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什麼是迷信?什麼是宗教?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聯繫?

宗教與迷信具有同源性,這一點已成共識。

在原始的草莽中,意外和災禍往往不期而至,令人猝不及防。為了緩釋失親的痛苦,我們產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觀念,比如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信念。總之我們在現實之外,還設想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的事件與我們的現實事件發生在同一個空間裡,二者之間還可以相互影響。那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中隱藏著現實世界的很多秘密,所有在現實中不理解的現象、難以忍受的痛苦都可以在那個世界裡找到答案、獲得慰藉。

隨著人類越來越走向成熟,這些幼稚的原始信仰開始走上不同的可能性,其中一支加入了更成熟的人類智性,成為了宗教;另外一部分仍然停留在一廂情願地猜測階段,並加入了更多看似嚴肅實則可笑的發揮,我們稱之為“迷信”。

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其實宗教和迷信在本質上都是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不管那個崇拜對象是上帝、佛陀,還是狐仙、惡鬼。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宗教是帶著謙恭的態度去信仰這些超自然力量,而迷信不是。

真正虔誠的信徒絕不會帶著功利心去信仰。宗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信不信教或信哪一種宗教,實際上,他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態度。他當然知道不管哪一種態度都不會讓人生稍微舒服哪怕一點點。一個人信教絕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的現實問題或想因此過得更舒服、更高效。宗教絕不為我們提供日常行動經驗的指導,它是在幫我們設計一個宏觀又主觀的心態,幫助我們更勇敢地面對精神上的痛苦與困惑。

而迷信呢?它雖然也願意承認和崇拜超自然力量,但它的崇拜是有條件的,是帶著功利心的——它要利用這些超自然力量為自己服務,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回想一下“講迷信”的場景,要麼是家中遭了災,要麼是個人發展受了阻。總之,講迷信的人不僅不願意獻身於他頌揚的超自然力量,反而希望賄賂它、抓住它的把柄,把它變成自己的世俗武器去攻破那些瑣碎的困難。

宗教和迷信,二者最大的區別看似在於對待超自然力量的態度,實則在於格局。

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另外一個區別在於思辨程度的高低。

表面上,宗教似乎是反理性的。但其實經過數千年的完善(尤其是三大宗教),宗教思想中已經融入了很多思辨性成分,甚至可以說很多民族的哲學思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宗教形式示人的。我們或許會覺得一些經書中的某段文字如吉光片羽,閃爍著深刻的辯證法智慧,這其實就是宗教思辨化的明證。

但是迷信沒有體系性的、精緻的理論,只有幾條簡單的、經不起質疑的成見,和一堆在此基礎上靈光一閃的想象,這些想象頂多只能算類比思維的發揮——身體被戳一下或磕一下會很疼,由此想象如果在地上打一口井或蓋一棟房子,可能會破壞“風水”——這就是類比想象。

理性思維和類比想象的區別在於,前者遵循普遍的邏輯規律,比如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等,而後者沒有要遵循的規律。所以前者產生的思想理論可以被拿出來公開討論甚至驗證,而後者的解釋千人千面、各有道理,這些所謂的道理充滿了神秘的、“不可說”的色彩,而且不是經過推論而是通過直觀得出的。就算勉強把迷信解釋拿出來公開討論,也只能落個自說自話——它們沒有共用語言和公用邏輯,是無法辯論的。所以,雖然各大宗教都強調修行過程中的神秘體驗,但卻有共通的教義、共同的組織,甚至會有關於教旨的大辯論,而迷信群體中不可能出現這些東西。

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宗教與迷信經常會雜糅在一起,迷信藉此狐假虎威大行其道,宗教卻因此引起種種誤解和冤枉。

拿佛教來說,這本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宗教,它的宗旨是幫助我們跳離世俗的苦海,轉過身去追求空無的涅磐境界。但是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卻是香菸裊繞,善男信女們帶著貢品進香許願,求各路神佛幫他們實現世俗願望,以便在苦海中游的更暢快。

我們剛才說過,帶著功利心去賄賂和控制超自然力量,這就是迷信。

更好玩的是,有些寺院並不因為受到誤解而惱怒,反而樂得將錯就錯,為香客們提供各種方便,設置專門的功德箱、許願堂。更有甚者,將各路菩薩按照專業分門別類安坐在不同的供堂上。有保佑平安的,有負責生孩子的,有照顧仕途的,稱得上專業對口,各取所需。

宗教與迷信的聯繫與區別

從這一點上來講,宗教被誤解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