和人員結構等;需要基於“四位一體”,為社區注入新動力。“智慧社區轉型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這是一項連接千家萬戶的事情。要頂住壓力,一步一步來。”

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作為四川大學全球校友創業家粵港澳大灣區聯誼會輪值會長,湖北匯富納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躍林表示,成都政府一直關注企業發展,關懷百姓民生;促進復產復工,成都政府有條不紊,簡化程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型政府的深刻內涵,“成都是一座休閒與效率並行的城市,我們創業在成都,建設在成都,情感在成都,成都在我心中一直佔據了重要位置。”

圍繞成都營商環境建設,王躍林建議應從產業和人才兩方面著手,在產業體系建設方面,聚焦芯片、新材料等方向進行建鏈、補鏈、強鏈,打造硬核產業鏈,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在人才吸引方面,對標同級別城市,發佈人才吸引政策,調整人才落戶政策,著重加強包括資金補助在內的多項青年人才福利,讓人才匯聚在成都,讓產業發展在成都,讓成都發展的更快更好。

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讓更多四川大學校友創新資源落地成都,在自由交流環節,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肖國青、川大技轉集團總經理劉科等校友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

讓更多校友創新成果落地成都,“‘蓉’歸故里”—四川大學校友企業家成都行成功舉行

攝影:熊漁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