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嘿,集美們!我是糖媽~

這幾天,我真的被一個視頻暖到了。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一個小男孩,因無意中看到媽媽剖腹產留下的傷疤,竟然心疼到哭了。

身邊的寶媽們都疾呼:老天爺,請賜我一個這麼懂事兒的暖心娃吧~

為什麼別人家的娃都是來報恩的,而自己家的卻是來討債的。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不得不說,共情能力強,體貼懂事的孩子確實很暖。

但這些孩子相對來說情緒也比較敏感,往往也更需要大人們更溫柔、小心地去回應。


01

孩子太懂事,家長要留意


有一種懂事,是孩子天生性格使然,他們就好似一個個體貼入微的“小護士”,性格溫和、善良、喜歡幫助別人,如果你擁有一個天然懂事的孩子,那可真的是撿到了一塊“寶”啦~

還有一種懂事,是“刻意懂事”,或者說是太懂事,甚至是超越了自己年齡的懂事。

這些太懂事的孩子是有一些共性的,家長要格外留意。


很少主動提要求,不喜歡說“不”

這些孩子很少主動提要求,例如看到喜歡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美食,很少會哭鬧著去要,而是會先觀察大人們的“眼色”。

也很少說不,主觀意識和表達慾望極弱,完全聽從大人們的指令,很少提出反駁的意見,也不怎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過分謙讓,特別老實

人多的時候,或者在幼兒園等集體生活中,如果孩子一直都很謙讓,特別老實,從來不主動去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

他們看起來似乎懂事又大度,實際上這卻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長久以往就會出現認知偏差,覺得自己不值得。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順應”他人意見,更享受讚揚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幾個叛逆期。例如,2、3歲的時候逐步有了自我意識;7、8歲的時候進入學校生活;15、16歲進入青春期,這幾個階段的孩子出現叛逆、頂嘴的現象很正常。

但如果孩子在這些階段總表現地很乖,不管做什麼都會刻意順應大人的心意、甚至有點“巴結”父母,而且特別享受讚揚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留意一下了。

因為在他們心裡,別人的意見、讚揚會讓自己覺得有安全感,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02

太懂事的孩子讓人心疼


曾看過一期《少年說》,女孩楊栩楠,就是這種太懂事的孩子。

住校期間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從不主動給他們打電話,自己會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會把自己的小任性和小情緒全部都藏起來......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視頻來源於:湖南衛視《少年說》)

她邊說話邊倔強抹眼淚的樣子,太讓人心疼。

她在寫給弟弟的信裡說道:你不必那麼懂事,只需要單純快樂就好。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視頻來源於:湖南衛視《少年說》)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成為親戚朋友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並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們要懂事。

但我們有時候太過於“享受”懂事的孩子帶來的“便利”和省心,卻忘了其實他們也還是個孩子。

太懂事,也可能是一把“枷鎖”。


太懂事的孩子,沒那麼快樂

太懂事的孩子,他們對別人的需求格外敏感,會認為只有用自己的付出滿足他人的需求後,才能換得別人的愛,換得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一個重要的位置。[1]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我看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他們努力去抑制和剋制自己內心的極度渴望,卻很少擁有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


太懂事的孩子,不懂拒絕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偵查別人的需求並能夠給予及時的回應,他們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也不敢直面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長大後會變成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6、7歲以前的兒童會出現一種“自我中心化”的心理特點,他們甚至會把身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與自己聯繫起來,把錯誤歸結為自己。

所以他們會越來越懂事,藏起自己的快樂和天真,去討好別人,慢慢地失去自我。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圖片來源於:韓劇《請回答1988》)

逼孩子懂事,更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懂事不應是對孩子天性的壓抑,更不是讓孩子的退讓,滿足成年人的面子。

家長要及時體察孩子情緒,幫助孩子打破這種性格上的枷鎖。


03

如何打破這把“枷鎖”?


有數據表明,孩子85%~95%的性格在3~6歲的階段形成,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處於起步階段,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心理學上也把這個階段稱為“潮溼的水泥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好像潮溼的、還未凝固的水泥,父母的引導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對孩子性格的養成顯得十分關鍵。[2]

所以,面對太懂事的孩子,正確引導,才能破除這種性格給他們帶來的枷鎖和束縛。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住三個“解鎖密碼”哦~


密碼1:傾聽,是開始

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聽見、被看見、被尊重。

當孩子出現情緒低落,欲言又止的情況時,父母要做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放低姿態,蹲下身來,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引導他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教大家一個很實用的技巧:80/20黃金法則。

就是把80%說話的時間留給孩子,把20%的時間拿來提一些能夠啟發孩子繼續說下去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孩子的聽眾。

此外,肢體語言比說教更重要。

孩子哭鬧的時候,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個輕柔的親吻,這樣能更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更有助於孩子情緒的表達。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密碼2:共情,才能理解

有時候孩子哭鬧,大人會被他們的表現逗笑,甚至還會繼續引逗他們,這些都是十分不可取的行為。

我們需要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看待這個世界,大人們要學會共情,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緒。

例如,有的孩子心愛的玩具被搶,一方面會很失落,另一方面又怕搶回來被大人說“自私”,所以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表現得緊張又難過。

其實這種感覺一點也不亞於你的名牌包包被偷、愛車被劃時的感覺。

我們可以這樣說:“寶寶的玩具被小朋友搶了,媽媽也有點難過,要不這樣吧,等過5分鐘,我們一起去跟小朋友商量一下要回來好不好?”

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言語中傷孩子。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密碼3:鼓勵和表揚,才能進步

心理學家經過實驗發現,孩子總是在無意中按照父母的評價強調自己的行為,以期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認可。[3]

鼓勵和表揚,是一門藝術,也會激勵孩子進步。

我們要多用肯定句去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而不是沒有“營養”的硬地表揚孩子個人,更不能隨意地去揭露孩子的“傷疤”。

別再用“你真棒,你真乖”的表揚句了,下面這些實用句式,速速學起來~

逼孩子“懂事”,是一種很“殘忍”的教育

孩子啊,你其實也可以不那麼懂事和聽話;你應該在你現在的年紀,放肆快樂,敢於索取,學會拒絕。

你不必討好任何人,你更不是任何人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你很可愛,自有你的萬丈光芒,請你單純、天真、快樂地好好感受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