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在古人的眼中蟬性高潔,入土重生,蛻變新生,這些外觀特性都符合了古人追求潔身自好,追求永生、新生的樸素願望。蟬是我國古代玉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昆蟲,早在新時期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中就有玉蟬被發現。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屈原列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由此可見古人對蟬的評價。在“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觀念的影響下,象徵著高潔的玉蟬常被用來隨身攜帶或裝飾在帽子。據說四大美女貂蟬的名字就是來自於此,因為她入宮後的職責就是掌管朝臣所戴的貂蟬冠。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那麼雕刻一隻玉蟬需要多久呢?在古代玉蟬的雕刻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所謂的“漢八刀”了。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對於“八”字的理解普遍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八”並非確指,這就如同“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都不是確指,而只是一個象徵,形容反覆其多。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為“八”並不代表數字,而是“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實乃“背”的意思。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其實,所謂的“漢八刀”,其實就是“琀背刀”的訛讀。而“八刀”並非指僅僅八刀雕琢而成,只是用在玉蟬背部或者腹部的“八分背法”的工藝。因此,“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其一,形容其刀工簡練、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奏刀後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事實上,“漢八刀”其實不僅僅是刀,而是斜碾工藝的一種。斜碾工藝在西周時期已非常流行,其流程應是將砣具偏傾角度,利用其側刃帶動潮溼的解玉砂碾制,使線痕呈現出一面深、一面淺的斜坡狀。因此後人又稱之為“一面坡”技法。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由於“一面坡”陰線溝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對光線的反射情況不同,使其各自呈現的光亮程度也各異,從而凸顯了較強的層次感與立體感,故在歷代多被沿用。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此外玉匠在初砣之後常加以精細打磨,所以線條截面砣痕盡化,光潔鋥亮,細觀之,則略有平行劃痕的細磨砂狀態。再以刀與碾交叉。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千古卓越的“漢八刀”作為漢代特有的刀法,其實分為刀與琢兩部分。先以刀定位定型大致切削成坡度,再以碾的砣輪反覆琢磨而成。以刀痕皆作磨平潤滑為準。而現代的玉雕中的“漢八刀”則是運用當代雕琢工藝並繼承其簡練、粗放、左右對稱的刀工,左右兩道線槽所形成的“八”字的效果。

相信嗎?一塊玉,只八刀就能成精品

“漢八刀”技法主要用於玉蟬、玉翁仲和玉豬的製作之上。刀法簡練,神態逼真,而得此美名。如果把琢玉看成繪畫,筆法簡練,神態十足,不失為一幅好畫,而如果從繪畫角度來說,就是簡筆畫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件玉加工需要一年半載,尤其墓葬玉需求量更大。為了提高效率,便簡化製作工藝。一些工藝精湛的玉工就製作出了造型簡單的玉器來滿足普通百姓的用玉問題,後來逐漸被王公大臣們接受,用料也開始越來越講究,盛極一時,為後人留下了“漢八刀”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