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人才會真正“懂事”,是18歲嗎?其實並不是。
法定年齡規定18歲就是成年人,具備完全民事責任,也就是說這個年齡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然而事實上,18歲就真的懂事,真的成熟,真的長大了嗎?
並沒有。
18歲在父母眼裡還是個小孩,根本無法扛起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責任。
神經系統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在25歲後才真正成熟。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有三重結構,分為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作家周嶺在《認知覺醒》書中說:“三重大腦發育成熟的時間不同。本能腦早在嬰兒時期就比較完善了,情緒腦則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趨於完善,而理智腦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發育成熟。如果不需要準確的數字,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它們分別在2歲、12歲、22歲左右發育成熟,算起來各階段時間相差約10年,在人生的前20年裡,我們總是顯得心智幼稚不成熟。”
這樣看來,人的心智成熟大約在22歲-25歲左右,因人而異,有些人早點有些人晚一點。這時候的人,才會明白人情世故是怎麼一回事。
當遭受到人情世故的打擊時,他們才會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被迫成長。
但這個年齡段的人,還不是真正的成熟,不是真正的懂事。他只是初步懂得人世間的俗事,這麼艱難,人際關係這麼難處理。
於是才會有“不想長大”的感慨。
人真正懂事,真正成熟,是在結婚成家立業,為人父母后,當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時,才會懂得,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不再是個小孩。遇到事情,不再事事想到有父母幫忙頂著,他不再是那個,天塌下來有父母頂著的人。
人真正懂事了,成熟了,成長了,可以歸結為這三個方面:
一:人意識到自己有生活的壓力時,才說明懂事了
小的時候,我們上學,只知道有讀書升學的壓力,卻不懂得生活的壓力。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活幾乎不懂,也常會聽到父母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抱怨。
但那彷彿離我們的生活還比較遠,只有當人們真正組建了小家庭,並且獨立生活,脫離父母的經濟依靠時,體會到了生活的壓力,生存的不易時,才會真正懂事。
人也只有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會感同身受,進而感恩父母養育我們的不易。
為什麼生活中“巨嬰”這麼多?
因為他從未真正自己扛起生活的壓力,從未真正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艱辛,他習慣了依靠父母,哪怕已經結婚生兒育女了,依然沒有從原生家庭中拔根,依然在精神上、經濟上和精力上依靠父母。甚至有些人依然只會做伸手黨,一輩子在做兒子,不懂得做父親和丈夫。所以哪怕結了婚也依然不懂事。
《安家》裡的劉斯禮,高知博士,已經生了二胎,可又怎樣,還不是連奶粉都不會衝,連尿褲都不會換。
他的父親責任全被父母代替了,就連妻子宮蓓蓓教育兒子不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的時候,劉斯禮不是站在妻子的這一邊,反而跟著父母一起指責宮蓓蓓。
他沒有真正體會到做人父親需要承擔怎樣的壓力,需要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的責任,所以才會輕飄飄地指責妻子一回家就批評孩子。
人到中年的他,始終沒有從父母那裡拔根,沒有獨立出來。所以評價一個人成不成熟,懂不懂事,也不是完全看結婚生子了沒,而是看是否盡到父母的責任。
二:人意識到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時,才說明成熟了
都說童言無忌,三歲小孩說的話,哪怕是錯話大人也不會計較,哪怕做錯了事,大人也不會真正責備,因為他們還是小孩。
當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一些事,與人發生了一些摩擦以後,突然意識到,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負責時,就說明成熟了。
當他的行為和語言,對別人造成了傷害,懂得為此道歉,甚至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也就說明,他的心智成熟了,理智腦才真正發育完成。
三:人意識到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才說明真正成長了
小的時候,我們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三歲小孩沒有立即得到糖,會哭鬧,不知道延時滿足為何物。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叛逆心重,父母教育他,以為就是針對他,處處跟父母作對,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成年人,早把情緒戒了。
真正成熟的人,成功的人,都會進行情緒管理,不讓負面情緒左右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裡說,某個女企業家,遇到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她給自己定個時,三分鐘內處理掉自己的負面情緒,三分鐘後該幹嘛還幹嘛,該工作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真正成熟的人,追求成功的人,都對自己狠,不會讓負面情緒干擾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壓力太大,我們無法太任性,放縱自己的情緒。處理情緒的時間成本也不能太高。
做到高效處理情緒,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不會讓負能量佔據過多時間,才是一個人真正成長的表現。
總結起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懂事了、成長了,不是單純看年齡大小,而是看心智成熟度,看他有沒有扛起生活的責任,會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和言行舉止負責,並且剋制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負能量。
這也是,人活越久,越理性的原因。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