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使用网络的人被网络监控,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你所浏览的内容,都会被平台记录,而算法利用这些数据精准地为你推荐符合你喜好的内容。


网飞新出的一部纪录片,正是揭露了这一现象——《智能陷阱》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影片的采访对象,是曾经在各大知名网络公司工作过的高管以及技术人员。


他们比普通人更加了解这些背后的真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焦虑与担心。


其中有人处于对道德伦理的担心,离开了让别人艳羡的知名互联网公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在他们的叙述中,我们也能逐渐了解这背后的真相。


这些带给我们便利和娱乐的社交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伤害。


何谓监视资本主义?


Zuboff创作的《监视资本主义时代》,系统性地阐述了这个概念:


“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给几十亿人提供免费服务,而通过精密的细节设计,这些服务的提供者监控着用户行为——往往是未经明确同意的。”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资本主义利用大型技术公司,对每个人去的每一个地方进行无限追踪获利。


我们通过网络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被监控着,具体到你停在哪一张图片上看了,看了多久。


而他们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每个人的喜好,为用户推荐相似内容,以便用户能够更久地沉迷其中。


而用户在此停留的时间越久,就可以看到越多的广告,这是广告商乐意看到的结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而对于用户来说,浏览信息看似免费,但实际上,这笔钱广告商已经替你付过,我们为之交换的是我们的个人时间。


从某种角度来讲,用户是广告商的商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我的生活。


影响无处不在,方方面面。


平台为用户定制内容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片中拿谷歌举了例子。


谷歌会为每个用户进行定制化的推荐,他们推荐的内容完全依靠用户平时所浏览的内容而推算。


虽然同样是用谷歌搜索,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账号上关联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虽然这个功能为用户带来了便利性,但也在影响着用户选择的多样性。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信息茧房


长期接受趋同化的信息和观点,长此以往,人们就容易困在固定的思维中。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只接受自己偏向的观点 ,而失去了获取不同观点的机会。


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导致意见的极端化,当面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群时,很有可能会产生矛盾。


互联网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逐渐分裂着我们之间的关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片中以FB作为例子,来猜测这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危害。


脸书作为一个有劝说性质的工具, 无疑是伟大的发明。


但如果落到独裁者手中,则会是他们的“武器”。


他们利用现代的平台,让这些煽动性言论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低成本。


因为传播的便利性,虚假新闻变得更发达了。

社交媒体放大了迅速增长的谣言,以至于普通群众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这些在我们眼里可笑至极的事情, 在另一个国度,却真实地发生了。


他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绝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而网络的形形色色的传播者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对我们普通人影响最广泛的,还是社交平台带来的焦虑感,现代人多数通过社交平台的点赞来获取认可,尤其是对于青少年。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片中的小女孩将自己的精心修过的图片发布在社交平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但不仅没有收获到想要的赞,反而被人评论“耳朵大的像大象”。


于是,她默默删除了这条动态,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因为这句话而感到焦虑。


她开始经常审视镜子中的自己,观察自己的耳朵是否真的如别人所说的那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模式化的审美困扰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


原本只是分享生活的社交平台,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偏离了原有的理念。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最终的问题是如何摆脱?


创造这些研发人员表示,谁也没有想到,最初为了方便用户的发明会演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比如,他们在设计“点赞”时,初衷只是让更多的人获得认可。


然而现实却如上文讲到的那样,人们通常因为点赞数量或评论而陷入“外貌焦虑”。


影视剧中,探讨此类话题的并不在少数。


然而矛盾的一点是,我们深知沉迷其中的种种害处,也知道我们是被“监视”,但还是离不开。


接受采访的互联网大佬们也坦言:

我很清楚,这一切的幕后发生着什么,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去使用,这就有点可怕了。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想要摆脱手机。


“睡觉前不玩手机”

“不拿手机进厕所”


甚至为了能够戒掉信息焦虑而卸载某些APP。


而这样的flag通常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坚持下去。


更多的时候,拿起手机,随便一刷,20分钟就过去了。


你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


上瘾却又无法丢弃,无解。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恐怖故事,谁也逃不过


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提出了问题。


然而,有趣的是,网飞本身就是依靠算法向用户推荐影视剧,而这部纪录片是被推荐的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