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垫底辣妹》这部影片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颖,一个差生的逆袭史。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励志鸡汤题材的电影。在国内上映之后,豆瓣评分8.2,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青春励志题材的电影有很多,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引发那么多的共鸣呢?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青春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爱情,而是学习,是高考这一件事情。回想那段曾奋斗过的青春岁月,也许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沙耶加的逆袭史,可以说每一步都走的并不容易。从学渣到开始认真学习的转变;为了努力学习,不断的逃离自己的舒适区;以及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行动。沙耶加的成功,并不简简单单是“努力”二字可以概括的。思想的转变、走出舒适区、逆境中成长才最终造就了她的成功。

觉醒:每一个目标背后都需要一个坚决完成的理由

制定目标,相信每一个人都做过这件事。但是在定目标的时候,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目标,而这个理由是不是充分到让你非完成目标不可?

整部影片中,沙耶加一定要考上庆应大学的理由发生过几次重要的变化。而每一次变化,都加深了她要完成目标的决心。

第一个理由是,坪田老师告诉沙耶加庆应大学的帅哥多;第二个理由是,和西村老师发生冲突后一气之下立下的赌约;第三个理由是,偷听到坪田老师对自己的极力维护和给予的绝对信任后,想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而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理由是,参观了庆应大学的沙耶加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庆应大学,所以一定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考入庆应大学这个目标虽然从来都没有变过,但沙耶加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的理由却发生了数次变化。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前三个理由的客观因素太多,不足以支撑她达成目标。而只有最后一个理由才是沙耶加从内心生出的坚定信念,任凭谁也动摇不了。

目标重要吗?重要!努力重要吗?也重要!可你的努力为什么没有坚持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刻?

因为大多时候,支撑你去实现目标的理由,都不够深刻!就拿最常见的减肥这件事来说,明明咬咬牙三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你却反反复复的折腾了自己一辈子。不是外界诱惑太多,而是你没有一个一定要瘦下去的理由。

闺蜜小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认识她8年了,8年间她几乎年年嚷嚷着减肥,但是从来都是三分钟热度,减肥结果可想而知。但这一次她成功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她居然减重二十多斤,成功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了一个小仙女。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为什么以前都失败的小夏这次成功了呢?原因很简单,这次减肥的理由足够强烈——因为她要举办婚礼了。所以这一次,她几乎推掉了所有的聚餐邀约,每天坚持锻炼,严格控制饮食。就这样咬着牙,坚持了过来。

我曾打趣她,为啥这次这么拼命啊?她很认真的对我说:“婚纱照还可以把我P瘦一点,但是婚礼现场怎么办啊?我一定要在婚礼当天展示最美的自己,要不然我会有遗憾的!”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你可以回顾一下,那些你经历千难万险后才实现的目标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理由在支撑着你,这个理由可能千奇百怪,但是它一定是能让你拼尽全力!

勇气:走出心理舒适区,不断的探索自己的边界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爱美的沙耶加减掉了自己美丽的头发。当她顶着一头短发来到补习班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很吃惊。沙耶加不以为然的解释到,剪掉头发是为了让自己脱离舒适区,专心学习。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如同沙耶加这样的勇气。你抱怨自己的工作像是在打杂,特别羡慕别人可以独立做项目,可是你从来也不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也不愿意做与此相关的事情;你想要考研究生,可当想到备考的辛苦,你又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飞越疯人院》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因为走出这里,意味着你要离开熟悉的环境、那些你驾轻就熟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不再适用。你要面对的未知,可能会给你造成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所以大多数人会觉得就这样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逃避。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走出舒适区,就是要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其实不是的,这样的做法过于冒险,也不一定利于我们的成长。

走出舒适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做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既不是完全退缩在舒适区里,也不过于冒进,完全让自己置身陌生的赛道。在舒适区的边缘上你会一直维持在最佳焦虑水平,让你不断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去突破、精进自己。

正如《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讲述的前奥利奥饼干公司的总裁约翰逊一样,他就是不断的站在自己舒适区的边缘,不断的去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约翰逊认为,任何一个职位一旦变得安稳,他就会浑身不舒服,一定要不断的突破自己。于是他就像玩游戏打怪一样,从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做到了推销冠军,再到市场经理,副总,总裁。当他在这家公司触碰到职业天花板时,他便跳槽到另外一家大公司当总监,副总,总裁。如此往复,不断的给自己新的挑战,让自己始终保持精进的状态。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随着你总是咬牙坚持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焦虑中,渐渐的你的焦虑会自然的降低,你开始觉得站在这个位置并不会让你不适,此时你的舒适区就已经扩大了,你需要做的是再次向外迈出小小一步,继续逼近舒适区的边缘,这个过程既是成长持续发生的过程,也是让你靠近成功的过程。

走出舒适区,其实就是在“杀死”过去不够好的自己,然后去塑造一个新的自己。

正如松下幸之助在创业的人生观里写道,“所谓死固然是灭亡,然而也诞生出新生代的萌芽,不断的死,不断的生,这就是成长发展的原理。”

突破:努力穿越黑暗的人,才会看见光亮

《战国策》里面有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通往成功的这条路上,有许多人都倒在了黎明的前夜。究其原因,他们还欠缺一项成功必要的品质——“逆商”,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影片中有一个沙耶加笔记本的特写镜头,上面写着:

“全部都是E.

好难受。

好寂寞。

好想睡觉。”

这一次的失败对沙耶加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的。她对坪田老师说:这一年我没日没夜的努力,但是现在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了。自己就是一个生活在低处的人,不可能像老师一样总是积极向上。所以不上庆应大学也是没有关系的。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一而再,再而三的连续打击下,沙耶加想要放弃了。不光沙耶加,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勇敢的抗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呢?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难免不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

所谓“习得性无助”,就是一种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想法,不断的在心里反复的内化,从而削弱主体对事物的掌控感。

同样是遭遇挫折与失败,那些成功的人是如何走向最后的终点线的呢?

或许“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这句话能解释其中原因。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等人曾做个一项历时5年的研究,涉及到数千名保险代理人。他发现,较为乐观的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比悲观者高出88%,而悲观者选择放弃的概率是乐观者的三倍。

为什么乐观者更容易成功呢?因为乐观的人,更倾向于把困难归因为外在原因,因而更容易建立自己的掌控感。一旦掌控感增强了,就不会受到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逆商理论中的很多工具,正是教我们如何克服无助感,重新建立掌控感,从而走出逆境。

《逆商》一书的作者史托兹博士,开发出的LEAD工具箱,就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提高自己的逆商。应用LEAD工具箱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倾听我们对逆境的反应

我们跟自己可以玩一个小游戏。一旦发现逆境来临,我们的大脑就马上敲响警钟。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好玩的声音来表达逆境来临。比如大声的叫“bingo”、或者发出搞笑的声音。这样可以打断大脑的自动反应,让自己有机会去对逆境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

第二步:探究我们对结果的担当

在面对逆境时,我们不要过分的自责。因为无论过分的自责还是推卸责任,都不能增加我们的掌控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我们要对确认的部分负责,把影响限制住。而其妙的事情在于,当我们决定对结果负责的那一刻,我们对事件的掌控感马上就会增强,并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垫底辣妹》逆风翻盘的人生,远不止努力这么简单

第三步:分析身边的证据

这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史托兹博士为我们提炼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第1个问题是:有什么证据表明,当下的情况是我无法掌控。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用亲身经历证明,无论多糟糕的逆境,人们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掌控力。维克多曾经在纳粹集中营生活了好几年,最终幸运逃出。后来他写道:那些在集中营失去希望,失去掌控力的人,最终大部分都没有熬过来。而那些坚信自己能够活下去,发掘了自己掌控力的人,最终活下来的比例远远高于前者。

第2个问题是: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当我们遭遇逆境时,第一反应会认为这个天大的灾难,会把自己的一切都搞砸的。但当我们学会理性之后,会发现我们往往高估了它对我们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3个问题是: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过长的时间?

面对逆境,如果一直沉溺其中,那它影响你的时间可能就是无限期的。当你开始寻找突破口去解决问题时,它对你的影响可能就仅存在于当下。

第四步:做点事情。

面对逆境,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复盘,而不是伤春悲秋。自怨自艾。复盘可以让我们明了失败的原因,总结宝贵经验。为重新出发奠定基础。当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本身也就加强了对这件事情的掌控感。而行动也是走出逆境最重要的一步。

写在最后

沙耶加的故事,多多少少带有艺术加工色彩。但我并不觉得《垫底辣妹》是一碗无用的励志鸡汤,因为我们要先学会去相信一些事情,才会愿意去做出相同的尝试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