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15家銀行股票資產質量全景分析:招行最優,興業性價比高

作者:考拉大叔

2020年中報15家全國性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全景分析

先上資產質量全景圖。

中報15家銀行股票資產質量全景分析:招行最優,興業性價比高

說是資產質量全景圖,但是銀行的財務指標多如牛毛,這裡只是列出資產質量中最核心的幾個有代表性的指標,以說明問題為目的。

一、銀行隱藏不良的邏輯

銀行不是不想盡快暴露不良,而是在監管指標的限制下,存在一個兩難的選擇,即:如果要暴露不良,就必須要加大核銷力度,就要大幅計提增加撥備,這需要收入的高增長來配合,收入的高增長又依賴於風險資產的擴張,但受限於核心資本充足率要監管要求擴張風險資產必須先提升核心資本,而提升核心資本除了再融資之外就只能通過淨利潤來積累,而提升淨利潤又只能隱藏不良。
首先,請大家務必理解上面講的這個悖論,這是本文論斷的核心邏輯!

幾個指標的註解:

風險資產營收率=營業收入/風險加權資產,這個指標主要看風險資產產生收入的能力。

風險資產利潤率=歸母淨利/風險加權資產,這個指標主要看風險資產產生利潤的能力。

90天逾期生成率=(2020年中期90天以上逾期額-2019年底90天以上逾期額+2020年中期核銷金額)/貸款總額。

由於銀行可以隱藏不良,導致不良生成失真,逾期相對真實一些,用90天逾期近似替代真實不良可以還原銀行的資產質量,這個指標絕對值不重要,關注銀行間的相對值就好。

二、股份制銀行中報分析

單獨看股份制銀行,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檔次,優等生: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在各方面都很優秀,核充率很高具備內生增長的能力,核充微降就可以將風險資產提升13.5%,儘管營收受到息差影響僅增長7.27%,但這不是常態,短期波動不用太在意。而風險資產的營收率和利潤率在15家全國性銀行中都排第一,利潤率甚至是排名後幾位的2.5倍,這就是招行可以內生增長的原因,而背後的原因就是信用成本低,中收佔比高等等。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率和關注率在股份行中最低,反映出不良早已出清,因此中期計提佔營收比很低也可以理解,撥備的各種覆蓋率也都逆天,從技術上已經無法解釋這些撥備的必要性了。總之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第二檔次,中等生: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

興業銀行,核充率9.04%勉強及格,也正是受此影響,風險資產僅能適當擴張8.56%,受益同業成本下降,營收增長11.24%,但整體上還不具備招行的內生性增長能力,也是未來的隱患,另外,風險資產產生營收的能力其實挺弱的只有1.88%,股份行倒數第二,好在信用成本不高並且非息收入佔比較高,所以風險資產產生利潤的能力在股份行排第二。

資產質量方面也不錯,不良率和關注率也都在股份行裡排第二,撥備的各種覆蓋率也都前三的水平,撥備整體上是一個相對充足的狀態,只要資產質量不出現大的波動,目前的撥備是夠用的,未來利潤的情況就看管理層是否要像招行那樣子。

另外,關於興業為何不發轉債或者配股,猜測是大股東福建財政沒錢參與,可能在等機會定向增發。

平安銀行,核充率8.93%,儘管只比興業銀行低0.1%,但是這是在去年9月份可轉債全部轉股的情況下達到的,這個問題就很大,正是因為這一年靠轉股大幅擴充了核心資本,才使得風險資產擴張了19.58%,但營收只增長了15.48%。剛剛再融資一年資本就回到原點,那麼以後怎麼辦呢,所以內生增長對平安銀行來說是個大問題。

而風險資產營收率很高,但利潤率很低,這也反映出信用成本較高的問題。對平安銀行來說,好消息是,靠著過去幾年努力,歷史的欠債基本還清了,不良率和關注率這些指標都已經恢復到中游水平,撥備的各種覆蓋也能進入股份行的前三,所以未來的情況就看內生增長何時出現。

浙商銀行,歷史數據較少,不太好評價,主要從資產質量和撥備情況看暫時放入這一檔。
第三檔次,差等生: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

光大銀行,核充率8.68%,有些偏低,同比下降了0.33%,這就是風險資產擴張11.33%的代價,缺乏內生增長。不良率和關注率略高,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微不足。受到第一部分講的悖論的影響,不良只能一點一點的暴露,但整體上,光大已經在不良出清積累撥備的路上,而且已經看到了一絲微弱的光。

中信銀行,核充率8.8%,略微偏低,同比上升了0.22%,但這是在風險資產僅僅擴張1.98%的情況下實現的,好在營收同比9.51%,沒仔細分析,掃了一眼應該主要是投資收益的功勞,屬於短期效果,所以中信同樣受到內生增長的限制。90天逾期生成率接近1%屬於偏高的水平,說明資產質量出現了惡化,需要繼續觀察。不良+關注率4.38%在比較高的水平,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微不足。與光大類似,中信也是在不良出清的路上,緩慢前行著!去年發了可轉債,如果銀行來一波行情,像平安銀行那樣轉股,倒是可以加速出清不良。

浦發銀行,核充率9.54%,這個還算可以,所以有資本進行風險資產的擴張,達到11.84%,但問題是營收只增長了3.9%沒跟上,主要是息差下降導致利息淨收入同比下滑,但這個是短期波動,問題到不大。真正的問題是90天逾期生成率是1.25%,說明浦發的不良還在暴雷當中,什麼時候止血只能明年披露年報再看了,總之情況不樂觀。不良率和關注率都比較高,撥備嚴重不足,受到第一部分講的悖論的影響,只能繼續隱藏不良,遠沒到出清的程度。去年發了可轉債,如果銀行來一波行情,像平安銀行那樣轉股,倒是可以加速出清不良。

民生銀行,核充率8.24%,同比下降0.66%,這個明顯不及格,主要是風險資產擴張了15.51%,但對應收入僅增長了11.24%,完全是靠規模硬抗,對應的風險資產產生的營收和利潤都是很低的水平。資產質量方面,雖然90天逾期的生成率在股份行的平均水平,但是不良+關注率4.82%排倒數第二,撥備的各種覆蓋都嚴重不足。典型的受到暴露不良的悖論影響,只能在不良出清的道路上蝸速前行,遠遠看不到希望。不過我猜民生敢大規模擴張的信心來自於可轉債的申請即將獲批,但問題是如果銀行沒有出現估值修復行情,及時可轉債發出去了,也會像光大那樣子,股價低迷不觸發強制贖回條款,大家都不轉股,這樣依然無法補充核心資本。所以,管理層應該是在賭股價會大漲,但萬一賭輸了呢?即使賭贏了,也會像平安銀行那樣子,剛轉股完就耗盡了。

華夏銀行,唯一可以和民生銀行比爛的股份行。

三、國有大銀行中報分析

國有大行就不分檔了,簡要分析下。

工商銀行,核充率穩定且充足,可以擴充風險資產,以量補價,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關注一直很高,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顯不足。

建設銀行,核充率非常充足,犧牲部分資本大幅擴充風險資產,提升收入,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關注一直很高,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顯不足。

農業銀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前幾年的融資消耗殆盡,後續想要以量補價有些困難,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關注略高,得益於這幾年出清了一部分,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相對夠用。後續的發展會受到核心資本的約束。

中國銀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後續想要以量補價有些困難,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關注略高高,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顯不足。

交通銀行,核充率略微不足,後續想要以量補價有些困難,90天逾期生成率略高,但不良+關注略高高,撥備的各種覆蓋率略顯不足。

郵儲銀行,核充率嚴重不足,後續想要以量補價有些困難,90天逾期生成率很低,但不良+關注很低,撥備的各種覆蓋率充足。但剛剛上市,各種指標還需要持續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